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治日报》整版报道!锻造忠诚纯洁可靠的首都政法铁军

小政 石景山检察 2021-05-1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锻造忠诚纯洁可靠的

首都政法铁军


图为延庆区“法律门诊”为群众提供服务。


图为顺义区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办案组成员开展案件研讨。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既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与保障。在首都北京,“忠诚”二字有着非同一般的分量,“锻造一支忠诚纯洁可靠的首都政法铁军”成为推动首都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2021年北京市委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总要求,以抓好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为主线,以平安北京建设为基础,以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为动力,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保证,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奋力推动首都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首都政法队伍是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建设者、捍卫者。结合当前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北京政法系统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将政治建警摆在首位、贯穿始终,夯实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深化执法司法为民实践,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政法机关服务保障面临更高要求、需应对更多新发展挑战、要满足更多新期待。首都政法机关将工作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以一项又一项具有鲜明首都特色的队伍建设品牌,诠释着“忠诚”的底色。


近年来,北京法院系统在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和队伍凝聚力上狠下功夫,建立北京法院基层党建“两项制度”,坚持政治理论固定学习日制度,不断总结推广“党建创新项目”“党支部工作法”“党小组工作法”等经验,推进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深度融合,带动了审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检察系统同样以检察党建的高标准保障检察人才队伍发展的高质量,通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力,将首都检察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首都检察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


首都公安系统则以“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为抓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紧盯重大活动安保,在实战中练兵;深入推进以“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为主线的系列先进典型评选,以典型引路;聚焦高质量法治公安建设目标,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具有首都特色、符合实战要求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体系。


首都司法行政系统注重完善保障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加强干部调配使用和跨领域交流锻炼,前瞻性地做好司法行政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布局,努力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配备、优势互补的人才梯队。


危难时刻,政法队伍是冲锋在前的主力军;法治中国建设,政法干警是矢志不渝的护航者。首都政法队伍正在实战中不断淬炼,以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朝着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首都政法铁军”目标坚定前行。


首都公安聚焦执法规范化建设

捍卫公平正义


图为通州公安分局出入境智慧办理厅内,引导员引导群众办理业务。


在护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首都公安紧紧抓住执法规范化建设这个“牛鼻子”,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宗旨,以推进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为抓手,以执法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动了法治公安建设水平不断提档升级。


据了解,自2015年10月北京试点运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以来,北京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走上了快车道,截至目前已建成19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达到全市各区全覆盖,联动561个基层所队案管组和229个智能办案区,实现了案件的闭环管理、高效运转。与此同时,北京公安还以不断深入的“放管服”改革,努力回应着人民群众的每一项新期待。


全国首推“一站式”办案


3月31日晚间,喝完酒的马某在驾车途中被民警查获。经检测,马某构成醉酒驾驶,涉嫌犯罪,随即被送进海淀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让马某没有想到的是,从他被抓获到拿到判决书只用了短短30个小时。


从马某被查获那一刻起,案件就进入了快速流转通道。办案民警经前期侦查和讯问后认为,马某涉嫌危险驾驶案符合适用48小时速裁程序的条件。经批准,警方将相关案件资料和适用速裁程序的意见,通过信息系统提交检察机关。同时,中心依托与司法行政机关合作的法律援助机制,为马某指定了辩护人。次日,检察机关即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对马某提起公诉,当天法官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就地开庭,当庭宣判。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一支队支队长刘彦介绍说,依托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公、检、法、司机关在各自独立的情况下相互配合,实现了认罪认罚案件48小时全流程流转,带动了刑案办理效率的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这项改革缩短了被告人审前羁押时间,让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


记者了解到,依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这一工作机制,北京公安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体系逐渐延伸扩展。“基层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而接处警、打击办案和案件管理是一线规范执法的关键点。”刘彦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公安110接处警标准化、打击办案队规范化、案管组专业化“三位一体”协同运行机制在全市基层派出所逐步构建起来,最大限度将可能发生的执法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环节。


办案进度全程同步查询


市民王先生因琐事被他人打伤,随即来到派出所报警。窗口民警询问了相关情况后,告知王先生案件已受理,还给了他一张《受案回执》。民警说:“只要扫描这个码登录,就可以随时查看案件进度。”


“民警办案还能随时跟我汇报?”王先生起初有点不敢相信,不过很快就通过自己实际操作,证明这确实是“真事”!


其实,王先生的“待遇”如今已是北京警方受立案的基本工作要求。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以执法办案系统为主体,全面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执法全程的可视、可控、可追溯。目前,北京警方受理的所有非涉密案件,自受理起便同步网上公开,当事人不仅可以随时查询案件进展,还能进行网上评价和留言。


如此大规模的执法公开,底气何来?刘彦答,自2015年以来,北京公安主动适应日益公开透明的执法环境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新期待,从主动推进执法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强化精准培训等方面综合施策,以此推动首都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紧盯群众办事最难点最痛点


在通州公安分局出入境智慧办理厅,记者看到,大厅内人员不多,井然有序。凡是来办理业务的群众,都事先通过“北京公安出入境微信公众号”或移民局App进行了预约,只要出示身份证、核查预约信息即可进入大厅。在大厅的受理区,所有手续均可“一桌办齐”。


虽然出入境智慧办理厅通州是第一家,但类似这样的便民服务举措,北京公安近年来持续推出,通过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解决了一大批社会关切、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其中,“网上北京市公安局”整合了出入境、人口、治安、网安等八类120项网上办事业务,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出生登记、户口迁入迁出、身份证办理等47项服务事项实现了全部网上办理。“北京交警”App更是成为北京司机们办理事故处理、违章查询、进京证办理等交管业务的主要途径。


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首都公安聚焦高质量法治公安建设目标,创新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构建了体现时代特征、具有首都特色、符合实战要求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体系,为全国公安机关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北京建强智慧法院

