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残疾人领结婚证被拒,智障女性如何不再“被结婚”?

度一叨 狐度工作室 2020-11-24


说到底,还是因为照料残障人士的责任全部落在了家庭身上,而个人的力量何其单薄,选择何其有限。

文 徐 媛

近日,陕西一对情侣申请结婚证,遭到民政局拒绝,原因是男女双方都有智力残疾,女方无法表明结婚意愿,无法为其办理结婚证。据男方家长透露,男方1岁半时因发高烧没有及时得到医治,导致三级残疾;女方因为3岁时高烧落下三级残疾。如今俩人都27岁,生活可以自理,做过婚前体检,无遗传疾病,符合结婚条件;更重要的是,女方已经怀孕4个多月,两人已经有了事实婚姻。而《婚姻法》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如果一方不能准确表达其意愿,就不能视为“结婚自愿”。所以,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对女方意愿的保护上,民政局的拒绝都有理有据,也受到了许多网友的称赞。两人的合照众所周知,大部分女性智障者,在结婚登记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结婚没有概念,她们的婚姻大都是家人一手安排,要么和同类疾病患者“相互凑合”,要么成为娶妻困难的男性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为其传宗接代。由于智力方面的障碍,她们婚后就算生活能够自理,也很难真正得到作为妻子的尊重和待遇,无法和伴侣建立亲密关系,更难承担照料后代的责任。
如果生出来的孩子遗传了父母的疾病,那就更糟糕了,会让原本苦苦煎熬的家庭雪上加霜。对于孩子来说,这更是一种残忍和不公。因为父母意识不到的、被长辈全权代理的决定,他们不仅一出生就要承受身心的残缺,还得不到完善的照顾和呵护,小小年纪备尝人间疾苦,就算顺利长大成人,生活也不一定有稳定的保障。无论是出于家庭抚养难度的考虑,还是对于孩子个人命运的担忧,人们都不愿目睹这样的悲剧循环。当然,不可否认,智障人士也需要伴侣,需要爱。但是,双边父母积极促成他们的婚姻,并不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是有着非常现实的考虑。对女方家长来说,父母希望为女儿找一个归宿,一个经济供养者和长期照料者,将自己作为监护人的责任转移出去;对于男方家庭来说,他们需要一个能为家族传宗接代的人。这种以生育功能作为报酬的关系缔结,更像是一种在婚姻形式包装下的资源置换,与情感无关,更难言幸福。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女方的婚姻自主权和人身权益很容易被严重侵害。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困顿现实,民政局的拒绝登记才格外重要。可问题是,民政局把关再严,也只能在程序上予以保护,无法从根本上阻止这类“交易”的进行。就拿此次新闻事件来说,不管能不能领证,女方已经怀孕四个多月,此后余生,她极有可能和这个家庭绑在一起。而这到底是她乐见的选择,还是家人一手包办的决定,她是找到了一个幸福的港湾,还是沦为婚姻交易下的牺牲品,外人就不得而知了。男方的残疾证有很多网友指责男方家庭的“不负责任”,因为他们执着于“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让一个对婚姻毫无概念的智障女性,在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能力承担的情况下成为了母亲。尽管男方家长强调双方残疾是后天所致,但医学上尚不能排除孩子为缺陷儿的可能性。在网友看来,男方家长观念不仅愚昧,而且冒险,有可能制造更大的悲剧。男方家长的做法,乍看之下,确实欠妥,让人气愤,但仔细一看,又能发现几分无奈。老人一直强调残疾是后天因素所致,两个年轻人做了婚检等,这说明,他所相信并且强烈期待的,是女方会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健康的孩子,不仅是家族延续的香火,更是这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老人们无非打的是这样一个算盘:他们尚在人世时,可以将孙辈抚养成人。等有一天撒手人寰时,孙辈就会接过他们手里的重任,成为残障父母的监护人,直到双亲终老。很多智障人士的父母都透露过,自己不敢比孩子早走,不敢想象百年之后,孩子孤身一人如何生存。所以,哪怕他们知道智障者远远没有养育孩子的心智和能力,也想法设法地让他们成家,留下后代和血脉作为今后的依靠。这是一种最原始的生存办法,非常冒险,却是当下留给残障孩子最有可能的、最行得通的生存保障。说到底,还是因为照料残障人士的责任全部落在了家庭身上,而个人的力量何其单薄,选择何其有限。如果一味地指责家长观念愚昧,无视他们现实的困难和苦衷,就无法触及这一普遍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困境。事实上,其他地区的经验表明,如果社会能够接过这一重担,个人完全可以有另一种选择。比如,香港为智障人员搭建了一个完备的服务体系。一个孩子若诊断为智障,就会被建立特别档案,终身有社工跟进服务:上学前班,会安排进特殊幼儿中心,6岁之后进特教学校;从学校毕业后,帮其安排职业训练,提供就业辅助;到了适婚年龄,会为智障人士提供婚前辅导,帮助男女双方建立对婚姻生活实际的认识,让他们提前体验一些实际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金钱问题、如何分担家务、采取何种避孕办法等;如果他们想要生孩子,则会向他们解释生育孩子的责任,让他们清楚知道把缺陷遗传给后代的机会有多大,是否能够胜任父母之职等。终其一生,都有社工跟踪服务,哪怕智障儿成天在大街上流浪,社工也会定期把他们抓回去理发、洗澡。在这样一个完备的照料体系下,残障人士的父母,自然不用担心孩子将来的生存问题,更不会让他们冒险去生育一个可能的缺陷儿,让家庭不堪负荷。智障女性的家庭,也不会为了转移监护者的责任而将女儿嫁掉。归根到底,父母无非是想给残障孩子找一个替代性照料者。如果社会能够更多地承担这一角色,就不会有那么多让人叹息的悲剧婚姻了。关键词

3·15 | 独山县 | 卖2只鹦鹉判6年

浙大犯强奸罪学生 | 自如合租

新年献词 | 年终策划 | 年 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