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赞!科研捷报频传!

骄傲的 江西理工大学 2021-10-07



兢兢业业

成就科研硕果

勤勤恳恳

增添江理荣光

最近江理科研人捷报频传

一起来看看吧




我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




近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文《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立项的通知》(国科高发计字【2020】40号),由我校软件工程学院[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南昌)]院长黄学雨团队牵头申报的“离子型稀土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编号:2020YFB1713700,项目经费总经费3133万,其中中央财政经费733万,实施周期3年。



离子型稀土是我国重要资源,通过“离子型稀土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对以赣州市为核心产区的离子型稀土产业实现高效生产、绿色生产有重要价值,对稀土产业整体智能化提升有重要示范作用,对赣州市(原赣南苏区)经济转型发展有现实意义。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双双荣获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24次年会暨渝沪湘高校科技期刊论坛于近日在重庆举行。会议发布了2020年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荣誉的遴选结果,其中,我校主办的《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双双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会上,中宣部出版局正局级巡视员刘建生、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重庆市市委宣传部巡视员左图强分别致辞,并强调期刊是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高校期刊更是承载着推进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本次论坛还分设有包括“青年工作委员分论坛”“学术诚信与版权工作委员会分论坛”“医学期刊专业委员会分论坛”“师范期刊专业委员会分论坛”“技术类期刊专业委员会分论坛”“农业期刊专业委员会分论坛”等8个分论坛及工作会议,针对不同类型的期刊进行高质量的研讨与交流。



会议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联合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专委会、湖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共同举办,旨在共话高校科技期刊创新发展之路,共谋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之策,加强期刊集群化、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建设,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我校喜获10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决定表彰和奖励在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我校共有10个项目获奖,其中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同时获2项一等奖,实现连续5年获该奖项一等奖,获奖质量与数量创历史新高。






我校40篇论文获评省级

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江西省教育厅联合下发文件《关于2019年全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的通知》(赣学位[2020]4号)。我校共有40篇被评为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批总数居全省第四,比2018年获批的28篇提高了近43%。


2019年我校共推荐41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评,其中《氟化物体系熔盐电解制备稀土铝铜中间合金及其机理研究》博士论文1篇和《“互联网+”条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等硕士学位论文40篇,最终1篇博士学位论文和39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总通过率为97.6%,创历史最好成绩。具体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如下:







我校7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荣获2020年度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论文奖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公布了2020年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评审结果,我校申报的7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均荣获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分别是《纳米晶Ce-Fe-B 基磁体的制备、结构和性能调控》(博士毕业生江庆政,指导教师:钟震晨);《Cu-(0.5~0.6)Cr-xZr合金“成分-工艺-组织-性能”构效关系研究》(硕士毕业生陈金水,指导教师:杨斌);《协同脉冲放电De-NOx钙钛矿型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性能研究》(硕士毕业生甘青青,指导教师:董冰岩);《稀土离子掺杂SrLu2O4上转换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硕士毕业生刘松彬,指导教师:叶信宇);《新型Mn4+掺杂稀土氟化物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形貌及其发光性能研究》(硕士毕业生明红,指导教师:叶信宇);《铜铅锌硫化矿物表面氧化行为及对高分子抑制剂抑制行为的影响研究》(硕士毕业生彭金秀,指导教师:冯博);《基于V型双苯并咪唑苯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构筑与性质研究》(硕士毕业生姚姝莉,指导教师:刘遂军)。


据悉,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论文奖旨在表彰有色金属行业研究生优秀成果,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该奖项申报条件严苛,评选过程规范。每篇论文均要经过资格审查、通讯评审、现场答辩等各个环节,做到了优中选优。




我校科研团队成果在

《Adv. Mater.》上发表




近日,我校材料冶金化学学部碳纳米材料及器件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7.398)发表研究论文,题为“A dendrite-free lithium/carbon nanotube hybrid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我校18级硕士研究生王志勇为论文第一作者,尹艳红副教授、吴子平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江西理工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创新地提出一种通过控制温度场使熔融态锂金属向上爬升浸润碳纳米管膜的策略,为液态金属与无机薄膜实现直接浸润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一般液态金属往往具有较大的表面能,无机非金属薄膜表面能相对较低,因而液态金属较难润湿无机非金属薄膜。湿润性除了由液态和被润湿固态的表面能所决定之外,还与体系温度场、热力学与动力学条件有关。在这项工作中,作者通过构建温度场,得到合适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为熔融态锂金属提供快速向上爬升的动力,灌注到上部的碳纳米管膜网络中。



