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三:教育大数据挖掘新技术
7月21日-22日,由科大讯飞携手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8”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来自多个国家的知名院士、学者与专家参会,围绕“A.I.·大数据 共创教育美好未来”主题,通过8场论坛、50余场主题演讲与高端对话,展开了多角度的跨界交流和碰撞融合,共同探索未来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精彩纷呈、亮点迭出。
(点击了解峰会详情:A.I.· 大数据 共创教育美好未来——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8隆重举行)
22日,分论坛三“教育大数据挖掘新技术”如期举行。本次论坛分为“教育大数据挖掘探索”和“大数据挖掘技术新进展”两大主题。
教育大数据挖掘探索——
创见 • 新技术遇见教育新未来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持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李凌艳指出,现代教育测量是基于现代教育测量理论与模型之上发展进步,没有技术的支撑,所有的大数据都可能是冰冷的零散的数字。如何结合新技术,让深刻的真实的深层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数据能够说话,是各国专家都应该关注的重点。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李凌艳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王真用移花接木的方式介绍了医学图像分析相对于于教育数据的价值。她指出,分析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就如同医学中定位病灶,都是基于深度学习网络来进行。教育大数据的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建设与选择数据的模型更为关键,不同的模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找寻真正的大数据背后的基础模型分析显得格外重要。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王真
围绕着“因材施教”的发展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恩红教授指出,传统的集中式的教育很难实现因材施教,新技术让针对性教学变为现实。在教育大数据领域,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学生与资源三个方面,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帮助教师改善授课质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资源,这就是教育数据挖掘的最好结果,也是回到了教育的本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恩红教授
如何从伦理方面探究大数据的使用?英国剑桥大学心理测量中心副主任David Stillwell博士指出,在技术越辉煌越疯狂的时代,伦理问题将是建构技术时代最基本的一个规则!针对大数据可以在哪些领域里用与如何去用,David Stillwell博士提了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符合道德规范,让各类角色感觉舒适的大数据使用,就可以让技术更安全的、更科学的为人类说话,为这个世界建设更好的秩序。
英国剑桥大学心理测量中心副主任David Stillwell博士
来自美国的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科学家何琪玮博士分享了基于大规模测试的过程数据中预测特征的生成和测试。他认为过程性数据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来源,为传统的纸笔测验解决不了的综合能力的测试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东西。他提出的基于变量和基于序列的这种分析的模型,为人机互动测试下的行为数据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方法和支撑。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科学家何琪玮博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Kalifa Damani指出,基于科学技术建立学术自信与学习效能,最终帮助一个人建立他的社会表现,而不是用科技来加大数字鸿沟。他建议利用合适的技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自信心,不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他们的心理和人格发展更为重要。
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Kalifa Damani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的胡延庆副教授浅谈了“在线社交网络上喜欢‘幸运数’的人群画像”。他总结,喜欢幸运数的人,在某些程度上比不喜欢幸运数的人更快乐。他指出,技术用于教育的大数据分析,我们要拥抱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与技术的良好沟通。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胡延庆副教授
大数据挖掘技术新进展——
探索 •理实交融的新征程
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与技术学院教授邬霞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操龙兵《企业级数据科学创新及其在教育行业中的机会》
北京理工大学大数据搜索与挖掘实验室主任、副教授张华平《语义智能分析及专业文献自动核查应用》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尹义龙《机器学习及其在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亚洲微软研究院研究院谢幸《面向个性化推荐和广告的深度用户建模》
西北工业大学光学影像分析与学习中心教授聂飞平《大规模结构化图学习及其在大数据聚类中的应用》
中国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陈勋《联合盲源分离技术及其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 因材施教成就梦想
编 | Elaine 责编 | 丁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