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北大学子弑母案:缺乏事实依据的反思太轻佻

度一叨 狐度工作室 2020-11-25

不管怎样,社会大众对谢天琴被杀一案投入了浓厚的兴趣,抱着解开一揽子谜底的心态围观。但还是得提醒围观者,缺乏事实依据的反思太轻佻,不妨耐心等一等真相。


文 | 令狐卿

福州籍北大学生吴谢宇涉嫌杀害母亲谢天琴,在其遭通缉消失三年后,4月21日在重庆江北机场乘机时被逮捕。这个进展等到25日才爆出,朋友圈社交媒体为之震动。看来,环绕在吴谢宇身上的犯罪谜团深深吸引了大众,人们期待他的落网能够有所解释。

 

吴谢宇案震动大,因为核心信息缺乏,留下的各种猜想空间也大。在事发当初,只有一个消息被内部人泄露,那就是吴谢宇曾在上海结识河南籍性工作者,还有去女方家里提亲云云。但警方在察觉核心消息被外泄,随即严格自查封堵,从此之后,本案成了滴水不漏的谜案。当然,在追查嫌犯期间,警方对于信息流露持谨慎态度可以理解。

案发地点

 

整理之前信息呈现的时间线,只能留下一些大致的节点。吴谢宇2015年暑假前离开学校,6月网购作案工具,谢天琴是2015年7月11日遇害,随后数日吴谢宇又增购一批处理尸体的工具。7月底,吴谢宇在北大露面。2016年2月4日被拍下在ATM机上取钱。

 

2016年2月5日吴谢宇给舅舅发短信,要求到莆田高铁站接他母子。在预定时间,舅舅没接到人,起了疑心,但因为逢上春节假期,直到2月14日,谢天琴遗体才被破门而入的警察与亲友发现。吴谢宇的通缉令很快公布。

ATM机所拍影像

 

在被全国通缉后,吴谢宇没有很快落网。身份证信息还原了他案发后的部分活动轨迹:2015年7月离开福州,10月又在福州登记住宿,10月7日甚至在生日时接受朋友电话,有人甚至说12月底在北大宿舍见过他。在这之后,吴谢宇消失在茫茫人海,直到被抓,已经三个年头。

 

随着吴谢宇落网这个简讯出现的,是公众猜测他作案动机、脑补其作案过程、推演其心路历程的高昂兴致。尽管在法律上,吴谢宇还只是嫌疑人,并不能直接定性为罪犯,可是全民破案兴致的故事再造,已经主要体现为三个“完美”假设:谴责“完美”的受害者谢天琴、推崇“完美”的犯罪天才吴谢宇,以及惊叹“完美”的公共治安监控网络。

 

受害者谢天琴是中学老师,遇害前五年丈夫患癌病逝,吴谢宇时年16岁。吃瓜群众脑补了单亲母亲严苛儿子努力、儿子表面孝顺实则暗中积蓄杀机的因果关系。在这种揣测中,谢天琴也像是要为自己被杀负责一样。据此,有些人呼吁要家庭或社会反思教育方式。

 

老实说,就目前的信息看,这些都是拼凑出来的东西。社会与家庭固然要警惕那种严苛教育对子女性情的扭曲,但迅速为谢天琴贴上这样的标签,一是缺乏事实支撑,二个对死者也不够尊重。谢天琴是受害者,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就把她假想成家庭教育的反面典型,很可能把对悲剧的反思带偏方向。

 

在着眼于家庭内的斗争线索上,更有甚者,编造出母子乱伦、吴谢宇是偷窥癖等推断,按照某种情色犯罪来编派这起凶案,只能说偏离得太远了。但这种建立在耸动情节上的文学创作,似乎很对一些人的口味。不知是吴谢宇足够邪恶,还是这部分吃瓜群众足够猥琐,一时也难分辨。

悬赏通告

 

除了对谢天琴的母亲角色进行贬低,将她纳入“被杀确实不好,但谁让她那样对孩子”的叙事,还有一种完美设定,那就是将吴谢宇看作是完美犯罪的执行者。他更被形容为“高智商的冷酷杀手”。事前周密部署,杀人后精心混淆视听,以及万人如海一身藏的隐遁技巧。

 

在这种完美设定上,充满着看客对罪案最复杂的把玩心态。实际上,吴谢宇涉嫌犯罪,回顾时间线就能发现他也留下密集的追踪线索,从网上购物、到涉嫌杀人、到后来的逃遁,到处都是疑点,他所谓高等级的犯罪档位更多是被想象出来的。

 

当然,即使警方从最开始就锁定吴谢宇为嫌凶,抱着“高智商犯罪”情结的围观者仍可以辩解说:吴谢宇之所以留下那么多漏洞,就是故意让警方来抓他的。哪怕他最后在重庆被抓,也是钱花光了,厌倦了躲藏所以故意亮相被抓。反正,怎么说都有理。

 

这种渲染“高智商犯罪”迎合了某种围观期待,但从引发的舆论效果来说,还是需要加以警惕,因为这甚至可能激发起对吴谢宇某种形式的崇拜。崇拜所谓完美罪案的凶手,认作是另类偶像,早有先例。

吴谢宇

 

由吴谢宇的落网,还推出第三种“完美”设定,就是我们拥有一个时刻警惕、能够随时发现凶嫌的数字系统。如果是这样,吴谢宇应该早就落网才对。所以,即使在最先进的监控网络下,天网恢恢可仍然是“疏而有漏”。对此,不展开说,因为公共安全仍是一个强需求。

 

不管怎样,社会大众对谢天琴被杀一案投入了浓厚的兴趣,抱着解开一揽子谜底的心态围观。因为案件还在侦查,恐怕短时间也很难有权威信息来揭开谜团。根据有限信息做各种假想猜测,这是人之本性,舆论空间也难免各种版本满天飞。但还是得提醒围观者,缺乏事实依据的反思太轻佻,不妨耐心等一等真相,至少不要急于脑补各种离奇版本污名化受害者。


关键词


冼村启示录 | 西安奔驰车主维权

流浪大师 | 武大赏樱冲突 | 996

深圳暴雨 | 巴黎圣母院大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