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资讯 | 考古牛人许宏:我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我

2018-02-02 娱乐资本论


“你们到底是干嘛的,神秘兮兮的。”二里头的村民经常这么询问许宏的考古队队员,时间一长,队员们干脆编了顺口溜自我调侃,说“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问是社科院的,原来是文物调查勘探的”。



有追求的考古学家:透物见人


许宏是二里头考古队的队长,是中国著名考古学者。从1999年便开始带领身怀绝技的10人考古队发掘二里头遗址。身为一位考古牛人,许宏不仅拥有超长的职业生涯,在技术层面具备经验丰富的技能。同时在精神层面,他的许多见解都更具备思想性。


 

例如他去年在接受腾讯文化采访时提出“有追求的考古学家肯定是不满足于盆盆罐罐的研究的,我们的终极理想是透物见人,甚至探究古人的思想。中国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是兄弟学科,而它们作为研究手段,最终都应升华到大历史研究的层面。”


许宏不仅强调考古在研究“物”时的专业度,更强调物背后的context,也就是它的背景关系。


 

“比如第一次参加考古的学生,若让他见这些小绿松石片儿,他若见一片儿抠一片儿,把2000多片绿松石片儿抠回来,以为文物一件都不少,可他却忽略了context,也就是镶嵌松石片儿的那个东西。这就是考古和文物收藏最大的差别。“后来,许宏意识到,这种清理方式不可行。清得越细越不利于文物保护和以后的复原。便紧急跟北京考古所的科技中心联系,让它整体起取,放回室内清理。


运到北京后,它的真面目才显露出来,居然是一条大龙!保存地那样好,你站在正上方俯视它,它的身子和尾巴好像在游动,你若是逼近它,它那两双白玉镶嵌的大眼睛好像也在瞪着你,催你读出它的身份来。


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


大量对中国文明的研究,使得他似乎在精神上比其他考古队长更为精致,而他也是考古人写史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看来,中国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是兄弟学科,而它们作为研究手段,最终都应升华到大历史研究的层面。

 

精致的中国文明研究者

靠出书化解考古在大众视野的高冷形象


《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是许宏出过的三本书,每个书名都透露出一种文艺气质,似乎出书的人,不是一位考古学家,更像一位文学家。

而其中第三本《大都无城》,是中国考古学界重大研究进展,通过颠覆性认识激发了公众对原本相对冷门的“考古”的兴趣,不仅屡次登上媒体好书榜,也将“高冷”的考古学知识与公众的求知热情深度契合,使严谨的学术走出书斋,融入国民的智识,实现了另一种价值的飞跃。


这个颠覆性认识就是,考察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没有文字记载时代的都邑变迁,提出“大都无城”的观点,认为该都邑形态肇始于“二里头”时代。相信这段观点,反复读三遍也是看不懂的,但是没关系,感兴趣的可以去深入阅读《大都无城》,书中已经为原本枯燥的考古学注入了许多有意思的解读。


有思想的考古人遇到有思想的节目


据悉,许宏接受了腾讯新闻《十三邀》的采访,将于近日播出。通过预告片可见,一向求知欲旺盛的许知远,对考古的世界充满兴趣,昔日的城池、两千多年前的一个世界都充满神秘感。而许宏这个阅历深广,常和2000多年前的世界打交道的人,也完全符合许知远对复杂个体的研究欲。


 

两人有颇多意气相投之处,许宏在预告片中谈到对考古的看法时,说考古里包藏着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发现之美,更提出了一个十分新鲜的观点,考古学必须有想象力。此外,他也强调考古学应该是一门贵重的学科。当许知远对古人祭祀等仪式感表示不解时,许宏回答这一切都是为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这番话,使考古上升到了更高的认知纬度。


 

在许宏看来,你如果吃香喝辣就爱睡觉,你完全可以活的很好很好的,但是你起码应该知道一点文化的东西吧。如果这个都不需求的话,那考古学真的没有用,考古学应该是一门贵重的学科。


 

不得不说这一点,真的和许知远一贯强调在碎片化时代保持文化思想的观点完全重叠。相信正片播出后,可以看到两个兼具精致思想的人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十三邀》 一部思想加持的节目


腾讯新闻《十三邀》第二季已播出九期,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的思想性更加多元,许知远依然是拎着酒瓶子与生物、文学、音乐、电影、脱口秀等领域的大咖不期而遇,上演着一轮又一轮的思想盛宴。但这档节目并不像其他知识属性厚重的节目一样无趣,反而充满了思想较量的张力。


 

“十三不靠”的诙谐精神也将触角伸向更多冷门的领域,例如接下来这期以考古为主题的节目,许知远将如何面对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并从2000年前的世界探寻他渴求的复杂性?敬请期待腾讯新闻《十三邀》第十期“最早的中国在哪里?考古大家揭秘起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