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名家|黄子强访谈录 子经常作谋生略 强者毋忘拓展怀

2015-08-01 对话名家 揭阳书画网


|对话名家|


子经常作谋生略 强者毋忘拓展怀

——黄子强 访谈录

策划:郑博洲 采访:道臻

采访时间:2007年11月1日 采访地点:精智博维


主持人:黄校,您好!很高兴又见面了。

黄子强:谢谢!跟您说话很开心,颇有教益。


主持人:您的书法作品活跃于省、市、区各级展览比赛中,近作《天净 沙·秋思》在“广东省第八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中获得 优秀奖,贺喜之余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天道酬勤的意义。请问 您是怎样培养起这份书法爱好的呢?

黄子强:一直以来我对书法情有独钟。因为我十八岁开始走上讲台,当了一 名教师,职业之需,个人爱好,令我于教学之余,读书看帖,奉古 人为师,临习范本视为日课,持之以恒,临习不缀,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养成了读帖、临帖之习惯、久而久之从读书看帖中悟出了 点道儿来——书法有法。


主持人:在您的作品中,蕴涵着一种灵秀的文人风气,如隶书中总带出 行书的余味,稳健中见飘逸。请问您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主 要融入了哪些创新性的观念?

黄子强:书法之道历经几千年,经霜傲雪,而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其中奥秘 十分诱人。学术者数以万计悟其道者寥若星辰。然一味寻根而未觉 者——泥于古,特别是学隶之人更应早知早觉。隶书流传于今多为 碑或刻石、然碑、刻石多有刀痕之迹,雄强厚实、沉稳、朴拙乃隶 书之特点,学隶者当明其理。然能继而研习简、帛,把简帛的逌劲、 畅美之笔法融入厚实、朴茂的隶书中,便能创作出既雄强、稳健之 势,又有行书飘逸秀美之姿,这样才能提高隶书的观赏性。


主持人:是啊!中国人特别是潮汕人的文化习惯往往都是属于内敛的, 精神家园更是以传统为主,有很强的封闭性。以至于有新面孔、 新技法出现时,会被视作是旁门左道。在创新的艺术路上您是 否也会遇到一些阻力?

黄子强:其实并不为如此,我们看问题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从实质性去认 识,去解读“新面孔、新技法”,特别应注重其内涵,既有质感、 又有美感,也就是说既有传统之味又有创新之道,这样的新面孔、 新技法,随便扣上“旁门左道”的帽子,是不是枉了。但“随便涂 鸦、信手拈来”之作就不敢苟同。


主持人:当一个人在从事很长时间艰深的学术研究之后,会感到一种创 意的缺失,或者觉得自己再也提不起笔来寻找感觉,您认为这 是为什么?自己的体会哪些?

黄子强:或曰:“学古而泥于古”走火入魔,不能自拨。我们学习古人的东西 应该是有所选择的学习,求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带着辨证的眼光去 审视历史(又要理解不同时期有其历史之局限)一味恭维是会犯错误 的。


主持人:在当今文化大融合的过程中,书法艺术的优势主要有哪些方面?

黄子强:这个问题问得好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 月异、西方文化的引进,电脑技术的应用,有些人对书法艺术也有 另外的看法,认为利用电脑又快捷又工整,故而广告招牌、匾额大 都在电脑里取字。但我们应该看到书法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是 国粹,是其它国家文字所不能比拟的,书法也能提高一个人的文学 内涵和艺术修养。家居、厅堂挂上一幅书法作品能增加家庭的文化 氛围,增强人们的观赏、陶情益趣,从继承发扬祖国文化方面也能 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及领导,黄校您认为书法在教育中应是怎 样的一种状态?

黄子强:书法作为艺术门类在教育中开设为课程,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也该 与美术课并驾齐驱了(早已开设美术课)据说全国有两个大省率先 在教育中开设书法课,广东乃其中之一,但涉及的实质性问题如: 师资条件、城乡差别等均难以解决,看来还需一个过程。


主持人:关于文艺与教育,您认为应当怎样处理及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 系?

黄子强:这个问题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说教育搞上去,文化课也 应随之而上。但目前虽说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在学校 占的比重还是较重,另外本科教师的确是缺乏,这些都是学校目前 面临的困难。


主持人:在担任了繁杂的职务后,您是如何保持良好的艺术创作心境的?

黄子强:学校的工作虽是繁重和复杂,但毕竟我是书法爱好者,自然就会去 操控时间,比如利用星期六、日、节假日和夜晚等时间,我认为写 字是一种高级的放松运动,提笔一挥万念皆空,书法养性,书法陶 情想必也如是说。


主持人:您最欣赏的成功是怎样的?艺术追求中的信条是什么?

黄子强:经过自己艰辛努力取得的成功最值得欣赏。艺术追求中的信条即: 执着追求,艺无止境,精艺求精。


主持人:谈得好!谢谢!


[对话名家]

本文首发刊于《都市生活家》杂志

揭阳书画网·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精彩

[对话名家]许集厚访谈录

[对话名家]杨两标访谈录

[对话名家]谢逸锋访谈录

[对话名家]陈鸿辉访谈录

[对话名家]陶新洲访谈录


栏目精彩

[大家风范]赞饶宗颐教授之学艺

[潮风研究]漓江画派的艺术自觉—黄独峰的中国式写生

[画风解读]读林俊复的花卉画

[在线画集]许桂鹏 山水画欣赏

[佳作品读]郭建军作品 《赏石图》

[微访谈24]杨两标 苦行僧


如何订阅

关注揭阳书画网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jysh0663

或长按以下二维码 点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