满足群众新需求


图为法官组织当事人进行线上庭审。


“线下的诉讼服务休假了,但线上服务如一。”这个“五一”假期,北京法院的线上服务始终忙碌,全市法院系统共接收立案申请2065件。


指着北京法院大数据分析平台中的可视化数据图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孙玲玲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能做到线上服务不打烊,源于多年来北京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的不断努力,目标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新需求,以优质高效的司法审判工作护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记者了解到,2020年北京法院网上庭审数量达35.9万次,占全国法院线上庭审总量的40%,居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线下庭审已恢复常态,但北京法院在线庭审量仍达8.6万余次,占庭审总数的70.1%。


今年元旦刚过,顺义区法院的法官冯晨晨在医院病房组织了一次线上开庭。原来,冯晨晨的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按照防疫要求,冯晨晨在院内陪护不能外出,可1月4日上午她有一起案件要开庭。“这个案子的开庭时间调整过几次,如果这次开不了必然会影响案件进度。”冯晨晨决定线上开庭。最终,在院党组的支持和审判团队的全力配合下,庭审顺利完成。


事实上,北京智慧法院体系下的诉讼服务并不仅限于线上庭审,还包括自助立案、自助阅卷、诉讼风险评估等多种服务场景。“人民群众对智慧法院有很强的司法需求,近年来北京法院还陆续推出了云评估、电子封条等多种全新的司法模式,以此来回应社会期盼。”孙玲玲说,北京法院今年围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这条主线,还建立完善了庭审智能巡查等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全市三级法院接待窗口、数字法庭的实时查看和智能监测,自动识别记录法官不规范司法行为,实现监督全覆盖、执纪智能化。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表示,当前,人民群众对诉讼便捷高效、公开透明等方面的期待越来越高。下一步,北京法院将继续探索司法科技在审判工作中的深度应用,打造具有北京特色、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智慧法院体系,将现代科技深度融入到审判执行、诉讼服务、司法保障、审判管理、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努力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


北京检方以专业化

提升知产案件办理精准度


在今年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一份《北京市检察机关对高新技术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合规风险提示》引发关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家贞说,聚焦商业秘密保护针对的正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北京检方不仅发出了提示,还制定了一整套案件办理规范性文件,“我们就是要努力通过依法履职、创新机制,为知识产权保护构筑一道坚固的‘检察专业防护墙’”。


北京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检察官姜淑珍介绍说,随着互联网和高新技术领域产业的迅猛发展,不法分子的侵权手段更加隐蔽多样,而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查办难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北京市检察院此次出台的“一整套的规范文件”就包含检察系统内部的涉商业秘密案件保密工作指南及配套文书,规范了从刑事诉讼开始到流程结束的各个环节。


据了解,北京检察机关立足北京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知识产权问题前沿性专业性复杂性趋强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加大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力度,努力推动完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机制。


早在2011年4月,北京首个独立建制的知识产权案件检察专业化办案组织就在海淀区检察院诞生,迈出了北京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化建设的第一步。经过十年努力,海淀检察院已经形成了“五的N次方”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模式。通州区检察院以充分利用“外脑”专家库,随案引入“专业辅助人”等多种方式,精准破解知识产权办案中的专业“瓶颈”。而类似这样的实践和经验,在北京检察系统正在不断涌现。


1月,北京市检察院、市检察院第四分院、海淀区检察院和铁检北京院分别组建了内部综合办案组织,试点开展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职。据了解,未来,北京检察机关将会在重点区域和行业领域探索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机制,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法律服务与政策指导。


北京公共法律服务

“应民需暖民心”


5月4日一大早,北京常鸿律师事务所主任常卫东律师就从城区驱车100多公里赶往山区面积超七成的北京市延庆区,在这里,他将开一个假期“法律门诊”。与常卫东一样,在北京城区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大厅,几十名律师也在假期坚守岗位,提供不打烊的综合法律服务。据了解,经过多年努力,北京目前已建立起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共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并将公证、律师、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服务资源整合,打造建成全业务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标准的法治需求。


“在山区,公益律师在法律服务室里,有时坐上一天也没见到一个当事人;而有时居民遇到涉法问题想咨询,律师却不在。如何让法律服务更贴身更及时,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延庆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浙军说,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他们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打造“法律门诊”,即让有法律需求的政府机关和村居民在司法所“挂号预约”,精准对接专业律师。不到两年的时间,“法律门诊”就已累计服务6.9万余次。


在城区,今年1月,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门营业”,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里同时汇聚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鉴定等多项职能。


12348热线平台管理科科长赵明明告诉记者,该热线自1999年开通以来已累计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350余万人次,近年来经过不断扩容升级,陆续开通了智能引导、语音留言、视频咨询等新功能,形成了市区两级一体化管理、人工与智能服务相结合、服务范围覆盖公共法律服务全业务的热线平台。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需求的变化,我们的法援服务工作也在不断优化。”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马品芳说,去年该中心在为家住郊区的刘玉珍老人提供法律援助的过程中,就碰到了因其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申请主体不适格的情形,但本着“应援尽援、依法施援”的原则,中心提前联系了当地村委会,首先为老人指定了一名监护人,再由监护人为老人代办相关手续,并授权法援律师参加后续的诉讼活动,成功破解了现实困境。事后,他们还先后多次上门为老人服务。马品芳告诉记者,该案开创了刑事附带民事与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1”并案代理的新模式。


据了解,通过各领域的协同发力,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北京四级实体平台已累计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事项54万余件次,网络平台和热线平台则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跨平台、跨项目、跨层级的全面整合和法律服务基本事项的全时空全平台融合,在服务上不断“应民需、暖民心”。

编辑:依然

来源:法治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