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开学了,家长们要注意这5件事

打浦桥 2023-02-20


2月15日上海中小学就正式开学了,作为疫情结束后第一个新学期,家长们肯定也发现了这个学开得没有那么顺利。

孩子们依然晚上不肯睡早上起不来;害怕回学校,还想上网课;年龄小的孩子可能还会有哭闹……

这时候家长们难免焦虑了:神兽归笼有困难,咋整?

其实,开学出现这些状况,是非常正常。
有调查发现,孩子们的心理状态普遍受到三年疫情影响,低年龄段的孩子更为明显。另一项针对华东地区的学生的调查则发现,超过60%孩子担心课程跟不上、将近50%的孩子害怕上学,还有很多孩子担心不适应重启校园生活、担心和同学的交往这些担心在毕业班、重点学校的孩子们当中更明显。各种各样的担心有可能令孩子们出现“开学综合征”,比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头疼、拉肚子等等。

也就是说,开学的适应不良,是普遍存在的。若自家孩子有上述这些适应不良表现,家长不必过于担忧,采取适当的处理办法,可以帮助孩子排除困难。
 心理方面的调适

研究表明,积极教育能有效帮助孩子应对再次进入校园的压力,并且获得成长。积极教育主要是使用一些方法帮学生提前掌握抵御痛苦的技能,帮助学生在压力下建立幸福感。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进行:

NO.1认知重评

认知重评是指,通过关注事情的不同方面,改变对眼前事情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发现,青少年常见的认知调整策略中,认知重评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因此,家长们可以协助孩子从不同角度看待开学这件事,以调整孩子对开学的认识和感受。


比如,孩子因为想到要规规矩矩地上课,感到返校非常痛苦。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看到返校可以带给孩子的快乐:可以见到一直想念的老师和同学,可以在操场上踢球,可以不用听爸爸妈妈念叨……这些可以勾出孩子对返校的向往,从而较顺利地接受返校。



NO.2

发现资源



长时间居家网课,乍然回到学校,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是很多学生焦虑和恐惧的主要来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可能遇到的困难,寻找孩子自身的优势和周围的资源,帮助孩子降低不确定感,增加可控感


如何寻找孩子自身的优势呢?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过去遇到困难时,他是如何克服的,肯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的智慧和努力,和孩子一起找出他身上有利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并讨论这些如何帮助他克服眼前的困难。


你们也可以一起寻找周围的资源,针对不同的困难,列明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害怕学习跟不上,那么有一点点害怕的科目,可以看书预习,感到很害怕的科目,是不是找个辅导班或家教等等。注意,重点是要和孩子一起讨论,而不是家长替孩子决定。


行为方面的调适
NO.1调整生活作息

网课时代省掉了交通时间,孩子的睡眠时间相对来说多一些,返校以后早上起床时间势必要提前。因此调整作息时间是必须的。


建议家长和孩子在开学前提前一段时间(1-2周)开始循序渐进地调整作息,比如每2-3天提提前15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休息和起床。


和孩子一起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也很必要,包括适宜的光线、安静的环境,上床前一个小时不进行剧烈运动、不做兴奋的事。


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制定新学期食谱,宜清淡易消化,假期里吃的甜食、油腻的东西可以停一停了。调整饮食有助于孩子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NO.2

调整生活内容



有研究表明,在开学前进行体育锻炼、和他人频繁交流的孩子,开学的困难程度会降低;玩电脑游戏的孩子,则表现出更高的心理问题。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调整生活内容,比如:

1.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游戏的时间;

2.和孩子在一起时手机静音,或拿出视线范围;

3.和孩子一起练习“每天少用手机十分钟”,用这个时间一起做别的事;

4.带孩子外出散步、运动:运动本身也有利于排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5.鼓励孩子和他人开展线下的、合作性的活动。


NO.3

家长应避免的雷区



开学对家长来说也是个挑战,这段时间事务繁杂、自己的生活节奏也要更改,因此难免急躁,没那么多耐心应付孩子。但越是这种时候,家长们越要稳住自己。给亲子双方时间和机会去调适,困难就会变成暂时的。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困难反而会存在更久

以下这些雷区,是家长们需要避免的:

忽视孩子的感受:别人都能去,你怎么这么多事儿

恐吓孩子:我们说话你不听,回学校有老师收拾你

对孩子施加压力:新学期你要好好努力哦,上学期你没有考到第一,这学期一定要考第一啦

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你可不能有问题,你要是有问题了爸爸/妈妈管不了啊


在这种时候,家长们要做的,其实只是信任和坚定:信任孩子可以适应返校生活,坚定地和孩子一起面对他遇到的困难。前文那些方法,都是家长们可以尝试的。


但是,如果发现开学两周了,孩子还是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并且出现明显的行为退缩(比如从迟到变成不去学校)、严重的情绪问题(比如不受控的大哭大闹、冲动打人)、人际交往困难,请记得一定向专业人员、专业机构求助,及时发现风险,给孩子更专业的帮助。

来源:黄浦民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