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傅幻石先生讲述华夏文字的故事

2016-04-09 香港商报 陈琳 寰球傅氏

2016-02-03 凤凰山人 傅幻石




香港商报记者——陈琳报导


    初见傅幻石先生,他正在与笔者的老师聊天,一见面就被他的气质感染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身上没有一丝大家的架势。要说他的特殊之处,便是那半长的头发与他那孩童般的笑容,纯净的没有一丝杂质。

   

    生不狂怪正道春秋


    傅幻石生于1957年的陕西汉阴。汉阴地处秦巴腹地,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地方,养育出了傅幻石这位艺术天才。上天给予他亲近自然、领悟自然的禀性;也赋予他苦苦追寻与坚忍不拔的毅力,始终带着朝圣般的虔诚之心,恪守着创作书画艺术精神的家园。


傅幻石自幼练习书画,在孩童时代便已显现出他的书画天分。先生告诉笔者,在上小学及初中时就在班里、学校里的黑板报、画挿图,写报头。他也很自豪的说,他的字老师都说漂亮。也许是老师的鼓励、也许是对艺术的执着让傅先生开始了书画之路。傅先生书法受益于恩师刘暘光先生,并且得到恩师饱经沧桑的书法艺术精髓,国画师从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石鲁先生。


提及两位恩师,傅幻石说,两位师长在“文革”中吃尽了苦头,但他们在逆境中从未丧失信心,砚田耕耘从未停辍,从未放弃对真善的追求。若说两位恩师对他影响最大的便是对人格的坚守,“艺品如人品,从艺先做人,人格低下,艺品则低下”是两位恩师为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恩师刘暘光曾题字:“百年人物存公论,四海虚名只汗颜。”作为鞭策与鼓励幻石在书画艺术之路的苦修目标。更是把石鲁老先生题赠的座右铭“生不狂怪,正道春秋”牢记于心。这也成为傅先生倾其一生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并把这种精神融于他的作品中。


笔者印象最深的便数那幅国画《六朝龙松》,虽没有亲临现场观摩,却也在电视杂志上目睹过其凛凛雄姿,那种磅礴大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将弹性力学构图运用到创作《六朝龙松》作品当中。将古松的盘根之无形的抓力,取四两压千斤之力学,根有多深树冠就有多宽之哲理,把画千年古松的“弹性力学构图”发挥到极致。


情系傅氏祖先


“我是在2005年4月初8,平陆县举办的傅說3340年诞辰日上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祖先在平陆”,傅幻石说道。也是在这次寻根问祖的活动上,傅幻石下定决心研究傅說,并把当做一生的使命。“每当研究遇到困惑之时,总能在平陆找到灵感”傅先生说道。


他告诉笔者,早在3300多年前,傅說贤圣就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說命》三篇,其中“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奉若天道,建邦设都。”即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武丁王“求萝得贤”复兴昌盛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也是道德文明文化的源起。也为后来老子追溯道与德的本源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信息。“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经典名句,是我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說命》三篇把殷商武丁中兴时代的文明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而在太原市2007年举办的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典礼上,身为傅氏子孙,傅幻石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那天晚上,傅先生更是在傅山先生纪念殿堂守灵一夜,感悟傅山先贤引领的山西父老乡亲精神家园曾经透闪过的“灵魂与精气神”所在。“傅山是几百年内傅氏家族中非常有名望的一位,他在晋祠修身养性,终成了仙风道骨。”


他对自己的先辈写下这样的评价:“浩然之气,博厚无极”。初见傅幻石先生,他正在与笔者的老师聊天,一见面就被他的气质感染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身上没有一丝大家的架势。要说他的特殊之处,便是那半长的头发与他那孩童般的笑容,纯净的没有一丝杂质。  

 

生不狂怪正道春秋


幻石生于1957年的陕西汉阴。汉阴地处秦巴腹地,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地方,养育出了傅幻石这位艺术天才。上天给予他亲近自然、领悟自然的禀性;也赋予他苦苦追寻与坚忍不拔的毅力,始终带着朝圣般的虔诚之心,恪守着创作书画艺术精神的家园。


傅幻石自幼练习书画,在孩童时代便已显现出他的书画天分。先生告诉笔者,在上小学及初中时就在班里、学校里的黑板报、画挿图,写报头。他也很自豪的说,他的字老师都说漂亮。也许是老师的鼓励、也许是对艺术的执着让傅先生开始了书画之路。傅先生书法受益于恩师刘暘光先生,并且得到恩师饱经沧桑的书法艺术精髓,国画师从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石鲁先生。


