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高考改革:物理选考科目保障基数为1.5万!
文章转载自【上海升学】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简称《实施意见》)的部署,2014年本市出台《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稳慎有序的推进实施,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各项既定政策措施平稳落地并取得预期成效。
为巩固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根据国务院《实施意见》关于“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的既定部署,本市在全面总结三年试点经验成效基础上,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并经教育部同意备案,今天正式公布。
《若干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若干意见》着眼进一步把握好促进公平性与提升科学性的关系、国家选才育才与个人兴趣爱好的关系、高校育人方式改革与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关系,着眼更好地发挥高考综合改革作为上连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改革和学科专业布局、下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枢纽”作用。
《若干意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建立引导机制,引导促进高校精准合理提出选考科目要求。
引导在沪招生院校按照国家要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对于确需物理学科基础的理工类专业,在沪招生院校须体现引导考生选考物理科目的明确要求。
调整选考科目的具体要求由在沪招生院校提出,经上海市教委认可备案后,统一面向社会发布,并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第二,建立保障机制,促使学生选考情况与国家专业人才选拔培养要求相统一。
为使学生选学选考情况与国家专业人才选拔培养需求更加匹配,《若干意见》明确建立选考科目保障机制作为“调节杠杆”,基本规则是: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赋分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赋分人数多于保障基数时,则以实际参加该选考科目考试的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保障基数按照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需求确定。针对三年试点过程中学生选考科目的实际,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从2018年高考招生录取时实施。
第三,完善育人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要包括:
一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要求高中学校关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教学质量,确保高中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二是深化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改革。在“记”的环节,深化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确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客观、真实、准确、可用。在“用”的环节,引导在沪招生院校探索和参考使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发挥素质教育价值导向。
三是引导促进高校优化选才育才机制。一方面,强化科学选才。引导高校根据目标定位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据此确定招录学生所需的学科基础素养。另一方面,强化科学育才。引导高校同步抓好“招”与“教”两个环节,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文件全文!
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你最关心的10个问题都在这
1.《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部署,本市于2014年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积极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探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稳慎有序的推进实施,2017年本市各项既定试点政策措施平稳落地并取得了预期成效。为进一步巩固深化改革试点,根据国发35号文提出的“及时调整充实、总结完善试点经验”部署,本市在教育部指导下,会同已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其他省市,积极深化研究、形成《若干意见》并征求各方意见,今天(4月4日)正式公布。
2.《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若干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时代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若干意见》把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相结合,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若干意见》把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与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相结合,与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相结合,与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结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若干意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若干意见》在坚持公平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立足“两个促使”,即:促使学生选学选考情况与国家选才育才相统一,促使高校育人方式改革与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相统一,着力发挥好高考综合改革上连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改革和学科专业布局、下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枢纽”作用。
4.《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若干意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引导机制,引导和促进高校精准合理地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
二是建立保障机制,促使学生的选学选考情况与国家专业人才选拔培养的需求相统一;
三是完善育人模式,引导促进高中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优化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5.如何引导高校调整选考科目?
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引导在沪招生院校从有利于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有利于增强高校人才培养与高中教学的沟通衔接、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出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科学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对于确需物理学科基础的理工类专业,在沪招生院校要体现引导考生选考物理科目的明确要求。
6.高校专业新的选考科目要求从哪一届高中学生开始实施?
高校专业新的选考科目要求由在沪招生院校提出,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备案后向社会发布,并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7.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建立选考科目托底保障机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选考科目情况与国家专业人才选拔培养需求的适应性与匹配度。
选考科目保障机制的基本规则:
当参加某一选考科目考试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当参加某一选考科目考试人数多于保障基数时,以实际参加该选考科目考试的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
8.选考科目保障机制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选考科目保障基数如何确定?
根据学生选考科目实际情况,目前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自2018年高考招生录取时实施。
物理选考科目保障基数确定的规则:
根据2013-2017年在沪招生院校理工类专业录取人数,物理选考科目保障基数为1.5万,基本满足招生院校在沪选拔培养理工类专业人才最基本生源所需。
同时,在教育部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更能反映学生综合素养与学业能力,更加符合国家选才育才需要,更有利于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9.高中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
高中阶段要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要求高中学校关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教学质量,确保高中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基础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二是深化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改革。在记录环节,深化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确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客观、真实、准确、可用。在使用环节,引导在沪招生院校探索和参考使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发挥素质教育价值导向。
10.高校如何进一步优化选才育才机制?
