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生命与见证:从财主与拉撒路的比喻看爱心与福音
基督徒的生命与见证:
从财主与拉撒路的比喻看爱心与福音
路加福音十六章19-31
引言
一个精彩的故事往往不是平铺直叙的方式,它会有很多的转折和冲突,由此才能调动读者的情绪,尤其是出乎一般人意料的结局,令人惊讶或惊喜,却又合乎常理,让人感叹:原来如此、本该如此,这才是精彩的故事。
主耶稣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祂一生中的许多教导都是用故事、比喻的形式来阐明的。在主耶稣所讲的众多比喻当中,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是较为出名的一个,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比喻是四个‘两阶段’比喻之一,两段经文之间的翻转、对比,让人非常震撼。也由此引发读者深度的思考。
经文前后两部分的上下文分别阐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财富运用的审判;神话语的能力。
一、富足或贫穷并非与神关系的温度计:
两段经文都有一条很明显的分界线:前部分,现实世界中,‘门’是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一个门里,一个门外);对应死后世界的‘深渊’(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那头)。
门口的拉撒路凄惨度日,望着里面的财主整日奢华宴乐;相反,在死后的世界,深渊的一边财主悲惨度日,而拉撒路得享安逸与尊荣。
对于犹太人而言,躺在亚伯拉罕怀里表示与这位先祖亲密的关系,代表了极大的福气,预示着末世的筵席,拉撒路坐在极靠近亚伯拉罕的位置。
两个故事之间的对称还有很多,例如拉撒路和财主都忍受着痛苦,并且都徒劳无功地渴望一点东西能减轻痛苦;财主与亚伯拉罕都说了三句话,并且加在一起都是六十九个字;而亚伯拉罕对于财主的反应极其冷淡,一如财主对于拉撒路的态度。
这么多对衬的地方,使得整个比喻形成很大的反差,让人惊奇不已。
在比喻的前半部分,描写了财主的富裕、奢侈、宴乐的享受,以及拉撒路的凄惨,两者本身就形成了很大的对比:
1.财主:当代历史文献表明,紫色袍和细麻布是奢华生活的记号,尤其吻合以财富为傲的人,和王宫贵族的穿着方式。因为必须从海蜗牛中取得最好的染料,过程非常艰难。紫色是一种稀有、昂贵的颜色。
2.拉撒路:浑身生疮,有狗来舔他的疮,这即表明了他得凄惨,同时对于犹太人而言,在礼仪上拉撒路起码有两件事是沾染了污秽,不洁净了。狗也并非帮助拉撒路除去脓疮的家养宠物,而是到处流浪、觅食的食腐动物。突出拉撒路濒死的惨状。
财富和宴乐是人类追求的重心,而狗、疮表明拉撒路的不洁净,是以色列人所厌恶的。
并且他们俩人死后也有很大的差异,财主死后有葬礼,而拉撒路死后显然并没有人替他举办葬礼。在古代社会葬礼十分重要,对犹太人而言更是如此,中国人也强调:入土为安!倘若一个人没有被掩埋、没有举行葬礼,被抛尸荒野,只有被野狗啃食的命运,这是受到了神咒诅的记号。让人联想起前文舔拉撒路身上疮的狗,表明拉撒路被放在财主门前的时候,已经濒临死亡了。
前半部分,按以色列人常有的观点,一定会认为这个富足的财主是蒙神祝福的,但是他却下了地狱,这虽然让人惊讶,出乎意料,但还在接受范围内,因为这个财主也许有什么隐藏的恶。而不洁净、死后都没有埋葬的拉撒路,在以色列人宗教观念中一定是受到了神的咒诅的拉撒路,却上了天堂,甚至还躺卧在他们祖宗亚伯拉罕的怀里,这就让人完全无法理解了!