一般认为液态锂金属在重力作用下,会浸润到下部的碳纳米材料内部。本研究发现:液态锂金属主动向上运动,浸润到上部的膜内。其热力学趋势是在过冷度条件下,熔融态锂金属在上部碳纳米管膜上存在一个负的吉布斯自由能;其驱动力来自于碳纳米管膜内气压变化的压力差,进而推动液态锂金属沿碳纳米管束发生凝固结晶,实现浸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w3215x5ofrj

300℃下液态锂金属向碳纳米管膜的直接灌注过程


图为液态锂金属沿碳纳米管束发生凝固结晶生长过程及机理


液态锂与碳纳米管膜间的直接杂化,极大发挥了碳基材料分散电流密度的作用。制备的锂/碳纳米管膜杂化负极在对称电池40 mA cm-2的超高电流密度条件下,可实现2000圈稳定循环。在碳纳米管的“分流”作用下,锂离子均匀地沉积剥离,有效抑制了锂枝晶和死锂的形成,提升了锂金属电池的安全性。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6702




我校科研团队在国际数学

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日前,软件工程学院教师伍晓顺博士在国际数学顶级学术期刊《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中科院SCI期刊分区1区)发表学术论文《Measuring full static displacements of cable domes based only on limited tested locations》。


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响应扩展的大跨空间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研究》(编号:51868026)资助。论文针对索穹顶结构节点数量众多但静力测试的测点数量有限这一突出矛盾,采用贡献特征向量对静力位移进行近似线性表达的方法来实现此类结构的静力位移扩展。论文巧妙地将全自由度静力位移测量问题转化为少数贡献特征向量的组合系数测量问题,并以最大化Fisher信息矩阵的行列式作为优化目标,在完成有限测点位置优化的同时实现组合系数的无偏估计。研究成果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对于完善大跨空间结构的静力测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伍晓顺博士是学院土木水利学科点负责人,我校2019-2020年度青年科技标兵,主要从事大跨空间结构、结构健康监测和工程抗震方面的研究,目前共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7904X19305062




我校科研团队成果在能源领域权威期刊发表




近日,我校材料冶金化学学部碳纳米材料及器件团队师生基于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柔性器件研究,在国际权威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影响因子16.280)发表综述论文,题为“ Advanced carbon nanomaterials for state-of-the-art flexible supercapacitors ”。


江西理工大学为论文完成单位,我校19级硕士研究生谢萍为第一作者,刘先斌副教授和吴子平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由于碳纳米材料独特的几何特性及电子结构,其展示出优异的电子迁移速率、比表面积、力学性能等物理/化学特性,因此在电子信息、智能穿戴、绿色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和安全稳定的储能器件,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柔性化、微型化、功能化及智能集成化是超级电容器储能器件的发展方向。



本论文基于团队前期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纤维、薄膜及蓬松体等宏观材料的组装机理进行解析,建立碳纳米结构-物理/化学特性间的构效关系。并对其在一维纤维、二维薄膜及可折叠、可拉伸、微型与图案化、自愈合等功能化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后提出基于表/界面组装及其电子/离子传输机制在碳基柔性器件中的重要作用。


该成果得到国家博士后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校清江人才计划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05829720304748




志存高远,责任为先

我校教师和学子潜心科研

取得累累硕果

望再创辉煌

勇得佳绩!



明天-2℃想看雪?安排!

过过过!这份备考攻略真的不能错过!

548881!


-江西理工大学官方微信-

-JXUST1958-萱萱微信丨xxxxuan_520

图文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官网 
编辑 | 时宏岩
值班编辑 | 危岗 廖梦琦

初审 | 祝绳健 廖梦琦
复审 | 陈琰
终审 | 余夏静

联系、加入我们 | QQ468013843投稿邮箱 | jxustxmt@163.com


一起为优秀的江理人点赞(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