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为什么怀念李咏

江欣 首席人物观 2019-06-30




01


在审美庄严化的央视体系中,李咏绝对是一个另类的符号。


他曾在自传《咏远有李》中调侃,真理、公德、道义,让同事白岩松、崔永元扛着,人家是冷霜,轮到自己,只好“找幽默”,做冰雪后的“明媚阳光”。或许这是《幸运52》、《非常6+1》当年能火遍全国的基础。


李咏愿意逗大家笑。每次录制节目时,开场音乐一响,台下观众掌声沸腾。他开始从旋转楼梯往下跑,楼梯光线阴暗,好几次脚下踩空,几乎是连滚带爬的姿态“咕噜”到观众面前。他本人一点也没觉得尴尬,还打趣道,“也好,省时间”。


这种幽默感贯穿荧屏内外。2010年央视春晚内部招标时,领导曾让他想方案,参与竞争。他掐指一算“哟,想起来了!您说,我在春晚演播大厅的房顶上,挂他2010颗大金蛋,行吗?”


在央视22年,李咏这种风格同事们已经习以为常。1991年进入央视时,李咏幸运地拿下了当年唯一的播音员名额,此后,记者、主持、专题编导等岗位他都干过。


在进入央视第7年,他以特立独行的方式登台——一张长脸,背着一头油亮的波浪卷发,再搭配一身繁复的十八世纪法国宫廷式西装,这种争议外形很快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的幸运之处在于《幸运52》是央视第一档综艺娱乐节目,国内没有参照物。当时节目组只有三个导演一个主持人,这给了李咏更多的自由空间。


那个对着镜头“砸拳头”的动作,也是他自己设计出来的。据说当时导演组对此存疑,但他仍坚持照做。多年下来,挥拳成为李咏节目的独有烙印。


那段时光是也是央视鼓励创新、风格包容多元的时期。尽管台里多名领导都曾经表达过对李咏发型的不满——“一个央视主持人,头发弄得乱七八糟”,但李咏的大波浪还是保留至2013年离开央视。


在90年代末、20世纪初下岗潮的低气压中,嗷嗷叫的卷发主持人连同砸金蛋、飞手卡的刺激,把大家留在周五晚上的电视机前,留在综艺节目的欢声笑语中。


人们在舞台上看到一名真实而非脸谱化的主持人,这一点在当时很是难得。




02


李咏深谙制造快乐的秘诀——不端着,接地气


在国家电视台体系内,他以“凿墙爬窗户”的方式,想尽办法表现娱乐节目的娱乐精神,“我不提供沉重的价值观,也不想和谁一争高下。” 


他甚至把演播室当作“夜总会”。“谁呼哨打得响,谁带头嗷嗷叫,我说谁是雷锋,要的就是这架势!”


他的接地气还表现在主持风格中。在舞台上,李咏一张嘴,你听不出字正腔圆的播音腔,更多是生活口语。比如在节目中自称“在下”。有领导看不过了,批评他:“你一个堂堂央视主持人,什么在下?”


据说李咏父亲也常常劝儿子:“你就不能跟罗京学一学?”


李咏后来主持了更接地气的《非常6+1》,他解释的名称由来——“非常”是说不同寻常,让普通百姓也能在央视的舞台上,散发出明星的光芒。


图:《非常6+1》的标志性手势


早年在节目编排上,李咏自己会准备开场白和小段子,逗乐观众。被导演叫停后,他就来曲线救国,用飞快语速将原本30分钟说完的内容,压缩到27分钟。剩下3分钟空余时间,导演只能留给他说段子。


节目中以“call out”的方式,打出电话寻找“幸运者”,也是一项创新。以前都是观众拨打节目电话的单向互动,李咏则希望节目能主动走进观众家里,送惊喜。


这些心思都藏于舞台细节当中。观众不了解的是,李咏当红时,也曾因为压力过大,需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


但一登上舞台,为了营造气氛,他自己能比观众都High,“我就是想通过你们的欢呼让电视机前的全国人民都知道,李咏这孙子到这个岁数了,还这么红!”




03


待李咏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才意识到,在张扬的荧幕形象之外,生活中还有一个深沉而自尊的李咏。 


他从不吝表达对妻女的爱,号称作为男性的最大优点应该是温柔。妻子哈文是家里的“领导”,他不介意扮演“妻管严”。


另一方面,在饱受病痛折磨之际,李咏收敛起平日的嘻皮笑脸,选择只与家人共同面对,从未对外声张。


哈文微博中说李咏抗癌17个月,有网友搜索发现,生命开启倒计时后,他仍出现在舞台上。最后一次是去年12月2日,李咏与谢楠、雅琴一同主持了“2018爱奇艺尖叫之夜”。


不难发现,在李咏的价值观中,工作与生活是界限分明的。即便作为公众人物,话筒和掌声只属于舞台,回到生活,家人的爱才是最重要的慰籍。不像流量小生的生活直播,他没兴趣占用公众注意力。


得到李咏去世的消息,连他的央视同事都感觉意外。“我为咏哥写了十年的主持词儿,从没想到告别是如此突兀的一个结尾。”


网友们只能沿着社交媒体上的蛛丝马迹,回溯这一家人在面临病痛时的相濡以沫。哈文默默在微博上说了个551个早安,还曾祈祷科学家尽早攻克癌症疫苗。当网友误解李咏在美国出现的原因,追问你们全家是不是移民时,哈文也只淡淡地回应了一句:不是。


有人从这种沉默抗击命运中看到了“体面”。李咏本人或许不愿意观众作更多猜想。


在2009年的自传《咏远有李》中,他已经提前设计好了告别仪式上播放的遗言:“欢迎大家光临我的告别仪式,劳累各位了,你们也都挺忙。今天来的都是我的亲朋好友,既然不是外人,我也没跟你们客气,走之前都说好了,今儿来送我,就别送花了,给我送话筒吧。我希望我身边摆满了话筒。人生几十年,一晃就过,我李咏这辈子就好说个话,所以临了临了,都走到这一程了,还在这儿说话。没吓着你们吧?”


借用在《非常6+1》中李咏对观众说过的一句话——“乐一时是一时。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谁还想当老字号不成?”


“非常”李咏和他的时代都走了,让我们“欢送”。




注: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你还可以在一点、企鹅、头条等平台找到我们。



History Review




 纵观TMT风云人物        读懂时代商业逻辑




原创内容,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微信又又又又改版啦!记得把我们设为星标免得错过我们的推送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