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觀察│從台美貿易對話看美中台經濟糾結

2017-07-31 經濟日報社論 U台说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出席雙橡園活動,談及美豬美牛與TIFA等台美貿易議題。華盛頓記者張加/攝影

 

上周美國貿易代表署官員率團來台,和台灣經貿代表進行台美貿易對話,雖然這是為今年台美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做前置準備的技術性諮商,但因為是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首次台美貿易對話,具有一定象徵意義,而且,前周美國和中國大陸首輪經濟對話才告落幕,雙方會談明顯觸礁,美中台經濟關係密切,彼此相互牽動,因而台美貿易對話亦有測試風向球作用,值得台灣注意。

 

這次台美貿易對話,美方關切的除延續過去TIFA聚焦的美豬、美牛進口、藥品及醫療器材、投資透明化等議題外,也新增了川普上任後高度關注的貿易逆差議題;台灣當然希望能藉此打通台美雙邊貿易協定的障礙,但雙方要達成共識存在很高難度。

 

在台美貿易障礙方面,美國最在意、且已訴求多年的是要求台灣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但在民眾強大反對壓力下,政府一直維持牛豬分離的政策立場,而美方態度也很強硬,若美豬議題不解決,其他都免談,甚至連召開例行性的TIFA也可能受到影響;現在蔡政府民意支持度又偏低,更無政治能量來解決此一關鍵性的貿易障礙。

 

今年6月美國商會發表年度白皮書,建議蔡政府在美豬及美牛進一步開放上讓步,以促成台美簽訂雙邊貿易協定,但這也流於一廂情願,因為北京要求美國政府恪守一中政策,反對台美貿易協定等任何台美關係重大突破,故而台灣即使有能力解決美豬、美牛問題,仍很難改變台美關係的基本架構。

 

台灣更大的麻煩是巨額貿易順差問題。雖然台灣解釋去年美國對台貿易逆差133億美元,相較於其他國家金額甚小,而且僅是貨品貿易,如果將服務業及智財權權利金考量在內,去年美國對台服務貿易順差42億美元,反映台美整體貿易的互補性及結構健全。然而,根據4月中旬美國財政部公布「主要貿易夥伴外匯政策報告」,台灣被美國盯上是享有龐大的整體貿易順差。去年台灣經常帳順差達710億美元,居全球第五大,占GDP比重13.4%,遠超過其他國家。

 

進一步分析,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是對大陸的出口,這又來自台商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所引申的中間財出口需求,而台商在大陸製成品中有很大比例是出口美國,成為去年高達3,470億美元的美中貿易逆差之一部分。所以,解決台灣整體貿易順差問題,恐怕不只是台美貿易對話所觸及133億美元的美國對台貿易逆差。

 

坦白講,台灣的巨額貿易順差,涉及到台商生產模式及美中台三邊經貿互動,短期內很難做根本改變。蔡政府試圖從擴大對美採購及台商赴美投資等途徑,展現改善台美貿易問題的誠意。例如今年6月由國策顧問何美玥率領「台灣企業領袖訪美團」赴美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據報導,該團曾向川普政府提出「在美國製造」政策,其中包括台塑、中油、富士康等企業可能投資總額高達340億美元。

 

不過,上周美國總統川普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白宮共同宣布,富士康將在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設置高階面板廠,但從川普、出席的美國政要及郭台銘,在發言中均未提到「台灣」,部分美國媒體甚至指富士康是「中國企業」,而且富士康是美國蘋果公司的最大代工廠,在身分認同上更容易被視為美國企業的海外力量延伸,這也難怪郭台銘表示:「市場就是我的祖國」。

 

所以,富士康這筆美國投資,無論郭台銘或美國政府都不會視為是蔡政府的善意或貢獻,故而台美貿易問題的因應解決,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從結構上做根本解決,這也無法避免美中台三方的相互牽動,或許這亦是兩岸對話很好的切入點,就看政府如何加以運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