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潮风研究 | 徐悲鸿与潮籍画家的情谊

2016-09-22 潮风研究 揭阳书画网



徐悲鸿

与潮籍画家的情谊

文/ 陈卓坤


Chaoshan style of study

[潮风研究]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大师一生中曾结识了不少潮汕籍画人,或曾得到他亲自指导,或曾得到其赞赏,或曾得到其画作、序文,成为潮人津津乐道的艺坛佳话。


信赞 陈文希



陈文希(1906—1991),广东揭阳人。1932年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曾于汕头多所学校教授美术,曾任汕头南侨学院讲师。1948年赴南洋,任新加坡南洋美专讲师。画融中西,善绘花卉和动物,先后在泰国、西德、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册八集。



1932年在汕头任教的陈文希,有一次从报纸上看见时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的作品《枯树步猫图》,神态生动自然,笔姿苍劲洒脱,觉得画法和自己很相似。心仪之下,陈文希便致信徐悲鸿表钦佩之意,并寄去画册两集请他教正。很快,陈文希就收到徐悲鸿的复信,全文如下: “大作魄力雄厚,戛戛独造,如《双鱼》、《双凫》、《雨荷》及《群雁》皆精极,此系大道,弟亦努力从事于此途,殊愧未能有成也。尊作倘于鸟足更加注意,当尤尽善尽美,不识先生肯纳鄙见否?要之足下今日所造已无敌于中国,岂可量哉?佩甚佩甚!”(原函影印于1956年出版的《陈文希画集》,2005年王震编的《徐悲鸿文集》也载有此信)从徐悲鸿的回信可看出徐氏对文希画作赞誉甚高,并恳切提出今后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使文希深受感动,倍感鼓舞,从此益加奋发创作。

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举行个人画展,还特电邀陈文希赴港见面。陈文希欣喜若狂,即刻前往香港会晤。在港停留半月,文希与徐悲鸿多次过从,畅谈画艺,结下深厚情谊。后来徐悲鸿还曾建议由广西省政府公费资助陈文希去日本再深造,但被陈文希婉谢。陈文希认为南洋才是他的世界。1948年陈文希如愿移居新加坡。经过数十年刻苦创作,终成为新加坡画坛巨擘。



题签作序赠 罗铭


罗铭(1912—1998),字西甫、西父,广东普宁人,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生前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

罗铭青年时代曾在广州烈风艺专和上海美专攻读西画,后于上海昌明艺专攻读中国画,是王一亭、黄宾虹、贺天健、潘天寿、王个簃、诸闻韵等名师的得意弟子。他在昌明艺专毕业后,即回到潮汕地区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十余年,成为粤东的大名家。1947年他旅居南洋,写生作画,举办画展。



罗铭在南洋画坛上的影响,如群山的最高峰,他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为徐悲鸿所看重。1950年冬,马来西亚名人骆清泉先生为罗铭出版了《罗铭纪游画集》。这本画集精选罗铭在南洋旅行时的写生精品,鲜明地反映了东南亚的社会风情,更加突出地把西画写生技巧和造型运用于中国画的笔墨之中。罗铭当时才38岁,但徐悲鸿不仅为他题写书签,而且还给他作序。序云:“罗铭先生在世界纷争之际,栖身南洋……沉醉于南洋风物,写歌声婉转、长裙女郎,及挺身数丈高之椰树,以及群鸡、群雀、芭蕉、瓜藤之属。罗君以雄健之秉,笔歌墨舞,尽情挥写,自然佳妙。此冶世无争,抒写性灵,共相怡悦,宁非盛事……罗君因欲纪此友谊,留此鸿爪,集其作刊行成册,吾欲远寄数行,以成其美。”(王震编《徐悲鸿文集》)充分肯定罗铭兼容中西绘画创新国画的写生笔墨,赞扬罗铭在画中对黎民百姓的关切。确实如此,罗铭画集内容多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如《取椰水者》《卖羊奶》《贫民窟》等。



