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风解读 | 结庐在仙境 忙闲两自在 孙淑彦文人画印象

2016-03-21 郑培亮 揭阳书画网



结庐在仙境  忙闲两自在

孙淑彦文人画印象

文/郑培亮


Painting style interpretation

[画风解读]



孙淑彦|简介

孙淑彦揭阳人。大专学历。二级作家。2000年6月调揭阳市丁日昌纪念馆、民俗博物馆任馆长。系揭阳市第一、二届政协委员。2002年12月当选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是广东书协、广东文物鉴藏家协会会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揭阳市民协副主席。



文人的画不一定是文人画,但文人画却一定是文人所画。

可以肯定的是,孙淑彦的画属于文人画。

如果有人不能认同我这样的观点,这很正常很自然也不用与我商榷。所谓见仁见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之敢于这样匡定孙淑彦的画属于或根本就是文人画,自然也不是凭空而谈或者外行充内行。


写孙莘老诗意图

孙淑彦




韩国文人画的知名画家金心喜曾提出这样的看法:只有读无数的书,才能在自己心里留下文字的香气;而手指若不被书香所萦绕,就画不出文人画。董其昌之所以推崇王维为中国文人画的始祖,原因在于他认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人画的最大特点在于文人以画表现其人品、学问以及精神世界。

看孙淑彦的画,第一印象就是文人画,再读下去,还是文人画,仔细品尝,依然是文人画。

提起孙淑彦,粤东乃至广东史学界,无不知晓这个名字。孙淑彦首先是个史学家、作家,然后才是书法家、画家。这样的称呼排序其实是有讲究的。



无限好山都上心

孙淑彦




相信大多数人只知道孙淑彦是研究历史的,却极少有人知道他是揭阳本土加入中国作协第一人。至于他在读书、研究做学问的同时研墨涂鸦最终成了书法家,我认为也很自然。但一个文人成为画家,而且还画出了文人画,却并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文人能够画出文人画,必须是在诗、书、画均有较高造诣。也就是说,孙淑彦如果没有在诗词、书法以及历史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他就不可能画出文人画。而这一点,却正是当前揭阳画坛最为薄弱的环节。换句话说,揭阳画家最致命的弱点是缺乏文学的修养,缺乏画外功夫。



二禅隐岩曲

孙淑彦




我们生活在一个疯狂而浮躁的时代,很多人每天都会为择业、儿女上学、下岗、股市行情、物价飞涨、盗贼猖獗、道德滑坡等等这样的事情而烦恼。孙淑彦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但他不被尘世的烦恼乱了方寸,倒是从这纷乱的世界中悟出一条通往精神家园的幽径。他像一个圣者,从容淡定,每天“忙世人之所闲,闲世人之所忙”。这在《淑彦书画》一书中可见此端倪。



载酒斗棋无俗客

孙淑彦

(横看)




《淑彦书画》给我最直观且最深刻的印象是:在一片宁静、清幽,远离尘世的净土,孙淑彦悠闲、自在、无所顾忌地享受着自然、生活的乐趣,并从中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或悟出高深或肤浅的哲理;不管如何,走进孙淑彦所营造的艺术天地,就像走进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你可以获得起码是片刻的安宁,心灵的污垢会得到清洗。像《山中多胜事》《对弈图》《面壁参禅》《松下闲话》等等,每一幅画中所透露出来的是闲适、清静的气氛。所以,读孙淑彦的画,必须一个人在深夜里,静静地品赏,才能品味其中的艺术意味,才能悟出其中的深邃思想。


松语琴声无限心

孙淑彦




我不能不强调一点,在孙淑彦的画中,几乎都有那么一叶扁舟,这不仅仅是画面的点缀,或是构图的需要,而实在是孙淑彦心灵世界一种强烈的写照。一个人在俗世中,因诸多烦恼而心灵不能平静,如果在这个时候,驾一叶扁舟,任由在两岸青山、风平浪静的江河上来去,那是多么惬意啊!那是放逐心灵的最好方式了!

应该说,孙淑彦的画都属小品,但在这些小小画面中,却展露出一片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世界。人最不能抑制的是心灵的波动,孙淑彦所要表达的全是心灵世界的事情,这也正是文人画的最大特点。他企图将人们从浮躁的俗世引导进宁静的净土。



风景随时堪领略

孙淑彦




我最为欣赏的是《袖手闲谈图》。在四周青山环绕,流水潺潺,垂柳依依,春花绽放的山脚,搭建几间小屋,约上三二知己,品茶闲聊,日夜如是,真是人间仙境了。一切的忧愁、烦恼、彷徨、焦灼、愤怒……都统统烟消云散。

值得一提的是,孙淑彦的画有着一股“古味”,看他的画,让人感觉好像是走进一片高古遥远的天地,暂时忘却时间的流转。

我也差点忘却我该收笔了。此刻,我相信孙淑彦又躲在他的“象贤书房”里“忙里偷闲,闲里偷忙”了。我只谈孙淑彦的画,而不谈他的书法,目的是让行内人有更多的话可说。











揭阳书画网·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揭阳书画网·微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