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淑彦说书 | 清中叶潮汕书坛俯瞰

2016-06-12 淑彦说书 揭阳书画网




养在深闺人未识

解读潮汕清代书法


文 | 孙淑彦


     淑彦说书     



郑大进 书法折扇



【二】

清中叶潮汕书坛俯瞰


清代中叶指乾隆元年至鸦片战争爆发即道光二十年。历乾隆六十年、嘉庆二十五年和道光二十年,约一百年。

乾隆中期,国力日益充实,三藩平定,台湾收复,西北归顺,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已经形成。乾隆皇帝也是一位书家,不过他的嗜好与康熙不同。乾隆嫌“香光体”书风纤弱,不能体现泱泱大国之风,不能体现祖国大一统的气象。于是改而大力推崇赵松雪,以丰圆秀润为美,以奇伟洒落为雄。乾隆喜欢旅游,更好舞文弄墨,每到一处,几乎都留下了“御笔”,刻石立碑。同样是上行下效,“楚王好细腰”,世人视肥胖为病,“赵孟頫”成为新的偶像,全国书坛风气为之一变。

书学理论家、也是广东书法大名家康有为谈及清代的书法,有一段概括性的理论,他说清代书法凡四变:康熙、雍正二朝专仿董其昌;乾隆时竞讲赵孟頫;嘉庆、道光二朝则崇尚欧阳洵;咸丰、同治之际,北碑萌芽,至清末民初则碑学益盛。 按照康有为的观点,即清代的书法从清初帖学发展而为碑学,书风由束缚而得到解放,书体由柔媚而雄强。以秦篆、汉隶、北碑为主体的清代碑学,在清中叶以后渐开风气,这是全国书坛的大势。潮汕在清中叶的书家是帖派还是碑派呢?

清代中叶潮籍有书迹流传下来的书家,有郑润、陈泰年、蔡同高、郑大进、杨子琅、詹肯构、袁鍊、陈子承、林标、林国栋、林缙、苏才、林一铭和黄壮略兄弟等等。这些书家都属帖派,基本代表了当日潮汕书坛的情况。




临古高手郑雨亭


潮州吾心堂主郑润是乾隆间的帖学高手,名动江南。

郑润,字润之,号雨亭,海阳(今潮州)人。以书画两绝擅名当时。乾隆二十九年大书家翁方纲来任广东学政,到潮州按试,在一柄折扇上写诗赠邑中某绅士,郑润见到后摹写于另扇上。第二天,绅士持郑润摹写的折扇呈翁方纲。翁几乎不能辨认,问清是郑润所书,立即微服访郑润,一谈之下成为艺友。翁方纲回北京后,逢人说项,大称郑润的书法。有这位名家的揄扬,郑润的书声随之鹊起。

乾隆四十七年郑润游长安,得观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购买数册,手摹再四,大有心得。再游莫州、苏州等地,力收古帖,用心临摹。后来他将平日所临古帖汇集成《吾心堂临古帖》四册。共收临汉末钟元常《宣示表》,东晋王右军《兰亭序》《曹娥碑》《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述圣教序记》,宋朱熹《画寒亭诗》,苏东坡词米元章书《题龙眠居士罗汉跋》《满庭芳》等共十二篇。附翁方纲、孙士毅等名人跋,由江阴孔瑶山刻板行世。 

《吾心堂临古帖》充分体现郑润的书法成就。翁方纲说:“雨亭临古,今日射雕手也。叹服叹服。”姚竹园有诗说:“雨亭居士善临摹,颜柳钟王出一手”。  

潮汕民国学者饶锷这样评价郑润的书法:“雨亭之书,固用力于帖学者也。观其临古诸篇,笔力坚深,纵横尽致,绝异乎拘绳守墨之为者;而临褚〔遂良〕之作,尤为神妙……雨亭当乾隆时,颇负书画盛名;又得当世大人君子为表襮。意其翰墨流传,当垂不朽。” 

清末书家林大川说:“雨亭居士郑润,我海阳人杰也。工书善画,情耽溪谷,兴寄临摩,叠幛危峰,能臻堂奥,偃波垂露,莫后驰驱。姚竹园见其书画真迹,击案叹赏曰:三百年无此书,三百年无此画也。赞之以诗:雨亭居士是吾师,品格人堪作范围。画到通禅今未见,书能作圣古犹希。本来粤海真名士,不独寒江大布衣。难得后人长保守,堆山帖石等珠玑。” 

