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电“性侵”危机公关做砸了,但比狼师更可怕的是我们

2017-05-10 娱乐资本论原创 娱乐资本论

作者/曹乐溪


“洛丽塔这样的故事是男性视角,惊世骇俗甚至浪漫唯美。可一旦洛丽塔开口说话,她那个版本太可怕了。”

 

今天凌晨,微博认证为“畅毅文化艺人事业部总经理”的宋泽尘发了一条微博,就戳破了洛丽塔的真相:她的朋友阿廖沙坦言大二时期遭到班主任朱炯父亲的性侵,有感于近日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同样遭受老师性侵,并患抑郁症自杀,因此选择在多年后揭开自己的陈年伤疤。

 

 

消息迅速发酵开来,截至娱乐资本论发稿前,这条微博已经获得超过3万的转发和过万的评论。在爆料超过10个小时后,北京电影学院的官方微博发出声明,表示“学校正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调查”。

 

 

小娱与多位北京电影学院的师生沟通,“看到了消息,但不了解(内幕),”一位与朱炯同窗的老师不愿多言。而多数同学希望校方能尽快调查给个明确说法,“学校对这件事的反应不太专业,”有人认为。

 

高校性侵、性骚扰,这是近年来不绝于耳,但学校官方和当事人往往讳莫如深的话题。当沉默的螺旋被打破,民愤背后又是怎样的社会心理痼疾?

 

失败的危机公关:北电官博外包给营销公司?

 

事实上就在北电官博发出正式声明的几个小时前,官博还发出过一条“辟谣”,认为爆料者的朋友阿廖沙患有抑郁症,“不排除有其他相关症状”,经调查不存在所说的性侵情况。但很快,这条微博被秒删。

 

 

从危机公关的角度,上述言论确实漏洞满满:一是推卸责任甚至倒打一耙,暗讽爆料人精神有问题,很可能胡编乱造抹黑母校;二是草率结案,称学校早已“两级”调查,但却并未摆出确凿证据。作为官方不是彻查清楚,而是施压阻止扩散,试图为学校自己的声誉止损,中国传统大家长式的威严武断作风毕露。

 

在互联网时代,危机公关的技巧无外乎以下几点:快速反应、语言得当、监控舆情并安抚公众情绪。相比之下,北电官博后发的声明则显得谨慎很多,短短一百多字强调学校会“认真调查”、“高度负责”、“第一时间公布”,态度不卑不亢,同时感谢社会关注,让已经高扬的民愤有了一定的宣泄和平息。

 

“学校公众号是我们学校老师负责,官博应该是宣传部负责,应该采取外包形式。”北电的学生告诉小娱,北电官博可能外包给了专门运营微博公号的公司,这导致了官博面对爆料第一时间澄清的不够得体。

 

但学校方面真的不知情么?有人放出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微信群截图,不仅群发信息中“子虚乌有、杜绝谣言”的口吻和秒删微博一致,甚至规劝大家“有发现传播不实谣言的请私下告知他本人或者告诉我,我来做工作”。


 

“之前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位北电的学生表示,前段时间学校发生火灾,也没敢往外报。通常情况下,涉及老师的性侵对学校而言显然脸上无光,息事宁人是惯常做法。“哪个学校还没有七七八八的事啊,”一些其他学校的学生也表示,高校性侵并非孤例,甚至网上都有了“盘点校园十大性侵案件”的帖子。

 

但为何唯独北电的性侵爆料迅速从隐秘走向喧嚣?小娱认为,北电校方在此次的危机公关处理上,忽略了这一事件的传播背景。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部描述少女被性侵的台湾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刷爆社交网络,原因在于年仅26岁的作者林奕含因不堪忍受心理痛苦自杀,而小说讲的正是其亲身经历:13岁被语文老师诱奸,从此换上抑郁症,精神崩溃入院休学。

 

 

经过众多媒体和网红大V的传播,此事已经引发民众关于道貌岸然的“狼师”的广泛愤慨。而北电的性侵爆料踩着这个节点发出,更是点燃了人们为受害者鸣不平、讨伐凶者甚至包庇者的情绪,因此校园事件上升到社会性事件也是意料之中。

 

从性侵案到“吐槽大会”:北电背后是中国高校的形象危机

 

出了事如果官方不作为,往往就会沦落到以“人民的名义”来捍卫心目中的“公正”。一位朋友向小娱讲述初中时学校发生性侵案,家长告到了学校,“我们在小地方,学校没怎么处理,反正没开除”。但后来该老师每每出现在操场上打球,都会被围观学生高喊“强奸犯”,上课还会被人冲进来暴打。

 

正如现在,事件尚未水落石出,民众舆论已经一边倒,引发该校师生甚至吃瓜群众的集体吐槽:高校派系斗争激烈,文革做派的领导层,潜规则频出,教师打压学生、不配为人师表.....

