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墫教授谈中小学大纲、教材改革以及中学竞赛
我们正走向21世纪,
在下一个世纪,中国应成为现代化的国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许多的变革与努力,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四十多年的教育是计划经济下的教育(或许教育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几块阵地之一),固然也取得很多成绩,但难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教育必须改革,
改革不是面壁虚构,应当从现实出发,改革不是另起炉灶,应当利用原有的基础,改革不是全盘否定,应当扬长避短,改革不是追赶时髦,应当保持自己的特色,改革不是鹦鹉学舌,应当百家争鸣,改革不是夸夸其谈,应当勤勤恳恳地办好每一件实事,
非常乐意参加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与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一数学家谈数学家教育的讨论,但我虽从事数学教育多年,并未研究过数学教育,只能就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大纲与教材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需不需要一个统一的大纲?
这个问题,我想是值得讨论的,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发展极不平等,教育水准也必然参差不齐,
如果有统一的大纲,它应当具有相当的弹性,允许因时因地制宜,大纲可以规定最低的标准,促进落后地区赶上去,不必限制先进地区的发展,
大纲是大纲,不必写的过细,
《试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现行大纲),规定十字相乘法中的“二次项与常数项的积的绝对值不大于60”,这就太琐细了,
大纲,主要规定知识的范围、教法应有授课教师自己的特点,不必写在大纲里(现行大纲有一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大纲,应根据数学的发展适时修订,以达到现代化的标准,例如现行大纲中有“会查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会查正弦和余弦表、正切和余切表”,随着计算器的普遍使用,这些内容应当删去,
数学教育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数学教育不是职业教育,因此没有必要强调过于具体专门的应用(如炒股票),
数学的应用日益增多,不可能全在数学课中讲授,相反地,一些专门的应用可以从数学中分裂出去,自立门户,如制图、统计、计算机等,经济数学也可单设一门课程,这样既可使学生对有关问题有较透彻的了解,又保持了数学的“纯洁性”,
现行大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从四十年的数学实践看,往往顾此失彼,近来“大众数学”的呼声又高起来,我想我们应当吸取过去(特别是文革)的教训,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开放的中国是世界的一员,我们应当有开阔的胸襟,一视同仁地介绍世界各国的成就,其中也包括本国的成就,不应当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能学阿Q的“我的祖上比你阔”,
应当介绍古今优秀的数学思想,
现行大纲强调辩证唯物主义,但很多数学家并不是唯物主义,很多数学思想也难以归入辩证唯物主义的范围,不能将他们都关在门外,思想教育应属于教育方针中的德育部分,具体课程的大纲过于强调思想教育,不仅重复,而且使人感觉有点像文革中的“穿靴戴帽”,
除了界定知识范围外,数学大纲如果要强调什么原则,我以为应当指出数学教育必须集中于发展数学能力.
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纲多本”,打破全国数学课本统一的局面,这是很大的进步,四十多年,数学课本基本沿袭了苏联吉西略夫的教材,我国自编的教材有很好的,如华罗庚、丁尔陞等先生编审的60年代初一教材,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但较多的只是修修补补,有些方面还不如原来吉氏的书,
文革中的教材“突出政治”,“理论联系实际”,只含有少量零碎的数学知识,是最劣等的产品,
新的课本,应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低年级,应强调数的四则运算,培养运算能力,禁止使用计算器,
小学三四年级,通过文字(应用题),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应当加强应用题的算术解法,算术解法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大特色,算术解法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训练思维方面极为重要,这种思维方式与代数解法(列方程)各有千秋,不应当用后者取代前者,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对代数式进行四则运算与恒等变形的能力,因式分解可以适当加强,因为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判断(能否分解)、分析(怎样分解)与创造(往往不是依样画葫芦)的能力,
平面几何的知识十分重要,
但至少同样重要的是几何学的推理方式,现在平面几何大大削弱,甚至限定推理步骤不超过三步,这是不妥当的,一般说来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超过欧美学生,没有必要降低水准,
如果课时不够,可以只在某一章,例如全等三角形,花较多的时间进行推理方面的训练,而其他部分则以介绍知识(不必详细论证)为主,50年代,初中不学相似形,但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几何推理的能力,这样的经验值得利用,
平面几何削弱后,用什么取代它以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
长期来没有解决,方案不只一个(例如莫绍揆先生提出用数理逻辑带代替),但均不易实行,
现在看来,可以用组合数学,
实践(特别是各种竞赛活动)表明,组合数学中很多内容,如抽屉原理、奇偶分析、分类等,学生喜爱易于接受(小学生都懂得从三只白袜子、五只黑袜子中随意抽出四只必有两只同色),
组合数学灵活,有众多的应用,它的推理方式比起平面几何更加接近现代数学,因此可将一些组合数学的内容分布于各个年级,取代平面几何,当然平面几何不能完全取消,它不仅介绍“形”的知识,而且几何推理也是一种独特的推理,
公理化的思想也很重要,
吉西略夫的书,特别是立体几何,脉络分明,论证严谨,仍值得借鉴,为了节省课时,可以将一些定理充作公理,但应慎重选择,形成比较合理,易于接受的体系,课本可适当采用圆周式,略有重复,有些内容,如应用题,可将代数解法与算术解法比较,使学生有更好的领悟,
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练习,
因此教材应包含大量的习题,有纯粹为巩固知识的简单练习,有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也有创造性较高的难题,
按波利亚的说法,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教学生思考,而思考即解题,
至少,数学教育中应包含解题的教育,而有的课本却忽视这一点,只有少量例、习题,教师学生均感不便(吉西略夫的书有大量的习题).
