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評論│鍍金計畫反把台灣教育推向後段

2018-04-24 聯合報社論 U台说

長期低薪,不利台灣頂尖大學對外攬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卡管風暴聲中,傳出台灣幾所頂尖大學向國際求才,卻慘遭鎩羽的消息。其中,台灣大學經濟系發出三張專任教師的聘書,但三人最後均放棄來台任教。此外,台大和清華大學財金系也都有同樣的遭遇,發出聘書,結果卻「等嘸人」。這種攬才撞牆的現象,當然與台灣教授低薪的問題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台灣整體發展走向愈來愈顯內縮,政治怪手又不斷伸入校園,真正的人才很難在這樣的環境裡找到自己的未來。

 

台灣的低薪現象,不只是大學畢業生月領廿二K而已,事實上,大學教授的薪資比起其他國家也已變成一個辛酸的笑話。當年亞洲四小龍並駕齊驅,但如今韓國教授的平均薪資約為台灣的兩倍,香港是台灣的三倍,新加坡則是台灣的四倍,台灣望塵莫及。這次,台大財金系發聘書給一個美國名校畢業的韓籍青年,承諾給他一般教授兩倍的待遇;但其他國家提出四倍的待遇時,台大就摃龜了。

 

由於長期低薪,對外不利攬才,對內更難以留人;這不僅發生在大學校園,在其他產業也一樣。問題是,政府發展產業無方也無法促使企業加薪,唯獨對於教育卻有一套特殊的障眼法,那就是不斷地提出各種動聽的「鍍金計畫」來粉飾太平。當年扁政府提出的五年五百億的「頂尖大學計畫」,就是要用大量撒錢的方式來打造「一流學府」;但連續十年計投入一千億之後,台灣的大學卻不進反退,被譏為「滅頂」計畫。今年蔡政府接續提出的是「玉山計畫」,希望延攬學術界的頂尖人才,解決人才外流問題;但新計畫仍不脫「撒錢」心態,恐怕堵不住人才「出得去,進不來」的漏洞。

 

先問,「頂尖大學計畫」十年花掉了千億元銀子,為何最後卻淪為「滅頂」計畫?主要原因,教育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工作,學術研究亦如此;政府以為可以砸錢、鍍金快速擦亮大學的招牌,完全是「速食麵」式的妄想。不僅如此,由於大量金錢資源介入教育,引發大學爭搶;其結果即導致大學的M型化發展,搶得資源的大學胡亂慷人民之慨,拿不到頂大補助的學校只能苦撐捱過財政難關,對教育本務也就更難顧及。

 

當年「頂大計畫」打出的口號,第一目標是「十年內產生一所排名世界百大的國際一流大學」,第二目標是「五年內發展出十個亞洲一流的頂尖研究中心」。根據英國泰晤士報的「世界大學排名」,台灣大學在二○○五年的排名是一一○,但經過兩階段頂大計畫挹注,去年台大的排名卻跌到一九八名;不僅未擠入世界百大,反而差點跌出兩百大。錢砸得越凶,排名卻跌得越厲害,可見許多資源根本未用對地方。

 

蔡政府提出的「玉山計畫」,也有同樣的盲點。根據教育部的規劃,大學延攬資深玉山學者,年薪可多達五百萬元;至於新近的玉山青年學者,則可多達一百五十萬元,全台一年可聘三百名海外青年研究人才。問題是,像台大這樣的大學發出高薪聘約都屢屢碰壁,全台要一年招徠三百名教授如何可能達陣?

 

更嚴重的問題是,主政者對於教育沒有任何關注或深謀遠慮,卻屢屢用行政高壓強行介入教育政策及大學人事;也因此,校園內跳梁小丑的戲碼不斷,而有心教育耕耘者則感到索然無味。只消看看近年各大學校園變調走味的學術氛圍,各種「政治正確」的吹牛拍馬盛行,學生不時被師長引導至街頭抗爭場合,他們的教養與就業前途卻被置於不顧;這樣的高教環境,如何能有國際競爭力?當惡劣的政治氛圍及經濟環境不斷迫使人才外流,如何奢談近悅遠來?

 

環顧近年台灣的教育議題,除了改教科書、卡管、抄襲之類的惡行,何時曾有過誠懇積極的推升?主政者何曾心繫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