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约专题 | 陈森画戏:声韵水韵绘潮韵,潮人潮腔画潮曲

2016-03-09 杜若 揭阳书画网


声韵水韵绘潮韵

潮人潮腔画潮曲


文|杜若


潮剧印象


搬条椅,看大戏。乡里闹热,祠堂前,奴仔老人,无论男女,争先坐头排,看大戏。这是儿时记忆中过年过节最热闹、最兴奋的事了。每到这时候,在外打拼的后生仔都会回到家来,与家人团聚。在奴仔眼里,看戏是趣味、热闹、开心的事。却让拄着拐杖前来看戏的老华侨爷爷看得眼里尽是泪花。那时候不懂,以为戏里的人物太悲惨了,叫爷爷看得那么伤心。长大后,当我离开家乡,离开久了,每每听到潮音,见到关乎家乡的人和事,不免会勾起念家的千丝万缕,才恍然,原来那就是乡愁。



陈森|简介

 陈森,1984年出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揭阳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揭阳市青年美术协会副会长、潮汕水彩画会会员、揭阳画院青年画师、揭阳第二中学美术教师、揭阳市青联委员、2015年参加中国第二届水彩高研班。作品获奖及入选信息:2009年作品《世纪风尘》入选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美术大展、2012年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入选广东省青年美术大展。获奖作品:2009年作品《自画像》获广东省美术展揭阳调展优秀奖、2011年作品《旧鞋日记》获广东省教师系统美术作品展金奖、2013年作品《午饭》获第六届广东省水彩展银奖、2014年作品《上市之前》入选弟十二届全国美展、2014年作品《金山》获市总工会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弘扬潮剧文化、抚慰游子之心

——青年画家陈森画戏


认识陈森多年,他的作品正如他的性格:大气、洒脱、饱满,热情,透着一股精气神。喜欢他的作品总能让观者读到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更有引人入境需要细细品味方能捕捉得到的内心对白。它会勾起你的过往、当下及未来。



前阵子见陈森总忙于奔波在潮剧团和翻阅潮剧相关的书籍。我开玩笑道:“陈森,你这是要当潮剧编剧了呀?”他不作答,神秘地递给我一张卡片。我接过端详,是一张印着明信片格式的画纸。画上的青衣女子摆袖弄舞,蓝色水韵勾勒的人物线条明快、简洁,犹如潮曲余音绕梁。让人分明听到了、看到了:那浓郁的潮腔、震耳的鞭炮、热闹的锣鼓;那祠堂前、戏台上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节目——家乡戏潮剧。这真叫我惊喜、兴奋和震撼。我想起了当年看戏热泪盈眶的老华侨爷爷,如若他还健在,寄去这样一张家乡戏水彩明信片,该是乐哉、欣慰哉!我与陈森分享着我的感受。原来,这正是他创作潮剧水彩的缘由之一。


潮剧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它联络着世界各地潮人之间的情谊。潮剧文化,滋润着潮汕一方水土,也滋养着陈森这位青年画家的心。作为土生土长的潮汕人,他认为弘扬潮剧文化,是潮汕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对潮剧传承人的执着和坚守充满了敬佩。也希望自己能加入到弘扬潮汕文化的队伍。于是他奔走于了解潮剧的历史和现状,到各潮剧团采风写生,整理素材,探索、研究水彩的水韵、笔法,进行潮剧系列的创作。


小小的一张张明信片,画上的潮剧人物 —— 生、旦、净、末、丑,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仿佛正在诉说一段不与人道起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拼凑成一台完整的儿时祠堂前的家乡戏。抚慰着游子望穿秋水、归心似箭满满的思乡离愁。

陈森画戏:入戏、入画、入骨、入情。欣赏着、祝福着、期待着。






[特约专题]

揭阳书画网·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揭阳书画网·微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