提及两位恩师,傅幻石说,两位师长在“文革”中吃尽了苦头,但他们在逆境中从未丧失信心,砚田耕耘从未停辍,从未放弃对真善的追求。若说两位恩师对他影响最大的便是对人格的坚守,“艺品如人品,从艺先做人,人格低下,艺品则低下”是两位恩师为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恩师刘暘光曾题字:“百年人物存公论,四海虚名只汗颜。”作为鞭策与鼓励幻石在书画艺术之路的苦修目标。更是把石鲁老先生题赠的座右铭“生不狂怪,正道春秋”牢记于心。这也成为傅先生倾其一生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并把这种精神融于他的作品中。


笔者印象最深的便数那幅国画《六朝龙松》,虽没有亲临现场观摩,却也在电视杂志上目睹过其凛凛雄姿,那种磅礴大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将弹性力学构图运用到创作《六朝龙松》作品当中。将古松的盘根之无形的抓力,取四两压千斤之力学,根有多深树冠就有多宽之哲理,把画千年古松的“弹性力学构图”发挥到极致。


情系傅氏祖先


“我是在2005年4月初8,平陆县举办的傅說3340年诞辰日上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祖先在平陆”,傅幻石说道。也是在这次寻根问祖的活动上,傅幻石下定决心研究傅說,并把当做一生的使命。“每当研究遇到困惑之时,总能在平陆找到灵感”傅先生说道。他告诉笔者,早在3300多年前,傅說贤圣就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說命》三篇,其中“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奉若天道,建邦设都。”即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武丁王“求萝得贤”复兴昌盛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也是道德文明文化的源起。也为后来老子追溯道与德的本源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信息。“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经典名句,是我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說命》三篇把殷商武丁中兴时代的文明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而在太原市2007年举办的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典礼上,身为傅氏子孙,傅幻石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那天晚上,傅先生更是在傅山先生纪念殿堂守灵一夜,感悟傅山先贤引领的山西父老乡亲精神家园曾经透闪过的“灵魂与精气神”所在。“傅山是几百年内傅氏家族中非常有名望的一位,他在晋祠修身养性,终成了仙风道骨。”他对自己的先辈写下这样的评价:“浩然之气,博厚无极”。



德:象形会意字。左边双人部首,意为人在行走之中。右边为“直”与“心”相合,表示人直行,遇到十字路口,人目视朝正前方看去,在心中寻找计划目标方向,并按既定方向穿过十字路口,一直奔向前方目标行走。从德字的象形会意可以看出,右边的大眼睛上方为十字,“十字”表示十方,即为目标方位,心中有目标,人行千里,心中必定要规划出自己行动之前的目标方向。


有了清楚的目标和方向,就不会走错路,或找不着目标,所以,只要人在出行以前,事先有准备,有方向目标指导,一定能找到自己心中的计划目标。


“德”字后来引伸为道德、品德,即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是每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生活和活动中进行思想的、政治的、维护社会秩序安定与和谐的道德教育要求。品德、公德、美德、贤德、医德、懿德、忠德、积德(行善)、厚德(载物)。总而言之,一个人的一生坚守的信念,也是人生五福的最高境界叫“怡德”。


 高:象形会意字,从字形上看,很像坐落在城门上的建筑亭阁。城门下有口,表示人从城门经过。本意是由下往上看到物象高低的比较,高台楼阁,超过一般高度的房屋,如二层、三层等,包括建筑宫殿,高大、高空、高原、高峰、高山、高举、高耸等。后来引伸为高明、高贵、高昂、高尚、高瞻、高见、高论、高寿、高潮、高温、高谈、高洁、高雅、高手、高价、高歌、高能、高堂、高徒、高等、高矮与低相互对应,在高的物象当中,均与人能穿行而过称之为高,人不能穿行通过较之为低。也比喻说:人心的境界高,品质高、修养高、道德高、胸怀博大,高瞻远瞩,高风亮节,山高水低,天高云淡,兴高釆烈,德高道善。华夏民族是世界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智慧创意象形文字并传承至今没有间断的民族。是远古先祖从三万余年前的燧皇在昆仑山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为山川百物命名,发现石斧工具,用燧石击石取火,用火熟食并用石斧工具开挖人工洞穴居住,改变了人与动物的明显区别。


象形文字的高字,即是燧皇遗传的智慧基因文字,天空与宇宙之高阔与人形成的对比,山峰与洞穴与生活居住的屋舍与人形成比较,这就是华夏先祖创造象形文字的文明信息,“高”字其真意为通行或容纳于宇宙天空之下所有的人。象形文字是智慧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基石。