在耶稣所有的比喻中,唯一有名字的就是‘拉撒路’和‘亚伯拉罕’,亚伯拉罕我们当然非常熟悉。但是拉撒路是谁?为什么只有他有名字?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有人以为这里的拉撒路是约翰福音十一章中复活的拉撒路,但很明显是错误的。约翰福音死里复活的拉撒路,不仅有亲人,而且死后有埋葬的地方,并且他们的家庭一直接待主耶稣和他的门徒,显然较为富裕,不太可能是这个在财主门口乞讨等死的拉撒路。
那么为什么主耶稣的比喻中,特别提到这个乞丐的名字呢?不论是否有特殊原因,单拉撒路这个名字就已经有很重要的信息,拉撒路是希伯来文‘以利以谢’的缩写,意思是‘神帮助’。再结合拉撒路死后被接到亚伯拉罕怀里的事实,读者显然明白,主耶稣所要表达的重要主题之一:否定了拉撒路生前的状态是因为神的咒诅,拉撒路又贫穷、又悲惨,但神仍然与他同在、站在他这一边,
有关财主和拉撒路死后结局的逆转,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财主下到阴间、拉撒路被带到亚伯拉罕的怀里。这个比喻最让人困扰的就是审判的依据。难道单纯就是因为一个穷、一个富?
作者没有交代明确的审判依据,而是用一种‘突然’性的转折,很明显是故意的,这个刹车来的如此急,以至于大多数听众都‘翻车’了。尤其是当代听众以色列人,都以为财主是蒙神赐福,拉撒路是受到咒诅的情况下,这个结局一定是让他们难以接受的。
我们需要了解,比喻是小品文,不是系统神学,主耶稣没有清楚的解释审判的依据,因此我们不应当胡乱猜测:例如拉撒路是因为高尚的道德操守、坚定的信心等,这些很明显都不是比喻的重点。比喻的重点在于透过突兀的转折,告诉我们不论现实多么凄惨,并不表明就是神的咒诅;而现实的财富、享乐,也并不一定是神的赐福。
我们不应当错误的把注意力放在,猜测为何拉撒路会有如此好运上,至于财主为何会受到审判,透过上下文我们倒是可以了解一部分:财主对穷人的漠视,证明了他的不义,财主希望他的弟兄悔改表明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但这并不是财主下地狱的全部理由(因为比喻不是系统神学)。
对于以色列人而言,不怜悯穷人,特别是自己民族的人,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同一个民族,更是拥有同样的信仰,在以色列人的宗教和律法中,帮助自己的弟兄、怜悯穷人是每一个以色列人的义务、责任,所以不论他们实际做的怎么样,在听故事、八卦的时候,当他们发现财主最终下了地狱,一定会认为,或者起码是在观念上判断出,这个财主的错误在于不怜悯自己的弟兄拉撒路。
并且,即使是到了地狱,财主所想到的也只是自己,自己的弟兄,他忽视了拉撒路也是他应当关心的对象。(创世纪四9,我岂是看守我兄弟的吗?)。
这个比喻的目的并非单纯指责富人或抬高贫穷,目的乃是针对有钱人忽略穷人所提出的警告。比喻的结局是开放式的:这五个弟兄会悔改吗?这也应该是读者问自己的问题!
二、看见你门口的拉撒路:滥用财富的审判
财富本身并非罪恶,罪恶的是滥用财富的人。
有人以为拉撒路是乞丐所以上天堂,财主有钱所以下地狱,再联想起主耶稣说‘有钱的人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所以就判断‘有钱’本身就是罪恶的。所有地主、老财、资本家都是万恶的!
这么说的人实在是闭着眼睛读经,因为这段经文除了拉撒路跟财主还有一个角色,而且发言还是最多的:‘亚伯拉罕’,请问亚伯拉罕是乞丐、要饭的吗?还是穷的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农呢?亚伯拉罕是个大财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整本圣经当中,唯有亚伯拉罕被神称为朋友!甚至以至于神要审判索多玛、蛾摩拉以先,觉得自己应该先跟朋友打个招呼,不然会有失礼数。弟兄姊妹,这是何等大大荣耀?