后来,徐悲鸿知道罗铭这位才华出众的海外赤子思念祖国时,便于1952年以院长名义聘请罗铭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当时,中央美术学院的宿舍紧张,徐悲鸿院长即请罗铭到他的府上居住,为时一年。徐悲鸿还带罗铭一起去拜访齐白石大师,假日同游,成为挚友。一年后,中央美院有宿舍了,罗铭接来家属,并于晚饭后常带家属去看望他十分敬重的徐院长。据说,在徐府上居住那么长时间的画家为数不多,可见徐悲鸿对罗铭这位蜚声国际画坛的年轻画家格外器重。可以说,那时罗铭先生是徐悲鸿旗下的一员赫赫有名的爱将。



画赠 许奇高


许奇高(1905—1985),又名其高,号长寿山人,别署百洲草堂后人,揭阳榕城人。幼从揭阳画家许元凤、孙裴谷习画。192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函授部。1927年受聘为汕头美术专科学校教员,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1935年,赴台北市举行个人画展,其作品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深受欢迎,好评如潮。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奇高同许多爱国画家一道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远赴香港、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从事艺术创作活动,举办了支援抗日救国义展,并先后出版了《许奇高画集》第一、第二集。1948年回广州定居,受聘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擅画飞禽走兽,运笔古拙,气势磅礴,又擅虫鱼花鸟,风格独特。其画风,承传统而益西洋,独树一帜,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国家级画展。



许奇高在居新加坡时就认识了徐悲鸿,两人交情甚好。1950年奇高进京拜访徐悲鸿。“旧友重逢甚感高兴,并介绍许与齐白石相识”(徐伯阳编《徐悲鸿年谱》)。三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品艺论画,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两位大师对奇高的画作评价甚高,徐悲鸿还为奇高所作《群鸽图》题上“奇高先生杰构”。齐白石在奇高所作《农家乐》上题写一段赞语:“予尝叹古今画家大涤、雪涛、缶庐外无多人矣,不觉竟有奇高先生能高出二三君子,予不免多事,添上数字。”临别时,徐悲鸿和齐白石还分别以《双马图》和《螃蟹图》赠送奇高。徐悲鸿在《双马图》上还题写“奇高先生于1950游燕,兹将南返,持此赠别。”



弟子 杨之光


杨之光,1930年生,广东揭西人,著名国画家。早年曾师从李健研习书法、篆刻,师从高剑父学习中国画。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老师指导,1953年毕业。1953年至1958年任教于武昌中南美专学校,南迁广州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教授、系主任、美院副院长。擅长中国画,尤长人物肖像及舞蹈画,兼长书法、篆刻、花鸟画。出版了10多本画集,影响甚大。



1950年夏,杨之光第一次拜访徐悲鸿时,提出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的愿望。徐悲鸿先审阅了杨之光的作品,并表扬杨之光年纪这么轻就出了画集,接着他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问杨之光愿不愿意听他的话。杨之光说一定听。徐悲鸿劝杨之光不要考研究生班而是考一年级,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当时杨之光已经取得了苏州美专国画科的毕业证书,但徐悲鸿先生建议他从三角、圆球、石膏素描学起,打好基础。后来杨之光牢牢记住了徐悲鸿所说的“从头学起,从零开始”这八个字的忠告,并努力实践。在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把这个忠告又传给了他的学生,传给了他的学生的学生。



2005年为纪念徐悲鸿诞辰110周年,怀着对恩师的崇敬、感激之情,杨之光不顾年事已高,特地创作了巨幅肖像《恩师徐悲鸿》。这幅作品上面还有一段题款写到:“1950年夏我初识悲鸿老师,……饮水思源,我们今天所以能有所作为,全靠恩师的引路。……”感恩徐悲鸿老师对自己的指导。




[潮风研究]


揭阳书画网·独家专栏

文章来源_ 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近期精彩 点击阅读

东雄画“鱼饭”

潘锡豪的指画

林延林 国画作品欣赏

齐白石与潮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揭阳书画网·微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