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木兰》的崩掉,不止水土不服

殷万妮 首席人物观 2021-01-20
 

作者:殷万妮

   编辑:江   岳





01


 

几乎罕有一部电影,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从全民期待到口碑全线崩盘的反转。


9月11日,《花木兰》内地上映第一天,豆瓣评分跌至4.7分,8.7万人标记看过。


迪士尼很懂得戳国内市场的嗨点。2017年年底,迪士尼官方敲定了电影版《花木兰》主角由刘亦菲饰演。彼时,一张海报迅速传遍全网,海报里,刘亦菲的左脸与1998动画版花木兰的右脸相接,服装和头饰造型与动画版中相似,拼接部分犹如锋利的刀剑一隔而开,更显花木兰的英姿飒爽。



迪士尼选择的时间点恰到好处——临近动画版《花木兰》播出二十周年,而国内舆论也因西方迪士尼的选角难得的趋近于国内审美,大加赞许。


在此后的两年里,迪士尼没消停过。从一年前放出预告,到今年放出演员海选物料,再到铺天盖地的大头贴式的土味海报,每一次都能引起一阵网络狂欢。但观众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清醒——反反复复折腾了这么久,最后就这?


从开局5.9分一路下跌,它成了以拍摄女性题材电影见长的女导演妮琪·卡罗评分最低的电影。


《花木兰》真的没有可取之处么?


未必。在女权议题的探讨上,导演又迈出了一步。对比动画版《花木兰》里,真人改编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把反派方一只通风报信的鹰加工成巩俐饰演的女巫“仙娘”。


花木兰与仙娘可以看成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她们曾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即便拥有天赋和一身本领,也是被排除在男权社会以外的边缘者。


只不过二人在处于迷茫和绝境时的选择截然不同。


前期花木兰靠隐藏天赋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当她陷于无法实现军中三规“忠勇真”中的“真”时,难以自处。


在与仙娘的第一次打斗中,仙娘进攻时一再追问花木兰的真实身份。花木兰负伤未死,并在其提示下释放自我,以长发红装的女儿身姿态重归战场。


暂且刨除情节转折突兀的缺陷,这种设置的可贵之处在于,女性角色的启蒙者是女性,花木兰的觉醒不再像以往迪士尼电影中,依赖于男性的点拨。反观眼下的国产影视剧,这样的设置依然少之又少。


而当花木兰主动揭开自己的身份,以“欺君”的罪名被赶出军营,让家族蒙羞,无处可归时,她又因坚持“忠勇真”而被军队重新接纳。这让巩俐饰演的仙娘看到了“女性领导者”存在的可能性,而不是像她自己通过依附于男性、成为奴仆、背叛真我才能手握权力。


仙娘因为看到了女性的力量,而心甘情愿为花木兰挡下一箭,最终丧命。


电影中除了保家卫国的主要矛盾以外,还有女性之间“结盟”并为彼此争取权力的支线,这不失为一个亮点。


除此以外,片中男性角色的设置也很值得玩味。


原本应该作为父权体制维护者的花父和将军,都不约而同地为了花木兰开了一个口子:花父愿意打开女儿的天性,教她习武;将军愿意在紧急情况下打破军规,任命她领队救皇上;就连走cp线的洪辉也没有因为木兰性别的变化,而重新审视她。


从手握权力的男性领导者到战友,都不再唯“父权”至上,导演的实验也彰显了女性平权的路径,从来不只是女性独立奋战,而是男性愿意为之改变什么。


平权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命题,它的最终目的并非损害和剥夺任何一方的利益。



02



不可否认,《花木兰》又一次陷入了水土不服的尴尬境遇。


1998版动画《花木兰》曾在中国水土不服。花木兰的外形是以刘玉玲为模板而创作,从人物造型到文化底蕴,在当时都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即便如此,这部动画片的豆瓣评分也远远高于真人版《花木兰》——7.8分。


时隔二十年的翻拍,主创团队自然想要由中国观众为电影买单,但其为此下的功夫实在不尽人意。


讽刺的是,在新版《花木兰》里,写实与失真并存。


写实,即实拍、实景。


摄影师曼迪·沃克在采访中谈及,90%的特技动作是由刘亦菲本人亲自完成的。而最后决战所处的皇宫,是在片场实景搭建。就连导演也为之感慨,“这是她迄今为止见过最大的布景。”


据传本片最终的成本达到2.9亿美元,堪称是迪士尼真人翻拍电影中成本最高的一部。


但巨大的经济投入并非高质量的绝对保障。长达95分钟的电影,有逻辑硬伤的情节和穿帮漏洞的镜头以间隔几分钟的频率连续出现。


比如甄子丹饰演的将军,用剑杀敌几人,却不见剑上沾着一滴血。出于不展现暴力的考量,即便镜头穿帮,片中涉及的打斗场面也没有一滴血。


比如法力无边并因此手握筹码的巫女,为何轻易就能被一箭射死?