还有人认为有钱本身是罪吗?大卫呢?约伯呢?甚至马可、吕底亚、腓利门,都是新约有名的富有之人,但他们也都是敬虔爱神的人。
钱财不是罪,有罪的是用钱的方式,是没有怜悯弟兄的心。
认为有钱就是错误,或者穷人就是正义,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口号,不是圣经的教训。
同样的道理:地上的成功、财富,并不表明这个人属灵上就是蒙神赐福的敬虔人!
安波罗修警告我们:不可圣化一切的贫穷,也不可丑化一切的财富。
这个提醒十分合理,又迫切重要。贫穷本身不代表罪恶、咒诅,但贫穷也非来自上帝的礼物,乃是必须被解决的问题,甚至很可能来自犯罪的恶果(赌博、吸毒、懒惰),当然不是绝对的。但这也不仅仅是贫穷者的问题,也是富人的责任。基督徒应当努力去解决贫穷的问题,不仅仅是自己的贫穷,更是周围之人的贫穷,而不是理所当然的安慰别人‘贫穷是福气,你好好享受吧’。
富足与丰富,本身是美好的,也很可能确实是神的赐福、恩典,是努力工作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但我们也需要留心,正如这个比喻所带给我们的‘巨大落差’,财富也可能是许多邪恶的遮羞布。这个比喻抨击了那些‘看不见贫穷、不怜悯苦难者’的财富;责备那些财富只为我所用,而不是对神、对他人有责任的财富观。
这个比喻绝不是让贫穷人成为理所当然接受施舍的‘鸦片’,但是它阐明了‘穷人与富人也是弟兄姊妹’,特别是贫穷与财富仅有一门之隔的并列对比,是令人(也令神)无法容忍的。
财主门口坐着的拉撒路,门里门外,都是以色列人,彼此称为弟兄,却有着天差地别的景况。这是对每一个基督徒的提醒,特别是在今天财富差距不断拉大,不同国家、地区生活差距惊人的年代。正如主耶稣问西门‘你看见这女人吗?’(路七44),想象着主耶稣问我们每一个人:‘你看见这拉撒路吗?’。
正如主耶稣所应许,哪怕我们再微小的善举,都算做在主耶稣的身上,必被纪念,而我们忽视、拒绝的每一个我们有能力,可以帮助、怜悯的人,都是在拒绝主耶稣基督。
看见‘拉撒路’本身就是基督徒的恩赐,加以回应的意愿、能力,更是我们身为真基督徒的特征。我们很难传一个不怜悯穷人、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福音。福音本身就包含着‘牺牲、怜悯与爱’,是神爱的彰显(约翰福音三16,约壹四8-9)。
但真实的福音并不是依靠我们自己的行为、爱心来成就(这只是真基督徒必然带有的特征),乃是单靠神的话、神的能力。两者之间的差异犹如深渊的两边,绝无交涉的可能。
三、天堂和地狱,有关明白神旨意的两种看法
如果说十六章19-26节,是责备那些‘忽视贫穷’‘财富为我所用’的富人。提醒每一个基督徒都应当看见自己‘门口的拉撒路’。
那么十六章27-31节的经文就显得耐人寻味了,因为这段信息本身,与财富并没有多大关系。显得很突兀,似乎太过离题。
但是它却是对前面部分很好的补充和约束。我之所以用‘约束’这个词,实在是因为我们的软弱和有限,太容易误解、滥用神的话。
从财主与亚伯拉罕的最后两轮对话当中,我们看到他们所讨论的问题是有关‘悔改、见证和神的话’。信息当中,财主体会到地狱的痛苦,因此不希望自己的五个弟兄也跟他一样受到审判,希望他们能够悔改。
所以故事发展到这里显得十分吊诡,让我们非常惊奇的是,居然从地狱当中发出了‘传福音、悔改信息’的请求,并且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听起来还非常不错,这就好比魔鬼苦苦规劝基督徒要抓紧传福音,并且提供快速领人信耶稣的办法,这一定让读者膛目结舌(你读到这里的时候感到惊讶了吗?)。
按道理这应该让那些属神的人,羞愧万分,赶紧行动起来,但是我们却发现亚伯拉罕对此无动于衷,他的回应相当冷淡。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详细的看看他们的对话。
第一轮对话中:
1.财主提出(来自地狱的传福音建议),让亚伯拉罕怀里的拉撒路复活,他希望透过拉撒路死里复活的神迹,以及拉撒路死亡后经历的见证,来感化自己的五个兄弟。财主相信,只要有神迹和特殊经历的见证,就一定能吸引人信神。
