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影的每一分钱都是从市场来的!”任仲伦谈上影“市场化征途”

2016-08-19 娱乐资本论原创 娱乐资本论


作者:高庆秀 编辑:郑道森


8月17日一早,上海滩“电影大佬”任仲伦出现在上交所,他给自己打上了一条大红色的领带。



任仲伦


这是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上海电影)的上市敲钟仪式,王家卫、贾樟柯、章子怡、赵薇,中金公司总裁朱云来(朱镕基之子),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电影局局长张宏森都赶来祝贺。


上影集团、上海电影董事长任仲伦难掩兴奋:“我们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下了台,他跟记者碎碎念:“王家卫又给我发短信了,说再次祝贺上影……”


从2008年申报开始,上影也在上市这条路上走了8年,曾有同行透露过程中的种种坎坷:


“当年材料是递上去了,但是说批不下来就批不下来,他心里也是忐忑。之前还跟上海市委领导一起去证监会沟通过一次。过会那天,他在证监会走廊里紧张地等了一个多小时。过会之后,他打电话给张宏森都有些哽咽,后来,在庆功宴上激动地一下子喝了很多酒。”




与一周前刚刚挂牌的中影股份相比,上影并不是一家“巨无霸”公司,尤其进口片发行上,上影并不像中影、华夏具备政策优势。


相反,上影可能恰恰是目前国有电影公司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家。“2004年开始,上影的每一分钱都是从市场来的!”任仲伦说:“上影还要从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按照行业标准薪酬聘请和激励适合公司发展的各种人才。”


谈起国有电影公司市场化的漫漫征途,任仲伦对娱乐资本论表示:“以前我觉得国有电影企业像乌龟,是背着很多包袱在跟民营公司竞争,但今天,上影也可以成为一只灵活的兔子,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上影不是“巨无霸”,需要“带着镣铐跳舞”


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


你可能很难想到,这首《春天里》会成为上海电影在上交所敲钟之前的第一支暖场曲,这是电影《十字路口》的主题曲,也代表着当年上海电影的兴旺。紧接着一首歌,是《明天会更好》。


敲钟之后一开盘,上影的股价瞬间封在了涨停板上,开盘价格为12.23,截止下午收盘,报价14.76元,涨幅达43.96%。




“2012年,上海电影彻底按照上市的标准改制,这里面有很多故事,有很多困难,也是有一个形成共识的过程。不同的利益群体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过程需要协调。”任仲伦说。


而作为长期协调的一大结果,这次,上影称携“最赚钱的资产”上市,考虑到制片板块存在收益的巨大不确定性,并没有将这块业务放在上市公司中。


本次上影上市的业务主要包括电影发行、院线、影院投资经营、电子票务等几大板块,其中,院线部分在2014年利润占上影总利润的76%。


业内经常将中影与上影这两家国有电影公司放在一起对比。也许并不是因为这两家公司在京派和海派两种不同电影风格上的分野,而更多是因为他们是目前全国34家国有电影企业中,最有活力的2家。


在外界的印象中,中影在政策方面似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中影掌握着海外电影进口和发行权,每年34部分账大片都必须经过中影集团;此外,中影旗下的中数还有大部分电影的分账结算权等等。这些“特权”已经让中影成长为一家“巨无霸”,年利润甚至达到上影的5倍。




“2004年开始,上影的每一分钱都是从市场来的!”


“我曾经跟中宣部领导报告上影的一些基本情况,他问了我一句,你这里面有没有国家购买?政府购买?我说没有,他问我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说真没有。他马上一拍桌子说,那很了不起!”任仲伦说。


任仲伦表示,从2004年开始,事业单位转成企业以后,上影的每一分钱都是从市场上来的。上影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并没有政府购买等这样的利益支持, 相对中影,上影的片单更偏商业化,甚至有些激进。


除了发行像《天将雄师》《北西2》等类型化商业片之外,上影还发行了当下正在热映的《盗墓笔记》。在整个敲钟仪式期间,任仲伦前后两次提起《盗墓笔记》,称票房已经达到8.8亿(今日已过9亿)。




任仲伦对娱乐资本论表示:“这次李安用120帧技术拍摄的高清高速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全球都难以达到他的放映效果,我们正在跟李安商量,能不能在我们上影落户一台匹配的放映机和银幕设备?”


