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湖北记:76日后,更漫长的等待

乔雪 首席人物观 2021-01-20


《出埃及记》说:只要心里有希望,愿望够深,神都会帮你把海变成平地。

作者:乔  雪

编辑:江  岳



2020年1月23日,900万人的武汉城选择筑起一道樊篱,阻挡突如其来的疫情继续扩散至全国。


76天后,城市重新开启,春天终于降临到这座50万株樱花竞相开放的城市。热爱过早的武汉人,在今天早上吃上了久违的热干面;着急离开的人则早早收拾好行李,在火车站机场等待零点到来的那一刻。


那是生活回归正轨的信号。那句划破深夜的凄厉的“妈妈”哭声,那行鼓励六旬儿子挺住的加油信,以及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的更多生离死别,都留在了今年这个春天的记忆里。


这场灾难,它不是均匀地分割在每一个经历者身上 。而对于试图走出灾难的武汉乃至湖北人,接下来的考验或许同样艰难——它关乎人心,是超越疫情的更复杂的存在。




黄昏



4月3日,晚间18时左右,北京西,这趟名为G4822的专列从始发站恩施而来,途经宜昌、荆州、潜江等地,9小时后抵达北京。


阔别两个月后,小添(化名)第一次置身于北京这块让他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快要谢幕的落日余晖洒在停于铁轨上的列车,以及站台那些匆匆而行的背影之上,暖意融融。


图片来源小添


小添有感而发,写下一条朋友圈:


“73天,久违 。

站台上的一幕阳光 。

是 ,城市里的希望 。”


这比他原定的返京时间晚了6天。


3月23日的晚间23时24分,户籍湖北天门的小添收到了一条来自北京疫情防控系统的短信,短信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后他就可以返京了。当即,他选择29日回京。


3 ⽉ 24 ⽇,北京市防控发布会上,北京市副秘书长陈蓓宣布“北京有序做好滞留湖北⼈员返京⼯作”。湖北人由此看到了希望,次日,第一批800人由鄂返京。


图片来源小添


据网友汇总,返京流程是先接收到短信通知,之后通过“京心相助”填写个人信息,在京所在地社区会核实相关信息,经审核通过之后,12306铁路系统才会开放选票,继而可以买票返程。


但小添所在地的居委会告诉他,“⽬前通知只接受滞留湖北的京籍⼈员。”


心一凉。


他还是选择继续操作。3 ⽉ 27 ⽇,“京心相助”提醒小添通过了“返京审核”,他再次看见希望,此时距离他上次提报 29 ⽇出发的计划线路,还有两天不到的时间,然而,他还没有收到订票信息。


3 ⽉ 28 ⽇,依然没有。他从网上查询经验,有已经成功返京的湖北人分享:通知短信一般在提前一晚的凌晨到来,需要两⼩时内⽀付完成。


距离29日越近,小添越焦虑。他反复拨打北京市民热线12345,得到的答案和社区工作人员口吻一致,“⽬前通知只接受滞留湖北的京籍⼈员。”他质疑,25日从湖北返京的人是如何通过审核的,但终究是无解。


那天,他拨打了50遍12345,后来,电话接起来,接线员的第一句就是“你好,你是XX先生吗?”


他不愿放弃,转而拨打 12306,被客服告知铁道部只是协助发票,需要收到相关部门名单之后,才能分配座位发布信息。湖北 12345则告诉他,湖北⽅⾯没有权限管理,只能由北京审核,北京通知。


时间如沙漏般流去,小添却无能为力,他也⽆法更改或预约其他乘车时间。


小添将自己的经历发在微博上,没多久就被推至话题页前三条,微博下的评论转发有百余条,他们是和小添有着相似经历的渴望返京却不得的人们。


29日来了,如同被时间遗忘的人,小添第一次返程失败了。


在家办公的日子,让他觉得琐碎又疲惫,他渴望早日正常复工。回到北京是通往正常的第一步,他却卡在了这里。


他不甘心,很快开始第二次增补返程信息。在手机上确认4月3日的时间后,他隐隐紧张了起来,这如同一场赌博,“可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运气很好的一批人。”


12天后,他终于回到在潘家园的家。


但他加入过的群里仍然消息闪烁,“30日未能返京人员”“31日未能返京人员”“1日未能返京人员”……在这些群里,群友们互通信息,以求在信息不透明的世界里,找寻到一些慰藉。




午后



朦胧的世界从午后开启。在家宅的两个多月里,小陈习惯晚睡晚起,因为这样,白天的时间可以被耗去大半。


4月6日,中午醒来的小陈在人民日报官微一篇【#还有2天,武汉又要见面了#】的推文下面留言,“能尽快出台离汉需要哪些材料吗?”


