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04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04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老舍自认为“写的最好的一本书”。可谁能知道,他写这本书时经历过痛苦的煎熬,甚至说是“玩命”。

那时,全面抗战爆发后,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日常会务,随即西迁重庆。此时,夫人胡絜青带着3个孩子到北平侍奉老舍年迈的母亲。1942年,老人病故,胡絜青又用了一年时间,千辛万苦带着孩子们返回老舍身边。

亲身经历国亡家破的惨痛滋味,胡絜青把所见所闻和心中的愤慨,反复讲给老舍听。老舍点着烟静静地听着。几个月后,老舍对胡絜青说:“你九死一生地从北京来,给我带来了一部从来未写过的大部头。”此时,老舍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首先是艰难的生活环境。老舍虽然名声在外,但实际上穷得很。夫人胡絜青在编译馆找了个小差事,每月工资极低;老舍负责文协抗战宣传,几乎没有收入,只好给报纸杂志写文章挣稿费。他常为是否放弃写作去工作养家而纠结。做公务员?自己坐不惯公事房;教书?也不甘心。思前想后,老舍“宁可受苦,也不愿改行”。同时,他家的屋子很小,白天受烈日暴晒,晚上则群蚊围攻,老舍写作的房间因老鼠多被称为“多鼠斋”。

其次他身体并不是很好。贫血、疟疾、痢疾等病症一直折磨着他。乃至于只要稍一劳累,便头昏,如不马上停止写作,就会由昏而晕,一抬头则天旋地转。

再次杂事多。除了文协抗战宣传外,为了养家,老舍要给许多报刊写文章。这多是短篇,还有不少是朋友约稿。老舍回忆说:“好些篇一挥而就,因为没工夫修改;有时怕得罪朋友,就得硬挤。所以写的乱七八糟。”这一切都严重地干扰了《四世同堂》的构思和创作,老舍陷入了苦恼之中。经过深思熟虑,他在林语堂主编的《宇宙风》杂志上写了一篇《磕头了》的文章。文中有这样的话:“抗战中,我写了许多不像样的东西。所以我决心写一部相当大的长篇小说,以赎粗制滥造之罪。朋友们,别再向我索要小文!让我在病痛的煎熬中写完这个长篇小说吧!我向肯帮忙的朋友们磕头致谢!”

排除了上述干扰,老舍集中精力,自1944年1月开始写作《四世同堂》。1946年3月因到美国讲学,暂时停滞。1946年底,在朋友们的鼓励下,他在美国继续写。到1948年6月底,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百万字的鸿篇巨制。

《四世同堂》的写作延续了四年半。回顾整个过程,老舍如此形容:“这简直不是写东西,而是玩命!”

小说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小说中老舍先生以充满了责任感和慈悲心的文字,将整个中华民族的那段灰色记忆,浓缩在了一个大杂院十几户居民的悲惨遭遇与忍辱负重之中。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美丽的鱼,本名:汤淑琴,工作生活在江西省宜春“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药都-樟树。是个爱生活、爱瑜伽、更爱声音艺术的朗诵、配音爱好者,希望用声音演绎尝遍文字中的百味人生。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