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进课堂,链条式课程设计——江西理工课程思政亮点频出!
目前,我校两百多门课程立项“课程思政”项目,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提炼了不少典型经验和做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深化“课程思政”,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党委宣传部与学校教务处联合开辟“探索课程思政 深化三全育人”栏目,展示我校部分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的体会与经验。
开设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陈飞
教学感悟:课程思政不仅在课程内,也在课程外,需要全身心投入到育人工作中,关心关爱同学,助学生成长,助学生成才。
一、课程简介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是地质工程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为地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陈飞老师采用录播、QQ直播课程内容,在线上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组织同学们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陈飞老师结合工程案例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教育。陈飞老师教学时引用古诗词、每次课堂小结创作藏头诗,课间为学生演奏民族乐器,使学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师生的好评。
二、教学资源
在教学PPT中插入了教学视频48个和工程案例图片256张;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发布任务点197个,视频131个、作业和测验各24次、讨论26次、PPT课件等文档资料109个。
三.案例展示
在岩土工程勘察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法治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拼搏奉献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精神风貌。
一、四个自信教育融入课堂
通过介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发展历程并结合国家的发展情况,结合现在我国国内重大工程及“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到国外做的重大工程、在新冠疫情防疫斗争中取得的成效等案例,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
结合成功的重大工程案例教学,如上海中心、港珠澳大桥、向家坝水电站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向学生介绍这些成功的工程中技术人员的成长过程、忘我的工作过程,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心中。
通过介绍军人在云南镇雄、金沙江山体滑坡与抢险中涌现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军人的奉献与报国精神。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
通过诗词和民族音乐,使学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1、古诗词欣赏开课
在每次课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引用古诗词。如在介绍勘察大师范世凯为勘察技术所付出的心血和做出的贡献时,引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在介绍钻探取样技术时向学生说明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引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在介绍土体原位测试技术时,强调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工作细心的重要性,引用“战战栗栗,日谨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古歌谣《尧戒》”。
在介绍港珠澳大桥林鸣总工在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取得成功的经历和港珠澳大桥的雄伟时,引用“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和“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
在讲解建筑场地工程勘察时,对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引用“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等等。
2、藏头诗结尾小结
每次课创作一首藏头诗作为课堂小结。陈飞老师将每次课的重点、难点或同学们感兴趣的知识点内容进行提炼,共创作24首藏头诗作为课堂小结,如第一次课“绪论”这章用于作为课堂小结的藏头诗题名为《勘察绪论》:“勘覆唯实重担挑,察今知古勤学早。绪行既卓忘辱宠,论德使能报国豪。”第十四章 “道路桥梁勘察”这章用于作为课堂小结的藏头诗题名为《道路桥梁,强国大道》:“道远知骥强基台,路迢水长国运开。桥箭累弦大江渡,梁尘踊跃道通怀。”
3、民族音乐进课堂
陈飞老师把乐器带进直播间,在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里为同学们演奏笛子、二胡、竖笛、口琴、葫芦丝等乐器;或在课间为同学们播放民乐、轻音乐等视频。
四.学生评价
17级地质工程专业徐文静
陈老师在课堂上充满热情,讲课成熟老练,声音清晰洪亮,时间掌控很好,经常与学生交流,课堂互动性很高。课前、课间表演才艺,增添课堂风趣;课中穿插诗词,引经据典;课堂小结以一首藏头诗结尾,深感中华诗词的魅力,耳濡目染,深受熏陶。
17级地质专业田红艳
陈老师在学习通上传的录播视频、课程有关视频、诗词赏析、藏头诗课程小结、课堂检测、章节测试都是很用心准备的,力求课堂丰富多彩。在课后,大家咨询陈老师有关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他总是及时耐心地回答,陈老师棒棒的!
开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负责人:刘亦晴
教学感悟:让学生学会理性看待西方治理范式,更好理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青年的文化、民族和制度自信是课程思政的最高目标,也是每一个专业课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是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于2018年获批学校首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项目,并入选江西省高校首批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两年来,秉持“立德树人”理念,通过8个教学班级(252名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创设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驱动教学法”,线上线下构建学生学习主体。通过结合热点事件,开展主题讨论、专业知识拓展、引申思考、思政内容小调查、小组PK等活动,将德育元素融入课堂理论教学。注重“课程思政”教学的高度、深度和温度,推进高质量的“课堂革命”。
二.案例展示
一、设计链条式教学内容,避免碎片化和随意化
读懂学生才能避免教学“目中无人”,深耕教学内容才能避免教学“剑走偏锋”。课程经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课堂调查等途径,提炼出大学生关注点高的热点事件,如改革开放40年成就背后的密码、中美贸易战、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新冠疫情等,采用整体链条方法将学生的关注点统一嵌入到课程教学设计之中。
以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课程及时将该事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当中,采用整体链条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新冠疫情融入《国际贸易》课程整体设计框架
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高度和深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社会事件宏大,专业课教师需深耕各类经典资料和文献,洞察背后逻辑,从专业视角进行深度解读,提升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底气。课程以新冠疫情为契机,以疫情中的问题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起点,与具体的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融合,设计逻辑递进问题链激发学生求知欲,采用层层追问方式剖析破解问题锁链,深入浅出地将专业学理和家国情怀结合,以理论逻辑力量吸引和征服学生,提升课堂的高度和深度。部分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教学场景如下图所示。
图:课程思政“无缝嵌入”教学场景
三、强化课程思政教学的互动与共鸣
疫情下的线上教学,跨越时空教学形式多样,线上教学方式灵活,数据易得,可以重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可能。
通过线上线下提供多场景化教学,强化在线互动、小调查、抢答、选人、投票评分、分组任务、弹幕提问和解答、线上讨论、作业互评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趣味结合,让学生成为课程思政学习的主体,从知识学习提升到生活、生命层面,从原有的学习共同体转化为价值共同体,将知识学习与社会问题、价值引领无缝对接,学生参与度高,还能引发学生心灵触动和情感共鸣,达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教学效果,润物无声。
三.学生评价
17级电子商务专业李少林
老师讲授仔细,内容充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弥补线上教学的短板,让我们能安心地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认真学习。同时,授课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还会穿插思政目标,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17级电子商务专业王巧
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学习有难度,但是老师准备的录播视频有利于知识的摄入,视频中的讲解以及课后作业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这门课很实用,不仅学到很多专业知识,而且在一些时事讨论中拓展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江西理工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贯穿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广大专业课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实现“春风化雨”的育人成效。
往期推荐
2020年江西理工大学普通专升本招生简章(附招生专业、科目、考纲)
-江西理工大学官方微信-
-JXUST1958-
萱萱微信丨xxxxuan_520
编辑 | 邱胜龙
审核丨祝绳健
主编丨李紫晴
责编丨朱贤凌
联系、加入我们 | QQ468013843
投稿邮箱 | jxust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