道:象形会意字,从字形看可分三层意思:一层为天道,二层为地道,三层为人道。从其字形上分析,左边有人在前行,右边也有人在向前行走。再看中间的组合,上边为人之首,意为向上行走的人,人之头上为天,因为向上走比较艰难,不易行走,所以“首”是长着长寿眉的年高意坚的长者,比喻向上攀行之意。下边为人行走留下的脚印,人的脚底下为地,其意为人在出行时留下走过的脚印痕迹,指世间自然万物与人在密切生活环中所走过的路。


世间本无路,是因为人的出行才走出四通八达的路。华夏先祖用智慧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并把它们铸在青铜器铭文中,通过这种方式使传承下来


“道”字在《说文》中注解为:所行道也。道字在学术或者宗教的思想体系,道法、道学、道家、道教、修道与传道。又指:法则、规律、道德、道理、道义;路径方向;道路,志同道合;人们在道德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自然规律。


比如说:天道。它是华夏先祖在远古洪荒时代探秘天体宇宙日、月、星辰时人与大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是先祖们在自然生存环境中寻找到了宇宙天体星球运动时的变化规律,撑握了太阳与月亮交替升落的阴阳互动互补的规律,亦称天体运动的天理,也称“天道”。可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又如:地道。是通过天道对大自然的作用力与影响力所产生的气候变化,气温的升降,大自然万物也随气温变化而顺应时节,节气交替运转春去春又回,万事万物,兴衰更新,周而复始,江山依旧,地道永恒。


再比如说:人道。是因为地球上有了人类生存与活动轨迹才显示出所有“道”的光彩。如果地球上没有人的存在,那地球上一切的一切将毫无任何价值与意义。


人道,是华夏先祖在自然生活环中不断探索发现了自已该走的道,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可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远古华夏先祖们敬天尊地,他们用最真诚、最善良的心祭天祭地,感动天地,使苍天偏爱人的慈悲与发心,最终达到“天人感应,老天开眼”。


至此,人类不断修正自己过失的行为,效法天地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人类效仿天地为榜样,以道德为范本,修品德,行善道,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道”。


道法:指治理国家用的道家的自然方法,即是人与天道自然规律和谐统一,顺应自然的生存方法。道学;是中国乃至华夏远古时代探寻天道自然规律形成的哲理也有亘古不变的真理。如日月星辰之天道是运作永恒一切天地人和谐共存的道。春夏秋冬四季,每天十二时辰,十五天为一个时令节气,一年十二个月,为二十四个节气,还有六十甲子万年历,还有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和春节,这里面隐秘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天机。它是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哲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 50 30361 50 15287 0 0 2854 0 0:00:10 0:00:05 0:00:05 3019说:“道是哲理,是本源共体,也是大自然规律行成的基本原理,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谓“悟道正心”,亦是天地人和谐共存,互尊互敬的最高境界。人通过感悟不断的升华和超凡境界来成就万物生命不息的本源与永恒。真乃“道可道,非常道也”。


善:象形会意字。从象形字意分析可知,上面为羊形,下面左右分别是言。首先我们知道羊是食草动物,很温顺、很乖巧,对人很顺从,也不会对人有伤害,所以,远古先祖最初训化圈养的动物就是羊。其次羊是哺乳动物,小羊羔出世以后,发出的叫声与婴儿相似,羊字下边左右为言字,因为羊与人一样,属群居动物,言语是交流勾通,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信任的表达。如牧羊人、羊官也能通过他们的训养方式与羊群交流,听从人的指令,顺从人意。

尤其另人感悟的是小羊羔跪着吃奶的行为让人很受感动。先祖们以羊羔跪乳的善举,取意为孝顺善良,所以,人们称羊是吉祥物的象征,是上天赐与人类的神物,牠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巨大的财富。


先祖们遂把羊与言结合,创意为善字,并把善字作为人品德高尚的行为标准。华夏人类先祖给予羊是“和善”行为的代表,要求人心向善。并将善字引伸为;友善、亲善、和善、向善、善良、善从、善意、善心、善念、善行、善哉、善待、善德、善道、扬善、养善、积善、忠善、守善、贞善、真善、至善等等。善与慈悲本意互通,乐善好施,善有善报,从善如流,独善其身,眉清目善,尽善尽美,善始善终。


总而言之,人们把善与德的修为推崇到了人性修为的至尊至高的境界中,树立善性的人格形象与真善美的人格魅力,老祖先们的群体智慧创造出的象形文字信息,经久弥坚,更彰显了远古华夏先祖创造人类智慧文明的象形文字的神圣伟力。




长按扫描并关注“林州傅氏”傅老幾微信公众号,浏览更多内容。

                   

2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