高校要从两个方面进一步优化选才育才机制:
一方面,强化科学选才。根据目标定位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据此确定招录学生所需的学科基础素养。
另一方面, 强化科学育才。要促进“招”与“教”的联动,用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红利”,根据生源的选学选考情况,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
听专家解读核心要点
《关于进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现已出台。关于政策的价值导向和核心要点,听听专家怎么说?
教育专家怎么说?
有助于考生和高校实现“双赢”
上海大学原副校长 叶志明
经过三年试点实践,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功落地,并取得积极成效。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作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意义。《若干意见》的发布,将有助于引导考生和高校更加理性地面对选考科目。按照《若干意见》实施后,考生可以进一步实现个人兴趣爱好和国家选才育才需要的统一,高校可以用好改革红利优化育人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特别是要求高校在各专业选才的科目设置上体现出更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利用好高考综合改革“红利”,深化招生模式和育人模式改革,更好地对接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若干意见》建立相关引导机制,促进高校更加精准合理地提出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不仅有助于体现各高校的差异化、类别上的不同,也有助于体现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建设特色。
推动高考改革从试点走向完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
《若干意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抓住了上海在新高考改革中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舆论的关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充实优化和总结完善。高考综合改革后,上海学生选学选考物理的人数,相比于改革前,其实是有较大增长的。但上海也注意到了学生家长自主选择导致的博弈心态,与国家选才育才需求间不够一致的情况,这次及时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完善,是一种未雨绸缪。相关政策措施要落地,最终取决于学校的贯彻落实,以及学生、家长观念的转变。因此,《若干意见》强调要进一步优化高中教学组织工作,以及深化实施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我认为,要引导学生和家长摆脱功利的应试观念,还应进一步加大上海已经推进的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和春季高考改革的力度。随着高考改革深入推进,高校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会更好促进高中多元办学和个性化办学,让每个学生获得更大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高校招办负责人怎么说?
顺应国家选才育才之需 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王琳媛
三年多来,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从“教”“考”“招”三个层面系统联动,形成一体,建立了成套的制度,成功引领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招生与培养更紧密联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高考招生更加有利于科学选拔创新人才。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即是选考科目设置打破了文理限制,扩大学生的学科选择面,促进其知识结构更为复合多元,以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在这次《若干意见》中,上海对高校选考科目设置作了进一步要求,明确提出根据学生选考科目情况,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其他科目也将结合实际情况,参照建立保障机制并适时实施。这些多管齐下的举措,将有利于引导更多学生按照自身兴趣志愿和天赋特长选择选考科目,并保障高校各专业学科基础。
高中校长怎么说?
有利于国家人才培养和个人生涯发展的统一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 李志聪
上海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华东师大二附中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享受高考综合改革的红利。我们深入挖掘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展选科指导,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方面,每一届都有18-19个选科组合。健全选考机制,促进学生选考情况与国家人才选拔培养需求相统一,旨在以系统思维引导、促进大学和高中联动协同,相向而行,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招生对高中教育的引领作用,既为高中学生选科明确了方向,也提高了高校选拔人才的精准度。《若干意见》的及时出台,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有助于为拔尖人才的培育创设更有利条件,也使得高中学校能够有底气、有目标地引导质优学生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拔尖人才。
深化高考改革方案传递四个积极信号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 周凤林
《若干意见》彰显公平性与科学性的改革理念,传递出四个积极信号:一是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宗旨;二是彰显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课改方向;三是强化了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要求;四是巩固了高考综合改革探索形成的经验。高考综合改革撬动了高中课程多样化。同时,让学生有了更大自主选择权,让高考从“标配模式”走向“自选模式”。高考综合改革新政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若干意见》建立相关引导机制,可以引导高校更加精准合理地提出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要求,这对于引导高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校特色办学、强化专业建设,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对接高校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注:本文内容系上海升学根据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内容整理
转载自【上海升学】
责任编辑:陈莹 执行编辑: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