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师》10 张元济,商务印书馆开山元老
纪录片《大师》10 张元济 (上)
纪录片《大师》10 张元济(下)
张元济(1867年10月25日—1959年8月14日),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出版家、教育家与爱国实业家,他一生为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出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时代洗礼中的年轻翰林”
张元济青少年时期受过严格的儒家传统教育,如果不是时代的契机,他大概会像所有儒生一样,考取功名利禄,成为茫茫宦海中的一员。但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他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开始醒悟过来,踏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
“以辅助教育为己任”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会选择一条自己的路,有人选择维新或革命,追求政治诉求;有人选择下海经商,实业救国;还有许多文人,执笔写文,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张老先生经历过仕途,变法,办学,教书,发刊,经商……但一直不变的大概就是他那颗想要维新救亡,富国兴邦的心。到后来,他渐渐找到了自己的那条路,以提倡国民教育、启迪民智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从而富国兴邦,并身体力行:他“以辅助教学为己任”作为宗旨,主持了一整套新式教科书的编纂和出版,《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最新国文教科书》、《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等一系列教科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他发展商务印书馆,策划出版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书,不仅出版了大量人文社科类的图书,同时也引进了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为中外文化沟通做出了贡献;他还精心策划编纂了许多传播知识、解惑释疑的辞书,使得商务印书馆在20世纪以后逐渐发展为我国的辞书业中心;他在退休之后,依然全力从事古籍的收辑、整理、校勘、影印,获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
“塑造学术与文化自主精神与独立机构”
在张元济的一生的成就当中,不得不提的便是他的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最初不是由张元济创立,但是却是张元济一手发展壮大的,所以这五个字便和他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他起初入馆的十年间,商务印书馆就发展得十分迅速。首先是显示出扩展企业规模的强烈愿望和自强不息的开创精神。通过一系列举措,商务印书馆积累了大量资本,但如何对待资金的使用和去留,这至关重要。张元济选择将所获利润不断转化为资本,实现价值的不断增值。除了这种开拓精神之外,另一发展的明显特征表现在唯才贤与新进是求的重财观念。这与当时官僚主义盛行的风气有很大不同。张元济在用人方面,完全不同于那些官僚的资本家,他反对重用旧人和高级职员子弟,提倡重用人才,而他不准自己的儿子进入商务印书馆,就是最好的证明。张老先生的这两点经营理念,使得商务印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其实力,而后来张老的离开,也和这两点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是商务印书馆的影响,绝不仅仅于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商务印书馆更是中外历史上一项壮观的文化工程。张元济通过商务印书馆的经营,孜孜不倦地为维护学术文化的自由理想和独立精神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他运用商务印书馆的实力,推动了我国学术、教育、文化的近代化进程。
“我所做的只是一件事”
当然除了商务印书馆这一主要成就之外,张老一生都在追求着为大众普及知识,提高公共素质的事业。从新教科书的编写,到大规模的翻译运动,再到公益文教事业的创举,还有近代语文新潮中的建树,以及呕心沥血的古籍整理……张老的用心和坚持,为当时文化届的繁荣发展,为民智的开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代的契机造就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而他凭借非同凡俗的敏感与刚健,试图穿透时尚把握朦胧不清的时代运势。他做了太多太多,他们做了太多太多,他们的努力最终扭转了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局面。张元济一生的经历,是如今许许多多企业家的榜样,更是一代又一代做学问的人的榜样。
若用一句话总结张老先生的一生,我想起了《圣经》中保罗所说的一句话:“我所做的只是一件事情。”
百集文化系列片《大师》是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纪实频道以栏目形式打造的一个电视文化工程,是今人重读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构想,是我们与观众共同走近“大师”、感受伟大的一种尝试,是用敬畏和自信来打造艺术精品的一种努力。
通过展现大师的思想和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精髓,彰显民族精神。这可以启示观众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中,审视和反省我们民族走过的现代化道路与历程,重新发现和阐释大师对我们的意义。
20世纪是中国大灾难、大动荡、大变化、大转型的时期。中国从被外强疯狂宰割的封建国家,到上个世纪90年代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在这样的100年里,中华民族的的先贤们奋斗不止,在实业、科学、文学、艺术、教育、新闻乃至宗教等领域里有开山之功,涌现出的一批灿若星河的大师。
他们的命运轨迹与时代相连,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应该引领我们这个仍然在奋斗的民族。写他们是在重温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