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抗艾药物会对“新型肺炎”有效?

黄药师 上海图书馆信使 2020-11-16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当下,随着“新型肺炎”的肆虐,防控工作已然成为了各个单位的重中之重,截止1月27日为止,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各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确诊病例发现,而确诊人数在100人以上的省份已有6个,任何一条关于肺炎的新闻总能牵动万千读者的心。



就在此时,一条关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可试用治疗新型肺炎的新闻瞬间登上了热搜。

图片来源:北京市卫健委官网


相信不少读者也像小编一样,顶着满脑袋的问号,看到了这则说明



为什么抗艾药物

会对“新型肺炎”有效呢?


请跟着小编了解一下病毒



什么是病毒?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简而言之,病毒的结构相对其它生物而言,非常简单,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容的核酸(遗传物质),由于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因此它并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任何病毒都不能离开寄主细胞独立复制和增殖。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病毒结构简单,甚至无法独立生存,但由于它能增殖、遗传和演化,所以它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在自然界中,病毒分布广泛,对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都可以感染,他们通常都会对宿主产生危害。但在有些情况下,病毒和宿主能一起共存而不引发明显的疾病。


病毒怎样繁殖后代?

首先,病毒在感染细胞内,通过其DNA转录产生许多个mRNA(转录RNA,DNA复制过程中的中间体),如果是RNA病毒则没有这一步,再通过RNA编码出病毒蛋白,这样,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就完成了。


在核酸编码病毒蛋白的同时,核酸也在进行着自我复制,在感染细胞内同时存在蛋白病毒和蛋白核酸。


最后,复制完成的核酸在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吸引作用下,装配成“成熟病毒”粒子。

图片来源果壳网


由此可见,病毒粒子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需要许多细胞成分和特定的条件,是一个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很复杂的过程帮忙,其中只要有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病毒的复制就会失败。


延伸读物

《真菌与病毒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长按二维码

识别阅读全文


真菌和病毒都属于微生物,区别是一个大部分对人类无害,一个大部分对人类有害。本书分上下两篇分别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真菌和病毒。



为何“抗艾药物”成了“抗肺炎药物”?

“克力芝”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的商品名,它是一种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是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这两种成分都是蛋白质抑制剂,与HIV病毒转录所需的蛋白酶结合,干扰病毒的装配过程,使其无法成为“成熟病毒”粒子。


而冠状病毒在复制的装配过程中也会需要蛋白酶的协助,因而从药理上说,其机制是可行的。

目前,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推荐的治疗方案中提到该药物,而且从理论上说,是可能有效的,但实际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验证和观察。


图片来自网络


但可以佐证的是,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最近刊发的关于冠状病毒的研究专题中提到,“有一项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对照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试验也已展开”。


而一般在药物试验中,用作“对照组”的试验药物,都是在既有的认知中是有一定作用的药物。由此推测,它对冠状病毒是有一定作用的。




药物是怎么被发现的?

用于抗菌的磺胺类药竟然来源于染料? 

经典镇热药物阿司匹林竟然和高中化学课本上的苯酚是一家人?

避孕药物一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才被发明? 

著名致畸药物沙利度胺竟曾用于减少孕吐反应?

“蓝色的小药丸”竟然最早是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



延伸读物

《药物的发现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长按二维码

识别阅读全文


本书是在药物基本常识和药物发展历史轨迹的基础上,撷取了药物发展史中里程碑式药物的发现和发明故事,展现药物研制中偶然发现的智慧瞬间和坚持不懈的艰辛历程、个人的突破性贡献和团队的协作型成果、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和矛盾,以及药物发现的时代需求和历史局限性,同时介绍了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品安全规制的演进,以及由药物副作用带来的意外惊喜。


上海图书馆

微阅读文化专线

用心做好阅读推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