按这些名家评论而言,郑润是乾隆时潮汕一位书画高手,他以一介布衣而能获士宦激赏,没有一定的艺术造诣,无法名闻潮汕以至外地。郑润在清中叶潮汕书法史上,应推为帖派书法的代表人物。



学颜的士宦书家


下面解读几位学颜而较有名的帖学书家,他们和布衣郑润不同,都是经过科举考试,又获得一官半职的士宦。

陈泰年(一七○一至一七七七年)又名芝,字式瑞,号东溪,潮阳人。少受兄英猷的教育,饱读书史,工诗文。乾隆元年举人,任浙江于潜知县。六年,以政绩晋升一级,三十年因病回家,隐居于迭石山,建“志道堂”接待四方来访学者。著有《东溪文集》和《潜州信谳录》。能书,今潮阳迭石山有他在乾隆三十八年书刻“九曲径”和“海阔天空”二处摩崖,书体出入颜真聊,秀雅而舒展。

蔡同高(?至一七二六年)字世广,澄海人。以聪慧知名乡里。书法极推崇颜真卿,手摹目追,摹颜体不仅形似,也神似,为时人所喜欢。好学能文,雍正元年为学使惠士奇赏识,极力推荐。可惜几年后到广州时,因病去世。

郑大进(一七○九至一七八二年)字誉捷,号谦基,揭阳梅岗都山尾村人。乾隆元年进士,历官至直隶总督。在位三十多年,革弊兴利,振兴教育,特别在治理河道上多有建树,史称能吏。能文,桐城派古文家方望溪甚为推许,著有《爱日堂诗文稿》等。擅书,师法颜真卿、董香光,尤擅楷体,所作筋力丰满。


 
郑大进题匾


乾隆十年为揭阳池氏题“池氏祖祠”匾,时三十七岁,根植于董香光,秀雅而率意;揭东县玉窖村现存他在乾隆三十二年书撰《梅岗书院记》石刻,庄重朴实。北京博物馆收藏他书于折扇的“恭录御制诗”,也楷书,一丝不苟,端庄圆润。以上二件都根植于颜书,嫌其缺少个性。又有“梅冈书院”匾,匾已毁,拓本今藏揭阳市博物馆。又有木匾“谷诒堂”,乾隆四十七年书,二匾也都出入颜体,以个性而论,木匾胜于折扇和《梅冈书院记》一筹。

杨子琅,揭阳人。活动于乾隆年间。监生。一生多斥资在家乡修祠、筑路、建庙。乾隆《揭阳县志》说他“善书法,声誉著闻,垂老手不释卷”。 已故书家孙振声说曾于“揭阳坊间见到杨子琅楷书条幅,虽残破,而墨光黑彩,仍有精神,盘骨圆润,得力于颜鲁公。”  

林标,字子英,惠来人。乾隆年间举人,任无锡知事。能诗工书。有诗题刻于惠来榕石寺,碑今佚。《百木园随笔》说“昔年得惠来林大令子英《榕石寺诗》拓本,书体圆劲俊骨,师颜而稍变,五十年代失于水”。 

林国栋,字樗岩,揭阳桃山人。乾隆年间由桃山迁居揭阳县城韩祠毗邻,建私塾课徒为业。因多次斥资建韩文公祠,嘉庆二年受到知县表彰。光绪《揭阳县续志》说他“好学、工书”。  

詹肯构,字华斌,号继堂,饶平县人。乾隆四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福建福宁道临察御史。“书法苍劲有力,且凝重典雅,娟润秀逸,尤善行、草,时称妙品,墨迹被上海博物馆收藏。” 饶平新圩长洲陈氏大宗祠内有他所书“延德堂”匾,楷书,圆润严谨,以颜为底。潮州市博物馆藏他的行书轴二件,秀逸流丽,时有米芾笔意。



 詹肯构书法


林缙(一七七七至?年)字德业,揭阳磐东人。乾隆五十九年举人,历任浙江龙泉德仙、居清等县知县,具政声。嘉庆十三年任同考试官。乡人说他“工诗文,善书法……生前作品殊多,惜多毁弃,现存遗墨无几,仅有‘聪明正直’和‘瞻云就月’匾额挂于村庙”。 所书也属颜体风格。 

苏才,字菲谷,普宁人。嘉庆九年举人,授东莞县教谕。道光十年任普宁三都书院山长。著有《怀德堂稿》《喷饭集》等。书宗颜真卿,现存“普宁县三都书院序”石碑,楷书,纯师颜一路书风。