再比如花木兰在雪崩中横向骑马狂奔,还顺势拉起了已被雪淹没的战友。


一些情节上的漏洞,并非不可以避免。


在谈及片中的雪崩战斗场景,导演给出的解释是“我们掌握了那么多技术,当然要拍这场戏”,但在真人改编的过程中,百分百去照搬动画中的情节以外,电影难道不也应该兼顾到一些细节和起承转合的衔接吗?


如果说逻辑是主创从动画走向真人版,难以敲破的壁垒,在堆砌中国文化要素上,反倒见出主创团队是卯足了精神。


导演表现正邪两方势力的对垒和胜负,直白得简直不能再直白——通过红色与黑色的反复象征。红色一方象征着正义和希望,士兵的战衣、兵器和凤凰都采用了红色;而黑色一方象征着邪恶和败局,鹰、乌鸦群、敌军的战甲和武器,最夸张的,是反派统领的眼线都要一圈圈描黑,活活描成了黑眼圈。


而作为精神外化的符号凤凰,在片中整整出现了五次。在木兰迷路、脱险、迷茫、决战、荣誉加身时,都会准时出现,套路多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几乎不会对接下来的情节产生额外的期待,凤凰一飞,别问,问就是花木兰赢。



而近乎喊口号式的“荣誉、本分、忠、勇、孝”,出现在许多角色的台词中,一遍遍给观众洗脑,洗到头疼。


其实,所有翻拍经典的影视作品,几乎都会因个别的遗憾而引发争议。但在所有的弊病中,国内观众最无法接受的一种,就是文化元素的堆砌和直给。它最能直接暴露出主创团队是在偷懒,还是通过有意曲解文化来博眼球,无论是哪一种由头,都足以对作品口碑造成致命的打击。



03



与《花木兰》口碑一起崩塌的,是主演刘亦菲的演技。


尽管观众一向看好刘亦菲的打戏和肯吃苦,但奈何演员自身始终不开窍,刘亦菲依旧靠蹙眉、瞪眼和放空这三板斧去演完全程。


在她的眼神里,很难看到诀别家人时的痛苦、面对实力悬殊敌人时的恐惧和凶狠。最让人心生疑惑的是,她看向为自己挡箭而死的仙娘时毫无表情,曾经伤害过、陪伴过自己的、亦敌亦友的人,甘愿为自己而死,木兰的心情应该最为复杂,或是惊讶、或是心痛、或是怒视射箭的人,演员本该表现出这种复杂和层次,并与其他演员产生表演上的交互,这是演员的本职工作。


而这种表演上的遗憾,体现在电影中的很多场戏份中。在新版《花木兰》里,观众如果想看花木兰人物的情绪起伏,恐怕只会看了个寂寞。


(对比一下章子怡杀敌时的眼神)


迪士尼最终选中刘亦菲做主演,多少会考量国民度是她最大的优势之一。


这一点难以否认。刘亦菲极高的国民度和口碑,都是凭早年的电视剧如《金粉世家》、《仙剑奇侠传》等累计起来的。


但极高的国民度不意味着观众愿意去为她买电影票。


刘亦菲在转战电影的十多年里,资源一向很好。在10年代前后的香港和内地合拍片时期,和她搭档的都是周润发、成龙、李连杰、黎明等香港巨星。而在2016年进入流量时代,刘亦菲转而搭档吴亦凡、杨洋和井柏然这些顶级流量。


眼下,出演迪士尼版《花木兰》女主,更被看作是刘亦菲踏上了资源的巅峰。从这一点也可看出,不管是刘亦菲的团队,还是她本人都很懂得迎合趋势,也懂得如何借力。


但即便如此,由她主演的电影评分一部比一部低。


从2010年到2020年间,她出演了16部电影,豆瓣分数在5分上下徘徊。而在她所有电影作品里,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是7.0分的《阿宝的故事》,如今距离它上映已经时隔14年。


2020版电影《花木兰》和刘亦菲在这次合作中,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最大的优势是资源和IP品牌。凭借这一优势,迪士尼吃下数不尽的红利,而作为演员的刘亦菲,仅仅凭借这一优势,已经很难再走远了。




注:作者系新浪创事记常驻作者。你还可以在大风、企鹅、头条等平台找到我们。



History Review


 纵观TMT风云人物        读懂时代商业逻辑




原创内容,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