所以,已经获得属天身份的拉撒路,只要愿意去为神做见证,就一定能帮助别人信神,言下之意倘若拉撒路不愿意回到地上,他要对那五个兄弟不信神、不悔改负一定的责任。可以想像将来如果那五兄弟也下了地狱,拉撒路一定要被他们六兄弟狠狠的控告一番。
而天上:亚伯拉罕的观点,非常明确,神迹、见证都只是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有神的话已经足够提醒、教导那些人悔改,让他们明白神的心意。
对此财主并不死心,他继续发言想要说服亚伯拉罕:
2.地狱中的财主强调,光有神的话还不够。特别留心财主的用词‘我祖啊’,这个词使得双方身份上立马亲近很多,似乎财主也是一片好心,紧接着财主的回答‘不是的’,完全否定了亚伯拉罕的观点:神的话是足够的,他的意思非常明显:光有神的话,是不够让人悔改的,还必须要有伟大的神迹奇事才能吸引人、要有基督徒美好的见证才能领人悔改。
而对于财主看似好心、亲密的谏言,亚伯拉罕的回应更加冷淡了,他再次强调,神的话是充分的、足够的,倘若他们不信神的话,再多神迹奇事,也无济于事!
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唐纳.班豪斯’的一个猜想:他说倘若魔鬼完全掌权一个城市,你想会是什么景况?酗酒、赌博、色情、凶杀充斥着整个城市?不是的,整个城市充满着友爱、谦让、和睦、包容,所有酒吧都关门大吉、色情行业被完全禁止,每到礼拜天,全镇所有商店关门,上到老人、下到孩子,每个人都衣装整洁的准时来到教会参加礼拜,然后再相互问安、祝福中散去。只是他们从来不会传讲基督,不会为神的‘道’作见证!
弟兄姊妹,亚伯拉罕与财主的两段对话给我们有什么样的提醒呢?我们是否有思考过,吸引人信主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好行为、爱心?神迹、医治、财富的见证?还是:神的话语、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本身?
很多教会:吃的、喝的、好玩的,确实吸引很多人,但是他们到底来教会是追求什么呢?他们真的感恩吗?如果你的目的是用这些勾引人来教会,骗他们信耶稣,今天的人都很聪明,他们不会感谢你的。吃饱、喝足,还会挑三拣四,因为他知道你给他吃、喝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信耶稣,大家各取所需,他为什么要感谢你呢?
我当然不是反对弟兄姊妹在饭桌、球场、公园传福音,但是倘若我们告诉别人的是一个派对、聚餐,等别人来了才发现原来是教会的一场布道会,这与鸿门宴有多大差别呢?
很多弟兄姊妹,甚至是传道人,一再强调基督徒‘爱心’的重要性,要有‘爱心’确实是我们需要一再反省的事情,就像这个比喻的上半部分的提醒,但是‘爱心’并不是我们传福音的工具,服事人的目的倘若简简单单的变成让别人加入教会,这还是真正的爱心吗?
这种爱心不见得是假的,但一定是偏颇的,他会更多的强调对‘非基督徒’的爱,而忽略了我们更有责任、更应当看重的‘弟兄姊妹’‘家人之间’的彼此相爱!而他们对非基督徒的爱也是有限甚至是暂时的,等到你成为基督徒了,这种爱心、忍耐就停止了,因为他会立马要求你像他一样去爱别的非基督徒,而不要想再从基督徒群体当中获得多少‘爱’。
这种‘爱’确实可以吸引很多非基督徒来,但是等到他们成为基督徒,或者之前那个‘爱’他们的人离开了,看似热闹、复兴的教会,立马就会衰弱、萎缩,因为吸引他们来到教会,甚至成为基督徒的,并不是神的话,并不是耶稣基督,而是那些‘爱他们’的人,是那些人的爱心、好行为,所以当他们感受不到这种‘爱心’、‘关心’、‘帮助’之后,就自然而然的离开教会、甚至不信了。
本质上来说他们一开始就不是真正的相信神,相信耶稣基督,乃是在追求感受的满足。
弟兄姊妹,什么时候我们把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爱,变成了让人信耶稣的工具?
