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觀察│政府快修補和企業界關係

2017-07-24 經濟日報社論 U台说

台灣工業總會上周發表「2017年工總白皮書」,直指台灣產業環境面臨「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六失」(政府失能、社會失序、國會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國家失去總體目標),並痛陳一例一休造成全民皆輸,廢核政策影響供電穩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受到各方質疑,並導致投資停滯、人才流失、企業外移等窘境。


工總對政府的嚴厲批判,反映出長期來企業界對經濟施政的強烈不滿,政府不能繼續漠視此一問題的嚴重性,盡速修補和企業界關係是當務之急。

 

工業總會站在企業界立場,對政府施政提出針砭,是其職責所在,但從馬政府第二任以來,工總對政府批判力道一年大過一年,其背後反映的問題必須嚴肅看待,才有助於化解政府和企業界的長期緊張關係。

 

經濟發展是台灣生存的命脈,面對數十年來全球經濟最劇烈的變化,以及中國大陸崛起帶來的巨大挑戰,為政者的最大責任是掌穩台灣發展大舵,團結政府、企業和人民的力量,群策群力,才能帶領台灣衝破難關,引領經濟脫胎換骨,鞏固國家生存命脈。

 

然而,企業界對馬、蔡前後兩任政府的共同感覺,是政府經濟施政太過重視分配,而忽視成長,不能做大經濟大餅,只好一味強調公平正義,各種政策經常敵視資本家和富人,從而造成投資停滯、企業外移甚至創業及經營人才流失,結果經濟陷入貧血式成長,就業不足,薪資倒退,台灣逐步陷入「均貧」危機,人民對政府支持度亦節節下降。

 

近年工總對政府的批判,在相當程度上,反映的正是這樣的氛圍,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台商生存空間受到高度擠壓,但政府各項政策非但未給予企業界實質幫助,反而影響企業投資意願,很多瀕臨危機的產業可說「忍無可忍」,這也迫使工總必須以高分貝提醒政府要正視企業界心聲。

 

蔡政府上任一年多來,基於實踐對選民的承諾,以及民進黨重視勞工權益、環保及公平正義等意識形態,很多經濟施政自難符合企業界期待,再加上製造業台商高度依賴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兩岸關係惡化更讓台商憂慮在大陸市場的利益受到影響,這也更為加深蔡政府和工總對經濟政策取向的分歧,工總白皮書從去年仍存有期待到今年砲火猛烈,並不令人意外。

 

面對這樣情勢,政府不能任令問題繼續惡化,而更須以同理心來看待企業界訴求,並盡最大努力來修補雙方關係。首先,政府應針對企業最關心、也不違反台灣整體利益的政策課題,列出優先處理順序,並做出具體回應,以安定企業信心。例如,工總和美僑商會都認為「一例一休」衝擊企業營運與投資意願,是國際最僵固、綁死產業競爭力的法條,且多數受僱者也認為「一例一休」損及勞工利益,因而政府不能繼續鴕鳥,須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態度,才能緩和社會爭議和對立。至於工總一再訴求的「五缺」,政府也應在不違背改革大方向原則下,就通案問題拿出合理解決方案,不要再各說各話。

 

其次,政府推動各項經濟新政,應妥適安排優先順序,兼顧整體安定與求新求變,循序漸進推動,切勿因急於求成而壞了大局。同時,政府推動經濟新政,包括「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及前瞻基礎建計畫,必須和台灣產業做普遍連結,不能限於少數群體及特定利益圈子,否則,對再好的政策,也無法得到企業界認同。

 

最重要的是,為政者必須形塑未來台灣發展願景,並加強和企業界的對話及溝通,爭取更多的認同及支持,唯其如此,才能修補雙方關係,減少內耗,團結一致,帶領台灣衝破重重的經濟難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