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評論│吳茂昆「拔管」白色恐怖重現校園

2018-04-28 聯合報社論 U台说

教育部長吳茂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卡管」四個月之後,終於由滿身爭議的吳茂昆接替潘文忠跑完最後一哩路,宣布駁回台大遴選會的決定,正式「拔管」。這項決定,不脫一直以來府院高層必欲卡管的政壇傳聞,因此吳茂昆的這次「業績」,充其量只是根據高層寫好的腳本行事。更準確地說,「拔管」其實是「台獨工作者」賴清德為了向獨派邀功所打造的功德碑;唯因如此,內閣才能共同做出如此自毀形象、踐踏法治、羞辱學術的焦土決定。

 

當兩韓正在舉行歷史性的和平會談之日,台灣卻在大搞民主內戰,一進一退之間,更反襯台灣內耗之可怕。潘文忠拗了一百多天卻無法得逞的事,為何吳茂昆一周就能搞定?原因不難想像:潘文忠雖堅定執行「卡管」計畫,其心中仍有一道良知底線自覺難以違背,而不願揹負踐踏校園自主的黑鍋。至於吳茂昆,則深知這是他入閣的首要差事,尤其連日來自己已爭議纏身,唯有全力表態效忠,才能換取賴揆和民進黨未來對他的庇護。也因此,拔除管中閔所涉及的法理、正當性和後遺症,自完全不在其考慮範圍。

 

教育部昨天駁回台大的遴選決定,理由十分曖昧,稱是「學術倫理及基本誠信未被彰顯」,並要求台大再度審視所有資料後,重新進行遴選。行使極滋爭議的否決權,教育部卻僅提出如此簡略的說詞,顯然避重就輕,它不僅無法確切指出管中閔的學術倫理和誠信缺失何在,對台大遴委會如何未遵守遴選準則更是語焉不詳。在動員各政府部門進行了四個月的羅織之後,竟然只拿得出如此輕薄的說法,若非自覺心虛,恐怕就是知道已下不了台,只好硬幹了。

 

回顧四個月來教育部「卡管」的諸多說詞,台大其實早已一一答覆,政府卻故意置若罔聞。在管中閔的「獨董」爭議部分,教育部指控管中閔未誠實「揭露」董事身分,又咬定蔡明興未「迴避」出任遴選委員導致程序瑕疵。其事實是,管中閔去年六月擔任台哥大獨董前,曾向校方提出申請並獲核准,這表示台大校方當然「知情」,與揭不揭露無關。至於蔡明興,則是以校友身分獲選拔為遴委,而根據《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兩人的關係並無「迴避」之必要。何況,管中閔在最後的得票中領先第二人選三票之多,蔡明興並非關鍵一票。至於管中閔十三年間赴陸廿八次,其中廿一次經內政部核准,另七次由內政部審查會核准,試問,其涉及的學術倫理問題會比吳茂昆嚴重嗎?

 

「拔管」演到今天,外界可以清楚看到更多事實,這起事件應該是政院高層操作的政治打壓行動。原因是:一,這是高度政治性的行動,非教育部層級所能發動;二,若是潘文忠一手發起,他不可能中途棄守;三,潘文忠在前一波內閣改組即提出辭呈,卻遭賴清德強留,而吳茂昆的任命也是賴清德之意;四,教育部在難以決斷的情況下,轉而升高層級召開「跨部會會議」,即可證明此事完全是院方主導。

 

對台大而言,經民主程序選出來的校長,卻遭教育部以拙劣的政治手段刁難、並強行推翻;這不僅是台大遭到羞辱,也堪稱廿一世紀台灣的新校園「白色恐怖」。令人扼腕的,並非誰非當校長不可,而是大學經過重重民主程序決定的事,霸道的政府機關隨便羅織一些理由就能一舉剝奪。而校園裡一些教授竟自甘下流,與政治共舞,坐視自己的大學被糟蹋,令人遺憾。

 

更可怕的是,一個自詡民主進步的政黨,當年也曾參與推動校園民主;到頭來,卻為了打壓異己不惜自毀形象,踐踏民主法治,把「包容」和「依法行政」都踩在腳下。對「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而言,為了壯大台獨基業,再怎麼蠻橫都無所謂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