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州打出“创新牌”,这些高大上的企业平台项目人才都来了!

温州发布 2020-02-11



马云来了!国科大来了!上周的温州,可谓“高”朋满座、“新”事连连。


前有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携集团高层回访温州,就深化与温州的战略合作进行深入对接交流,后又迎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徐涛带领的国科大精英团队,共商加快推进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建设事宜。


这些商界大佬和专家学者相继来温,谈了哪些合作,又会有哪些成果?记者梳理发现,这一个个事件的指向很明确——在温州打造高能级平台、引育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新尖企业、落地高大上项目,这条“创新链”的背后,正构建起温州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高能级平台落户
让温州借梯登高谋发展


从去年下半年启动洽谈,到如今正式开展实质化运行,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的推进,与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息息相关。



在5月9日的会谈中,国科大、温州市政府、温州医科大三方一致将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的主攻方向聚焦到生命健康和医用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而生命健康产业,正是温州推进自创区建设的重点主导产业之一。


无独有偶,从去年底的自创区获批,到近半年来包括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复旦大学生命健康研究院等校地合作平台集聚温州,这一系列高能级平台,致力把温州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命健康和智能装备创新中心。这正是温州推进自创区建设的题中之义。


包括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内,仅去年一年,温州就获批了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4项国家级试点,让温州改革发展可以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施展拳脚。


争取国字号试点,也让落地高能级平台变得水到渠成。这也印证了市委书记陈伟俊的一句话“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承担全国改革试点、承接全省中心工作中实现温州更大的发展”。


可以说,这些国家战略在温州的落地实施,既彰显了温州作为新时代“探路者”的使命担当,也将有力推动各类高度要素集聚,打造出温州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


高大上项目落地
让产业“脱胎换骨”式蝶变



支付宝在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温州,只要手机在手,打开支付宝,水电气缴费、手机充值、公交乘坐、交通罚款都可以在线搞定。


一个好项目,又将怎样改变一座城市?如马云所说,好企业要成为一座城市的功能。之于温州,他表示,希望在温州打造经典项目、有影响力的项目,让阿里巴巴能够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年轻人发展的发动机。



杭州,就是马云所说的先例。阿里巴巴的成功,不仅极大提升了杭州城市知名度,更是助推杭州率先进入移动支付时代,阿里参与建设的西湖大学、湖畔大学等,成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和出产地。


就在上周,阿里巴巴和市委市政府明确,要合力把温州打造成为区域中心、消费中心、创新应用中心。根据双方启动的“2.0升级版”战略合作,阿里巴巴将与市政府建立常态化合作对接机制,后续将在新零售、智慧物流、eWTP节点城市、科技金融等领域展开合作。未来双方合作如何开花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除阿里巴巴外,我市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的战略合作也有了新进展。目前,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温州分实验室、中国交通运输通信信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东南分中心已相继在温州落地。在前不久的对接深化后,双方明确要全力推动北斗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国家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行。这也将为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带来“脱胎换骨”式的提升。


高新尖企业培育
让市场主体迸发创新活力


这两天,在首届中国(瓯海)眼镜小镇采购节暨第十七届中国(温州)国际眼镜展览会上,瓯海着力打造的百亿级眼镜小镇亮相国际舞台。这一百亿级产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瑞立集团工厂内正在生产汽车配件。李铭珅 摄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我市依托科创服务平台打造的“两区”建设重要引擎。紧盯传统块状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个产业一个综合体”“全覆盖”的目标,目前我市已培育和建设了一批产业布局合理、功能层次明晰、创新链条完整、支撑作用较强的综合体,其中市级及以上认定的有23家,6家综合体列入省级创建(培育)名单。


紧盯产业创新发展的痛点、堵点,这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积极做好校企合作链、产业创新链、企业融资链等建链强链文章,尤其在提升行业创新“活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省级综合体累计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5项。其中,瑞安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组建2位院士领衔、百余名专家组成的产业智库,已服务企业2950家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80项;瑞立集团通过浙大教授陈积明领衔的技术服务,入选2018年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


通过搭建校企合作链、完善科技创新链、破解行业共性难题、孵化培育行业企业梯队等举措,这些综合体激活企业创新动力、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效应正在显现。去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比预计达到2.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0个,新增数均居全省第二。计划到2020年,全市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万家以上。


高层次人才引育
让温州成为创业创新热土



上周五下午,随着“智汇温州·才聚两区”2019年全国巡回引才活动的推开,我市将有1000家以上用人单位主动“登门”,分东部、西部、华北、华中、华南5大线路到各高校和人才集聚城市开展招才引智,把创新创业机会、优惠支持政策送到广大人才的“家门口”。



这是温州求贤若渴的一个缩影。


“一来到温州,就深切感受到温州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既深受感动,又倍感鼓舞。”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徐涛上周与市领导会谈时的“开场白”。


诚然,近年来,温州对于人才的渴望有目共睹。特别是去年,为留住最好的人才、打造最优的生态,温州历年来最有分量、力度最大、覆盖最全的“人才新政40条”应运而生。这套政策惠及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大学生等各层次人才,破解政出多门、引力不强、难以操作等问题,同时将市本级人才专项资金从9000万元增加至1.2亿元,联动全市形成超十亿元人才投入。


一个个政策举措落在实处,有力盘活人才资源。去年,新引进领军人才65人、博士592人、硕士2446人,均增长60%以上,每万人人才资源数综合评价跃居全省第二。我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排名全省第三,10项指标增量或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现在的温州,有一个共识越来越强烈——所有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为关键;所有的短板,创新要素的短板、人力资源的短板最为致命;所有的投入,科技创新的投入、人才引育的投入最为划算。


基于创新驱动理念,“高能级平台+高大上项目+高新尖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创新链正在温州加速形成,推动温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步履越发坚定、步伐越发强劲。


来源:温州发布

资料:温州日报

记者:杨世朋

摄影:陈翔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版式:周弧


大家都在看

 温州60名护理工作者受表彰!“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

➤ 70年,温州!

 又到五月枇杷黄,送上温州枇杷采摘攻略,走起!

➤ 温州正往全国巡回引才,35个行业2780个岗位送到人才家门口!

➤ S2线一期将于2022年建成,乐清-机场-瑞安一小时内全连通!

“火烧云”出没!温州这9处杜鹃花盛开的地方,震撼整个春日~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分享给更多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