以上都是帖学书家,基本都出入颜真卿,多数得其圆润雍容之笔,而始终未能走出颜家樊篱。他们是文人士宦,视书法为馀事,下笔拘谨,受到馆阁体很深的影响,个性逐渐泯灭。下面再谈二位学苏东坡而稍带个性的书家。



袁少庚及其他书家


袁鍊(一六八七至一七六三年)字雄业,又字少庚,揭阳渔湖都长美乡人。雍正十三年举人,乾隆十年进士,历任惠州教授,福建闱试官,兼摄陆丰教谕。乾隆十九年俸满致仕归家。擅书画。乾隆《揭阳县志》说他:“雅好东坡诗,兼爱其书法,暇则拈韵临池,辄效其体,颇具眉山门户……善绘事,间泼墨自娱,得之者如珍拱璧。”也就是说,特别崇拜宋贤苏轼,书法和诗词都学苏。揭阳市博物馆藏他一件行书诗轴,字体肉丰骨劲,绵里藏针,无一懈笔,字阵节奏感也甚强,得力于苏氏《黄州寒食诗》帖而略有已意,虽未能臻于大成,已有别于当日学颜而囿于樊篱者。也能画,同年进士林世忠(澄海人)在袁氏六十大寿时贺诗说“尔来雅得丹青妙,尺幅门前桃李荣”。

袁少庚的书法,深受时人的喜爱,也影响从弟袁标青。袁标青比从兄小十岁,也是文人。他对兄亦师亦兄,推崇备至,尤喜爱他的书法。平时常仿其体。仿从兄书体几可乱真,人莫能辨。这种学书方法当然不可取,但可反证袁鍊的书作在当日受欢迎之一二。

林一铭(一七七六至一八四三年),原名林峥嵘,字谦山,号小岩、玉峰,饶平县人。嘉庆十八年进士,授福建平和县知县,因刚正办案,被谗革职,心中不平,易名一铭,再次赴考,于二十四年再次中进士,授湖北东湖县知县,兼理宜昌府通判事,后历任知州。任间重文风,有政绩,两次署宁陕厅,道光九年主修《宁陕厅志》。十六年辞官,归任韩山书院山长。著有《砚田轩诗钞》。

《潮汕历代书画录•潮州市卷》附林一铭行书轴一件,折纹甚多,字不完整,说:“其笔画圆润含蓄,点画雄浑、厚重,乍看似媚弱,实则刚劲内蕴,使人感到柔润温雅,继承了苏轼、何绍基书法风格。” 林一铭的书法有苏体笔圆丰肥之味,兼有李北海馀绪,也颇注意个性的发挥,姿媚遒劲,可称一时写手。如果与苏东坡对比,则缺少苏书的沉着痛快和强节奏感风韵。至于何体,似未见,况且何绍基出生比林一铭至少在二十年后,不应受到何的影响。

有兄弟武进士,也能书。属潮汕书坛韵事,顺笔提及。

兄黄壮猷,字可秀,号是园;弟黄壮略,字学三,揭阳地美都埔尾村人。同中乾隆十五年武举人。兄于乾隆十七年中武进士,官至五品侍卫司正堂。弟也于乾隆二十五年中武进士,弟官至贵州安笼右营都司,后赴四川征剿叛乱有功,部议叙提升,未几卒于军营中,时在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加封为四品昭武大夫。《地都区志》说兄“能诗尚武,工书法,擅丹青,文武双全”。弟“工书法,字苍劲雄浑”。 可惜武进士兄弟的书迹我都没有见到。

钦州冯敏昌、顺德黎二樵、嘉应宋芷湾、南海吴荣光等等在清代中叶都是广东帖学名家,潮籍书家与之相比,多取法唐人,途径较狭,堂庑不广,未能与之相媲美,应逊一筹。加之人数不多,流传书迹也少,纵有郑雨亭名闻江南,仍是令人感到寂寥。




     淑彦说书     


   孙淑彦 简介  


孙淑彦,学者。广东省揭阳市人。一九五一年生。

从事博物馆工作三十年,历任揭阳市博物馆、揭阳市丁日昌纪念馆馆长。长期从事文史、潮学、书画研究。

出版史学专著八种,潮学专著九种,散文集三种,书画研究专著三种,书画作品集八种,主编和选编著作二十多种。近年有《孙淑彦文字集》一套十二册。










揭阳书画网·独家专栏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近期精彩 点击阅读

纪光明 书法作品欣赏

艺海苍茫一燕飞-纪念揭籍著名美术家谢海燕

诗文感怀 书画洗心-写诗书画才俊郑少钦

养在深闺人未识-解读潮汕清代书法(一)


点击关注

当代国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揭阳书画网·微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