纪录片《百年巨匠》28 茅以升
编者按:
建筑艺术是中华文化极具综合性的生动载体,近现代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从一个重要的角度展现了我国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艰难历程。
《百年巨匠-建筑篇》将聚焦詹天佑、茅以升、梁思成、杨廷宝四位近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我们也将在此平台以专栏的形式多角度展现他们不凡的人生历程和卓越的学术造诣,让读者领略巨匠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造成的桥,就待在那里,一声不响的为人民服务,不管日里夜里风里雨里,它总是始终如一的完成任务。它不怕负担重,甚至超重,只要典型犹在、元气未伤,就乐于接受。这虽是人工产物,但屹立大地上,竟与山水无殊了。”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是中国土力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倡导者。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一一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建造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茅家三兄弟,左起:茅以升、茅以南、茅以新
1982年,茅以升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茅以升与少年儿童在一起
钱塘江大桥
日寇和被炸断的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提起“茅以升”三字,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是1937年9月26日通车的。通车后的钱塘江大桥有力地支援了淞沪会战,向上海运去了大量的援军和弹药。这座当时耗资150万美元、经过925天夜以继日地紧张施工、才得以修通的钱塘江上第一桥,历经战乱。为阻止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入侵,此桥在修通的第89天就被它的建造者亲手炸毁、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得以修复,并经受着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潮汐的冲刷,一直雄踞于江涛之上,承担着日益繁重的运输任务。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再生于和平建设之世。他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而且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钱塘江大桥今年已通车81载,历久弥新,被人誉为“桥坚强”,堪称奇迹。想到了它的设计人和建造者茅以升先生,人们的心里就除了崇敬还是崇敬。
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先生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
1957年,茅以升赴伦敦参加第四次土力学会议,
作“武江长江大桥工程报告”
武汉长江大桥
1955年2月,铁道部成立了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作为大桥工程的技术咨询机构,茅以升任主任委员,接受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零三个月。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
武汉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人民大会堂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青年茅以升
中国学霸
1916年10月,一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来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注册处报道,但注册处的主任却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面前这位稚气未脱的中国学生说:“唐山路矿学堂?这个学校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你要先通过考试,才能进研究院。”
这个学生当场接受了本不应该再进行的入学考试,成绩一出,校方对他的优秀感到十分惊讶。随后,该校宣布,以后唐山路矿学堂的学生不必再参加入学考试。
一年后,这个留学生便拿到了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学位。随后,他又用仅2年的时间半工半读,便拿到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就是世界现代桥梁学的奠基人——茅以升。
茅以升和武汉长江大桥
立志造桥
茅以升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加里基理工大学和康奈尔大学都邀请他任教,好几家桥梁公司也聘请他去工作。如果留在美国,不管是在桥梁公司,还是在大学继续研究深造,茅以升都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报酬,这足以使他很快的改善家庭条件。
他再次想起了7岁那一年的事情。当时,几个小朋友约茅以升去秦淮河看龙舟比赛。可不巧他那天肚子疼得厉害,母亲就没让他去。正当他心里想着赛龙舟的盛况时,几个去的小伙伴却慌慌张张跑回来对他说:“不好了,看赛龙舟的人太多,把文德桥挤塌了,有几个同学掉水里淹死了,幸亏你没去。”这些话在茅以升心里激起了波浪。他请求父亲一同到秦淮河畔,目睹了倒塌的文德桥。他心里想:桥能让人过河,但造的不好倒塌了,反而引起灾难。将来我长大了要造桥,造好桥。
1956年2月,毛泽东在怀仁堂接见全国政协二届全体委员,茅以升(左二)向毛主席介绍科技组各委员
“不仅是科学家,还是个文学家。”
—— 毛泽东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内的茅以升塑像
“茅以升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为中国科学普及事业乃至科技馆、科技报建设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并不为更多人所熟知。
—— 周培源
文章来源:百年巨匠,若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