在影院建设以及高科技器材采买方面,上影比其他国有企业放得开,国内第一块商用IMAX银幕就由上影引进。任仲伦回忆:“刚引进IMAX还有点压力,亏了3年,到《阿凡达》来了之后,马上就赚钱了。



《阿凡达》


甚至,近期还有同行告诉娱乐资本论,《盗墓笔记》之所以希望跟上影合作,也是看中上影的政策资源,毕竟盗墓题材电影相对敏感,从片名到内容,所有投资方都希望,上影这家国有公司的参与,能与监管部门产生更好的沟通。


“上影市场化,是被逼出来的”


在任仲伦看来,上影的市场化程度高,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敲钟仪式


“今天我在电梯上碰到一个人,他满面春风地向我道喜。我朝他瞪了一眼。他真的是我们精心培育的很优秀的人才,流失了。”任仲伦说: “如果没有与市场化相接轨的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有可能你培养了一个人才,其他公司给出高于你五倍三倍的薪酬,可能把你培养的优秀人才挖走了。”


上影这场由人才激励机制引发的改革,最大的标志在于“去行政化和以市场为主体”。这是任仲伦在上海市委领导的交流和探讨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也是上海市委给予上影的重大支持。“当时市政府领导跟我说,你们在市场上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然后又接着开玩笑说,反正你们也走不远。”


国有集团都有一大特点,就是行政级别高。一般的电影厂都是正局级别,正厅级别。去行政化,把这个行政级别取消。这意味着新一代的领导人完全可以从市场寻找,甚至从全球的市场寻找适合的人才。


“在行政化的企业中,干部调配也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要提拔一个正局级的干部,你首先要担任副局度少年,这个过程还要经过组织部考察,宣传部考察。以及市委会的讨论,一圈下来,七八年就过去了。”任仲伦说。


而当下的上海电影在去行政化之后,整体领导班子越来越职业化、年轻化,全体员工中40%以上是30岁以下的合同工,基本的干部团队从董事长聘用为主,薪酬制度完全可以按照行业规律和基准的水平来定。“上海电影的总经理是77年出生的,非常年轻。如果按照过去的想法,一级一级上来,没有50岁怎么可能,这就是上影和其他国有企业的最大区别。去行政化一年多以后,越来越意识到,你所有的高管层完全可以市场化。”


一位国有电影公司总裁表示: “不像中影领导人更换的那样频繁,从2003年开始,事业转企业,再改为股份制,再到上市,上影一直就是任仲伦来掌舵,他是国有电影企业中唯一一个有过这样经历的人。” 在他看来,上影市场化如此迅速,与任仲伦分不开。




2003年,任仲伦来到上影集团担任总裁和党委书记。那是1991年之后,中国电影的最低谷,年票房才9亿左右,可以说是惨淡经营。但在任仲伦看来,那时更困难的事情是如何将上影由一家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转为现代经营单位。


上影的市场化最开始是从影院和院线开始的。鉴于当时上影所处的电影市场发展环境和阶段,当时院线和影院的建设与市场化起步也非常艰难,甚至内部也存在一些分歧。


“2006年和07年,圣诞的时候有人排队买票,我都能激动地热泪盈眶,因为平时看电影的人很少。后来,我说要建电影院,一位领导说,你不要建电影院,推门进去一看,一个大厅里面只有两个人,仔细一看,三个人,有一对抱在一起,没数清楚。他经常用这个段子给我泼冷水,提醒我,当心电影市场环境不好。”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上影逆流而上,通过调用各方资金,在上海核心商圈通过租赁、购买等方式,建设了一批影院,上海和院线在鼎盛时期,票房产出甚至达到行业第一的位置。到2015年为止,上影的单银幕产出水平和单座位产出水平依然在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


任仲伦表示,上市之后,上影可以完全按照市场化规律操作,包括对于人才分配。在任仲伦看来,现在,国有企业如果分配方式上不按照市场去做,大量人才的流失是必然的,还是要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制度。


赠票啦

第一步:评论留言!


在这条推送下方评论区留言,最终上墙并且被点赞数最多的前15名读者将会获得娱乐资本论送出的《精灵王座》电影票两张! 


第二步:后台留言!


次日,小娱将公布评论墙上的前15名的读者,届时被选中的观众需要将自己的评论截图,以及微信ID发送至娱乐资本论后台,就会有娱乐资本论的小伙伴联系你送票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