小陈今年大四,家住武汉,在黄石读书,在成都实习。


武汉确定4月8日解封后,他就开始准备回成都实习。但“想”和“行”之间隔着很多山。


首先,根据社区通知,离开武汉前,需要先去定点医院做核酸检测。成都那边,因为是合租,小陈的室友并不同意他回去,所以他需要自己去集中隔离点参加隔离。而学校那边规定的答辩日期是5月20日,回学校答辩前,他还要先经历新一轮核酸检测加集中隔离——这意味着,他可以留在成都的时间只有十几天,最早4月22日开始实习,最晚5月5日结束。


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都需要自费,这对于一个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而旷工快3个月,对于一个实习生来说,意味着失去机会。“我还挺喜欢这份工作的,我想留在成都。”


但疫情之中,他并没有太多选择的机会。这届毕业生很难,他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


家在湖北孝感的小林,为了生存已经回到北京,“再不回来就没工作了,而且我也快没钱了。”她乘坐的高铁在4月3日中午12点发车,但上午10点时,她还不知道到北京后要住在哪里。


她要参加集中隔离。


在《北京日报》和北京本地宝发布的消息上,对由湖北返京的人员提出的要求是“居家隔离的人员原则上要实施单人房间的隔离。”她自认为符合要求,但社区认为,合租不行。


酒店也不好找。小林联系了家附近的几家,对方开始都表示可以隔离,隔离期满也可以出具隔离证明,但听说小林来自湖北,马上就拒绝了。


于是,购票后那几日,她每天都和社区沟通解决方案,但见效甚微。领导的电话要不到,街道也给不出什么答案,直到出发当天早上,社区打来电话:可以为她联系到750元一晚的酒店。



她粗略算了一下,隔离14天,花费近1万——她三月的工资到手只有5400元。


电话里她忍不住哭了,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是想正常回去复工,却要承担这么大的代价。


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也有点慌。三个人轮番上阵,试图安抚她。最后,距离发车还有2个小时,她确定了落脚处:一间150元一晚的公寓。


到达北京的那一晚,她提前拜托合租室友把被褥带来。这间陌生的公寓里,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来得那么迅速且狼狈。


4月7日,武汉解封前一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介绍,目前北京全市共设置了280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具备同时隔离医学观察2万余人的能力。为了做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别编制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设置标准及管理技术指引》已经公布了3.0版。




清晨 



在车里蜷缩一夜后,睁开眼已经是7点多,这道光很熟悉,哺乳期的小羽曾经在许多个这样晨光中醒来。眼下不同的是,身边没有了那个小人。


4月5日,凌晨12点,小羽和老公一行自驾从黄冈出发,一路都很顺利,十几个小时后,地图显示距离北京只有100多公里。此时,导航里的道路变成深红色,小羽眼前所见全是一片橙红的尾灯。



堵车了。小羽决定改走国道。


他们也没有太多选择。出发已经1000多公里,行车近24小时,这时候不能也不允许他们返回。


到河北固安,他们准备找进京口,却发现已经关闭,此时已经是11点多。他们当即决定,就地找酒店住一宿,第二天再启程。


但打遍了附近所有酒店的电话,他们得到的答复都一样:不接受湖北人。拨打了110 后也是无果。


电话里这些礼貌而冷冰冰的回复,如同一堵铜墙铁壁,树在“湖北人”的身份面前。


小羽只能反复试。他们沿着国道,围着近在咫尺的北京一圈圈的打转,几个小时,绕了200多公里。疲惫与焦虑掺杂涌来,最后,她都忘记误打误撞在哪个进京口,登记显示他们是白名单,可以进京。


小羽有些紧张。工作人员表示要联系社区是否接收,但当时已是凌晨,社区办公电话已经无人接听。在拨通社区工作人员的个人手机号并得到明确答复后,小羽终于被放行。


从入京口到所在社区,小羽只用了半个小时。但在进京口的等待,用了5个小时。


4月6日凌晨2点,他们到达久违的小区门口,在车里等待着明早8点半前来核验的工作人员。


小羽庆幸自己没将宝宝一起带来,20多个小时的车程,5个多小时的堵车是老人小孩都受不住的,但更为真实的原因是,社区规定,房间里再多一个人,他们全家就要去集中隔离了。


走的那一天,是小羽宝宝最后一次喝到妈妈的母乳,小孩现在才5个半月。


“谁想把孩子这么小就丢在家里面?”


4月8日,汉口火车站,武汉解封后,首趟列车于6点25分发车,高铁上一句广告语瞩目“更好的时代,值得更好的你。”


(注:感谢小李、小文、小小对本文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注:作者系新浪创事记常驻作者。你还可以在大风、企鹅、头条等平台找到我们。



每 期 福 利


电影票、衍生品、小礼品、读书卡……

每期都会有福利相赠

留言说出你对今天文章的看法

我们将从评论里挑选一位优质网友

送出优酷视频季卡一张


加入人物观读者群请添加微信bjmfgs

这里有最新咨询、还有各行各业有趣人士等你来撩



History Review




 纵观TMT风云人物        读懂时代商业逻辑




原创内容,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