 

今日复播的电视剧《白鹿原》也被拉出来说事。关注八卦的朋友可能还有印象,两年前该剧爆出换角风波,被陈忠实钦点饰演女一百灵的李梦,在开机3个月后以“演技不佳”为由被孙铱替换。

 

根据腾讯娱乐的新闻,孙铱在北电的研究生导师之一是《白鹿原》主演张嘉译,而且是学校特聘。随后卓伟在一次直播中爆料“张嘉译家访”,这被不少网友解读为“钱色权交易凌驾于公平制度之上,北电为这种行为的合法性背书”。

 

 

一向高高在上、每年招生被挤破门槛的中国电影最高学府,似乎刹那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谁都能以道德的名义落井下石。有学生站出来维护母校,认为目前北电其实每学期都会有学生心理调查,学生表达和反映意见的途径也更多了,“这方面学校做的还不错”,但这样的声音早被群情激奋淹没。

 

一位北电的学生感叹:“学校现在确实有点浮躁,不像几十年前是一个纯粹研究学术的地方,这次的事儿和之前王俊凯报考的事一样,都是高校行政化、市场化带来的一些问题。”

 

这不仅仅是北电的问题。在为受害者心痛、希望严惩“狼师”的心态背后,其实是公众对于大学内部机制腐败、官僚化、人际关系“水深”的不满积蓄已久。

 

从2014年厦门大学博导性骚扰学生事件,到2016年浙大副校长贪污数亿、掏空浙大,“象牙塔”中的腐败与潜规则频频曝光,平均每周都有一名高校领导被通报,教授也纷纷成了“叫兽”,利用安排工作,保研入党为名猥亵学生几乎成为见多不怪的常态。

 

在前段时间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里,大学副教授身兼基建处长一职,手带30万元名表,谈的是钱权交易,丝毫不见学者风度。

 

 

普通高校教师尚且如此,明星辈出、大腕云集的北京电影学院在市场化浪潮中,又如何能抵御浮华诱惑与虚荣心作祟。有网友不仅感叹:“小时候以为大学校园是最纯洁干净的地方,长大才知道,知识分子下作起来怎么会输给屠狗辈。”

 

比“狼师”和高校舞弊更可怕的,

是一个沉默到扭曲的社会

 

高校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但除了围观和舆论谴责,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上个月娱乐资本论采访《记忆大师》导演陈正道,其下一部作品是描述校园霸凌的《心灵大师》。言谈间陈导的一席话令小娱印象深刻,他说小时候遇到家庭暴力或者校园暴力,父母会告诉他不要管人家的家务事,长大后他觉得,父母其实无形中也是助长暴力的一份子。

 

放到此次北电的事件上,强奸就是性的暴力。然而事情发生在学生大二的时候,如今受害者早已毕业工作多年,何以当时所有人默不作声,当事人更被认为“叽叽歪歪”,既没有获得同情也没有得到尊重?

 

显然,在依赖人情关系微妙维系着的中国,挺身而出往往被认为“多管闲事”,权威面前人人谨言慎行生怕得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了奉行的处世哲学。从爆料贴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事人公开表达了被性侵的情况,周遭人的反应却是“你只有负能量”,“有病吧”,甚至删除微信断绝来往。


 

所谓“家丑不外扬”,在性教育缺乏的大背景下,人们耻于谈性,甚至会把性侵犯和个人名节、家族名誉挂钩。在北电事件中,至少当事人阿廖沙愿意在多年后站出来,而更多可能会像《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主人公一样,受到侵害时不会想到报警,而是压抑或者逃避,自己一个人承担痛苦。



遥想2014年厦大性侵案,大学调查了三个月最终也只给出一个撤销教师资格,连行政处分都没有。如今北电一事,当事人只是老师的父亲,想来更难追究下去,更何况事发已经六年,什么证据都没有留存。

 

我们应该庆幸阿廖沙没有成为下一个林奕含。面对性侵,更多关注和第一时间的发声,也许真的可以拯救生命。正如爆料人所言,“看到最近的林奕含事件,觉得惋惜难过,也意识到这类事件真的需要被关注,因为有类似遭遇的姑娘绝不是极少数,大好年华不该毁在禽兽手上。沉默=冷漠,何等勇气讲出一切,只希望所有好少年有健康明媚的青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