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我的祖国》:葛优式小人物让主旋律更好看

度一叨 狐度工作室 2020-11-25

当一名微不足道的人物与某个历史大事件建立起直接的关联时,还是会令人产生微妙的会心一笑。



文丨韩浩月

国庆档拉开帷幕,这个档期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者之间的竞争,其中尤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引人瞩目,自然,这部电影也是被寄予期望最大、口碑压力最大的一部作品。


《我和我的祖国》是命题作文,片名充满庄重感,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也厚重。该片诸多的出品单位、众星云集的演员阵容,更使得它拥有了一种清晰的仪式感。在导演方面,有50后的陈凯歌,60后的张一白、管虎,70后的薛晓璐、徐峥、宁浩,80后的文牧野,更使得影片有了“竞技”色彩。

《我和我的祖国》延续了《建国大业》开辟的全明星模式,只是这次《我和我的祖国》的关注点,不再是观众在影院目不暇接地辨认明星脸。《我和我的祖国》进一步做到了理念先行、故事先行,明星为故事服务,观众会更多地被影片里的戏剧冲突与细节所吸引,至于角色谁来出演,不再那么重要。

不过,有一个明星还是特别值得一提,即在宁浩导演《北京你好》片段中出演出租车司机的葛优。故事说的是奥运会开幕式之前,葛优在公司抽奖得到了一张开幕式门票,准备当生日礼物送给儿子的时候,却阴差阳错被汶川来的13岁的孩子“强买”了过去,在得知汶川孩子的父亲是鸟巢建设者,且在地震中不幸去世后,葛优把门票送给了孩子,这么一个简单温馨的故事,被演绎得充满真实性与趣味感。吹牛认识萨马兰奇,被大屏幕表扬送票者穿着红色运动鞋镜头扫下来却是一双黑色鞋……宁浩与葛优的合作,让这个短短的故事被各种细节“缠绕”,一个平凡的出租车司机,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这使得宁浩作品最为市井化也最为动人。


从小角度切入,选取小人物的生命片段,并用之映衬大时代的大事件,这是《我和我的祖国》最重要的创作手段。在观看之前,会想到“以小见大”是主旋律电影现阶段最好的呈现方式,但看完之后发现,影片比想象中的姿态还要低,当一名微不足道的人物与某个历史大事件建立起直接的关联时,还是会令人产生微妙的会心一笑。

管虎的《前夜》和薛晓璐的《回归》,前者说的是开国大典举行前夜必须解决国旗旗杆顶端金属稳定球的故障,后者说的是香港回归前一名修表匠为交接仪式英方负责人调校手表,这样的叙述角度,已经不算“以管窥豹”,已经属于针孔式的观察,但这并不影响如此细致入微的描述,一样能与震撼的场景完美匹配。《前夜》和《回归》对于时间元素的使用,是大片式的,每位观众都知道在最后一刻问题一定能解决,但大家一样为之提心吊胆的同时也充满期待。


在规定主题与规定动作的要求下,创作出好看的故事,有些现成的商业模式是可以套用的,在《我和我的祖国》当中,可以看到这些模式。但这不是该片真正的看点,它值得体会与琢磨的,是那些一笔带过的台词,或者人物言行背后的性格与动机,那些未曾被写出的话,或才是每个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七位导演在影片当中,均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当然,谁的水平更高一些,取决于不同观众群体的偏爱,整体而言,《我和我的祖国》“把主旋律拍好看”这个最基本的任务完成了。

2009年的《风声》被认为是开启了商业主旋律电影的新阶段,但到了《战狼2》《红海行动》时,国产商业主旋律的真正脉搏才算被把握到。

这十年来,《风声》这样的主旋律电影是谈信仰的,紧随其后的几部亦是把信仰当成核心诉求去刻画,《战狼2》《红海行动》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更为广泛地点燃了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消费需求,其讲述重点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到了《我和我的祖国》这儿的时候,能发现一种更为朴素的创作态度,重新回到了主旋律电影的内核当中,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或意味着创作者、观众与电影的意识形态,找到了一个新的公约数。



关键词


倒塌公寓 | 干部醉驾 | 天价宿舍

治污关饭店 垃圾分类 | 花木兰

叫停升学酒 | 杭州“班霸”家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