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評論│兩個颱風,吹破三個神話

2017-08-01 聯合報社論 U台说

台南市長賴清德(中)臨時宣布停止上班上課,遭民眾罵翻。記者謝進盛/攝影

 

尼莎、海棠兩個颱風連續襲台,南台灣慘淹,許多地區一片汪洋;東台灣則發生電塔倒塌,使北台灣限電危機繃到最緊張。與此同時,長榮航空五百多名空服員藉機請假,造成五十航班臨時取消,近萬旅客行程受到影響。為此,大批旅客滯留機場,交通部卻顧左右而言他,無意承擔任何責任。

 

這兩個颱風,共吹破了執政黨三個神話。第一,是賴清德神話。民進黨正將賴清德北上謀取大位的故事說得有聲有色,但「賴神」處理台南市颱風假問題卻三易其詞,猶豫不決,作出「上午六到八時彈性上班」的怪異決策。直到發現市內各地淹水嚴重,才在上班時刻宣布停止上班上課,但已太遲,因而遭民眾罵翻。

 

第二,是非核家園的不缺電神話。蔡總統「非核家園」的願景,是建立在供電無虞的前提上。但上周颱風來臨前,全台電力供應已進入橘燈轉紅燈的警戒線,險象環生。這次花蓮和平電廠輸電塔倒塌,電廠雖然無羔,但電力卻無法向外輸送。如此一來,正好吃掉近四%的電力,意味北台灣最近隨時可能限電。

 

第三,是公權力和公共服務的神話。去年華航罷工,除大獲蔡總統讚揚,也在談判中獲得華航各項優惠獎勵,但運輸事業置旅客權益於不顧卻未受重視。這次長榮空服員有樣學樣,犧牲旅客權益,交通部囁嚅其詞,公權力尊嚴只剩敗絮其中。政府只會講大話,卻無法衡平處理各行各業勞、資、消費者的利益,必然犧牲服務公眾的品質,由此可見一斑。

 

這次接連兩個颱風,政府氣象預報在路徑預測上都有些失準。但是,在氣候條件特殊的情況下,又有雙颱共伴效應,其實殊難苛責。根據歷年統計,七月平均有三.六個颱風生成,○.八個侵台。今年七月殊不尋常,前二十多天太平洋高壓籠罩,台灣熱成紫番薯,颱風毫無蹤影。到月底最後幾天,颱風接連生成,尼莎、海棠三天內南北夾擊;宜蘭創下十六級強陣風,屏東佳冬更創時雨量一八二毫米紀錄。未來數日,若引進西南氣流,再繼續連下多日豪雨,南台灣的災情勢必更為嚴峻。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尼莎颱風路徑一路北移,偏離原來預測登陸的花東甚遠,讓北部民眾措手不及。尤其,尼莎登陸是以「內核區」直接衝蘇澳、宜蘭,一舉跳過「暴風圈接觸陸地」的正常前奏,因而創下超越前年蘇迪勒颱風的十六級強陣風,讓北部居民咸感震撼。而且,氣象預報只注意颱風前緣的行進狀況,未特別注意尼莎西南端第Ⅲ象限吸滿水氣的長尾巴,這個部位正好甩到屏東佳冬、林邊等鄉鎮,瞬間強降雨炸翻屏東。

 

海棠颱風生成後,是否將與尼莎發生「藤原效應」,也是人們關注的事,但民眾從各種管道得到的訊息卻相當有限。一般民眾只知海棠風力不強,後方帶進水氣豐沛的西南氣流才可怕;但氣象預報稱海棠路徑是從東台灣北上,與其他國家研判走台灣海峽北上登陸高屏大不相同。行進路線不同,防救災策略就不同;最後顯示,海棠登陸後不是直線前進,而是轉彎從東部繞回西部。台南的措手不及,顯然與此有關。

 

各級政府的災害應變中心都及時開設,但居指揮中樞的中央防災應變中心似乎不到位。蔡英文要求提供民眾最新颱風資訊,但應變中心網站災情看板上,卻只有「暫無資料」四個大字,更新進度停留在一天前。試問,連中央應變中心的訊息都如此麻痺,沒有最新資料,各地要如何整備?

 

尼莎和海棠均非強颱,卻為台灣帶來了治水、供電、交通、農漁業和放假等各層面的不同挑戰,實令人意想不到。五年前,賴清德以南台唯一不放假贏得「賴神」封號,沒想到,他這次竟完全破功。可見,應對天災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能提高警覺,隨時應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