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录片《百年巨匠》33 老舍

请点击关注➤ 综艺大观园 2021-07-31


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青岛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1946年应邀赴美讲学,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猫城记》《牛天赐传》等。


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作品生活气息醇厚,真实感人。他的作品关注时代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为后世留下了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极具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他为人朴实率真,在作品中倾注了对故乡的热爱,对底层人民的同情,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骆驼祥子》剧照


《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是共同的。

旧中国的军阀势力,为了抢夺利益而引发战乱,人民生活困苦,处于社会底层的祥子等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辛。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是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本。

《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四世同堂》剧照


《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小说的写作延续了4年,其间经历了抗战胜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国讲学,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国完成了这部达百万言的长篇巨制。


《茶馆》剧照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文章来源:百年巨匠,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