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风解读 | 鉴识林锐翰

2016-02-22 画风解读 揭阳书画网



鉴识林锐翰

Painting style interpretation

[画风解读]



林锐翰|简介

林锐翰,号桐斋,桂花草堂主人。1976年生于广东揭阳,先后毕业于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执教于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从事书画、古琴的研究和教学,发表书画、古琴研究论文多篇。

现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书画、古琴专职教师,文社成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潮汕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潮大书画院副院长,揭阳画院画师,揭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著作:

《桐斋琴媵》《桃花扇》

个人活动:

1998 林锐翰书画作品展(桂林)

2007 林锐翰古琴演奏会(汕头)

2014 心迹双清 林锐翰古琴书画欣赏会(揭阳)

2015 正闻琴奏太古音  唐健垣林锐翰古琴演奏会(汕头)






桐斋锐翰,恂恂若愚,独守所能,不入他途,寻源溯流,可贵也。今之所诣岂可测量,倘示新功,亦学步者所殊慕也,后生诚可贵,正可追前贤。

胡天民

著名书画家 学者




潮汕各历史时期又皆有诸般琴人琴事可寻。再至当代,更有著名长者饶宗颐、陈蕾士及精英才俊郑邦亮、林壁荣、林锐翰、吕宏望等,以见潮汕确为不可忽视的琴学琴艺佳地。

李祥霆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当代古琴大师  




博而能专,精不偏废,是我对锐翰治学精神的评价;而尊师重道,品行端庄,则是我对其人品的总印象。

卓素铭

揭阳画院首任院长



锐翰一路拜师学艺,品读国学诗书,追溯艺术源流,选择的却是一条具有寻根意味的创作路径。从山水、花鸟、人物的绘画技法,到传统诗学意境的深刻领悟,既以书画艺术创作得其精髓,又以文论诗书道其识见,可谓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

杜娟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锐翰兄在中国画所取得的成就不愧于“治之已精”了,但是以年富力强的年龄阶段正好精益求精的思考去“深化笔墨”,必然能渐臻佳境。

陈琳藩

学者/书画家




桐斋氏的诗得范石湖“清新”的一面。读者试取两家诗比较之,必不认为我在此河汉斯言吧!而在桐斋氏的诗中,更多的是一种性灵的自然流露,流露得那么一往率真。这种一往率真,缘自作者的体物深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最重要的是,他合乎孔子删诗的要求——“思无邪”。如果说“思无邪”是祖,那这种率真不正是“三百篇”的宗子么?细味桐斋氏的诗,确是“思无邪”一脉的延续。

孙杜平

学者




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及至后现代文明,在中国社会转型的环境下,中国余脉迄今的文人艺术如何存续风华?我很庆幸,挚友林兄作为这个时代的薪传者所竭力完成的使命正在于此。多年来,他用今人的生命不断对话和重现古代前贤的生命,俯拾并连辍先辈们留下的文化符码。他对古典艺术的倾注,投入了诗、书、画、印、琴全面的通感,心摹手追,溯及晋唐宋元诸代菁华。以我观之,这些年,其最重要的作品就是他本身。   

董鸿英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

  



锐翰兄幼得邑名师指授,及长于院校术有专攻,根基牢固,笔有自来,源头活水。更兼才情四溢,琴书相润,诗画并驾,辅以清操,涵以逸韵。复曽游历名山大川,拓展胸襟,揽千山于眼底,纳百川而归心源,得自然造化之功。染翰赋采,一派文人气息,可读可赏。

蔡泽瑾

学者/书画家

 



从锐翰的作品整体看,笔墨纯净、气格清雅宁静是主流,空间的营造也偏向于静谧空灵。画面自有一股清气萦绕,令人心旷神怡。

卢仰

学者/书画评论家




从《桐斋琴媵》作者的读书随笔和近80首律诗绝句中,可以深深感受到桐斋主人那种对先贤垂训的身体力行和执著不倦的追求。熏染名家而法追前贤,涉猎古今而取诸怀抱。观桐斋主人日常之行止,低调谦恭又好学不倦。 

谢若秋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我们有幸读到林老师的这部《桐斋琴媵》,他给我们传递了传统文人所执着和坚守的信息。在这部作品中,林老师出入文史,用传统的理念来解读传统的艺术和生活,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的西化的痕迹。这是一种艺术传统艺术姿态的表现。

欧俊勇

学者



锐翰山水初窥大风堂,融壯暮堂,又亲灸韩麓山,得入其堂奥,又溯宋元,取法既高。其画花鸟,有一种元曲小令般清爽的感觉。而人物画则几可与大风堂乱真。

吴晓峰

学者/画家




锐翰大胆进行了用画来表达琴境琴趣的尝试和实践。同样选择山水作为叙述场景和载体,以水墨为媒介,以古意丘壑为形象寄托,运用书法线条,发挥积墨、泼墨的效果和韵致,在充满性灵的泼写中,极力营造虞山琴派“清微淡远、博大平和”和明代徐上瀛“溪山二十四琴况”以及李祥霆“琴声十三象”的琴境。若横幅山水及其中点景人物,每有郭楚望《潇湘水云》中云山叆叇,杳雾空朦缠绵之意,江表一蓑,扁舟五湖之致。又或有《平沙落雁》中逸气横秋,旷而弥真之境。淡泊宁静,意味幽远,忘情物外之象,逸士之心胸,便由指下笔端自然流出......这是我认为锐翰在桂林十二年中最有价值的收获之一。

林壁荣

学者



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永无止境。每一个难题的破解都好似破茧而出,林锐翰沉浸在这种苦并快乐着的循环反复中。

《我是揭阳人》






揭阳书画网·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