难道别人不信我们就不该爱他们吗?我们爱他们不是简简单单因为他们是神的形象?
难道我们传福音不靠这些就传不了了吗?难道传福音单单靠着‘神的话语’还不够有能力吗?
这个比喻很好的提醒我们,不应当把传福音跟爱心相混淆。传福音是我们的责任,当然也应当以爱心为出发,但就是简简单单的传福音;
爱心、服事,是基督徒生命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为着吸引人加入教会的手段。
否则我们爱别人该有多累啊!该有多少怨言,怎么我这么爱这个人,他还不信主!或者,这个人信主多亏了我的爱心!这样的人即使表面信了耶稣,也很可能只是信了‘你的好行为、爱心’。
人心之所以会转变,我们之所以能悔改,并非任何一个人的行为有多么美善,也不是传讲的人有任何的本事,乃是因为神的话语当中带着神的能力,正如祂在起初借着‘话语’创造了天地(创一3)、治理世界(诗一四七15-18),他话语的能力并不受人软弱的辖制(腓一18)。从来没有哪个宗教,将神和神的话语放在同等的地位,唯独基督教,约翰从神那里领受最为深奥的启示:‘道就是神’、基督就是‘道成了肉身’。神的话语与神自己是不可分割的,句句带着祂自己的能力。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难道神的话语还不够,还需要我们的好行为、爱心来帮祂一把吗?正如亚伯拉罕所说:有神的话就足够了!不论是认识神、明白神的心意。
结语
这个比喻并不是要告诉我们‘贫穷就是正义’,或者‘富足就是罪’。
它乃是提醒我们这些基督徒们,是否看见自己身边、门口的‘拉撒路’,我们是否无动于衷?真基督徒的生命,应当流露出怜悯、爱心的芳香来。
这个比喻也提醒我们,任何人倘若不信神的话,倘若神的话不能使他们悔改,再了不起的神迹,再多的怜悯、施舍,都没有办法使一个人悔改。
倘若我们的行为、爱心,吸引一个人来亲近神,这当然是好的,我也为你感谢神!
但什么时候,我们想要以爱心、好行为、神迹奇事、个人见证,作为领人信耶稣的必要元素,什么时候,地狱就开始了庆祝,因为我们听从了地狱的建议,而放弃了亚伯拉罕、属天的观念。
四年前我在柬埔寨金边的一次宣教经历,第一次跟第一次见面的人传福音,很紧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就是按照圣经的话,把基督教的福音做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重复,甚至就像教科书一样的背诵,但是短短的十五分钟,对方居然流泪决志,这也是我第一次带人做决志祷告。从那以后,我真实的认识到,领人信主的不是我们的好行为,也不是我们的口才,是神自己。正如约翰福音六章44节所说‘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来的’。我们能够传福音、透过好行为见证主,本身就是神的恩典,是每一个基督徒原本就当有的生命。
所以,爱心、怜悯乃是每一个基督徒应当操练、时时警醒的生命特质,而非我们传福音的工具,或引人来教会、相信神的手段。真正吸引人归向神的只有‘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自己!使人悔改的也只有神自己,借着祂那满有能力的话语!
倘若我们希望自己的亲人、孩子、朋友相信耶稣,就抛开那些虚伪的手段,单单依靠神的话语;
让我们对妻子的爱、对丈夫的顺服,对朋友亲人的包容、忍耐、尊重,简单的因着基督生命的流露,而不是要以此吸引人相信耶稣的手段!
🔚
扫描二维码即可向作者转账
奉献支持并感谢作者的服事
版权申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至其他网络平台,
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留文章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