数学(数学教育)是什么?
众说纷纭,有的说数学是算学,应强调计算,有的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应培养逻辑推理,小平邦彦则说数学是一种感觉,高斯推崇数学为自然科学的皇后,亦有人认为数学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是科学的奴仆,
有人认为“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有人认为“应用数学是丑陋的数学”,国内常常引用“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度量关系的科学”,而在西方,也曾流行“数学是符号的游戏”,“数学是这样的,研究它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近年有人提出“大众数学”,强调数学教育应为就业服务,也有人提出“数学是一种文化”......
或许数学就是数学,不应对它有过奢的希望,也不应当忽视它自己的特点,
一门钢琴课应以学会弹琴为主要目的,至于能否赚钱,为谁服务等,大概不是钢琴课本身的任务,想起一个著名的故事“瞎子摸象”,这个故事并非嘲笑残疾人,而是说站在不同的位置,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现部分的真理,但只有综合起来,才能得到完整的认识。
单墫教授还谈怎样搞数学竞赛?
搞竞赛要找好苗子,他(她)应该是有热情的,勤奋的,更应该是有抱负的,不畏艰难的;不能搞抱佛脚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该从高一前的暑假就开始不停的学习、训练。细细地说来,注意事项还有很多。在此先说一些,挂一漏万,请见谅。
一、在进度方面:
要在高一开学之前的那个暑假里把整个高中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并在高一上学期应该完成像高三一样的两轮复习,基础太重要了,第一试占了150分,不可小视。然后,就是竞赛内容了,不要以为看几本竞赛书就可以了,因为那些书上讲得太粗略;这时候,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老师不但要对竞赛内容非常熟悉,还要不断地总结重要的思想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二、必读书目:
开始阶段(专题):
01、*《组合几何》(单墫) 02、*《函数方程》
03、*《怎样证明三角恒等式》 04、*《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南山)
05、*《抽屉原则与涂色问题》 06、*《覆盖》(单墫)
07、*《初等数论》(三册) 08、 《数论妙趣》
09、*《基础数论典型题解300例》(王元等) 10、*《几何不等式》
11、 《趣味的图论问题》(单墫) 12、*《数学竞赛中的图论方法》
13、*《计数》 14、*《组合数学理论与题解》
15、 《组合计数方法及其应用》 16、 《组合分析的原理 方法 技巧》
17、*《集合及其子集》(单墫) 18、*《几何变换与几何证题》(萧政纲)
19、 《近代欧氏几何学》(R.A.Johnson) 20、 《平面几何中的小花》(单墫)
复习阶段(综合,针对思想方法):
21、*《从特殊性看问题》(苏淳) 22、 《组合恒等式》(史济怀)
23、 《解析几何的技巧》(单墫) 24、*《算两次》(单墫)
25、*《构造法解题》(余红兵 严镇军) 26、*《漫话数学归纳法》(苏淳)
上面那些书(基本上是数学家写的)应该要学完(特别是打*的);虽然有点多,但这些书实在太好了,把很多问题都讲得很透彻。然后,该看些竞赛书了,当然,这个时候阅读起来会很轻松的。《第一届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资料》是一本很好的资料。
再推荐一些非常有用的课外读物:
27、《通俗数学名著译丛 数学游戏与欣赏》(鲍尔)
28、《通俗数学名著译丛 数学娱乐问题》(J.A.H.亨特 J.S.玛达其)
29、《通俗数学名著译丛 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科克肖特 沃尔特斯)
30、《圆锥曲线》
31、《圆与球》(W.伯拉须凯)
32、《棋盘上的组合数学》(冯跃峰)
33、《几何》(笛卡尔)
34、《几何的有名定理》(矢野健太郎)
对于竞赛教练员来说,我认为以上所有的书都应该熟读,这样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了解题目的背景。当然,数学水平也会上升一个档次。对于参加竞赛的,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在短时间内学完这么多书。如果时间安排得好的话,看完了这些书(或者已经基本看完了),联赛也马上就开始了,这时是高二开学后一个月左右(有些省设了初赛,可能还要早些),即使考得不理想,我想拿个二等奖问题不大,不必灰心,更不必太悲观,因为还有高三一次机会,还有足足一年的时间精心准备,等到一年之后,收获之时到矣。
以上均为个人意见,请慎重听取。这篇文章对多数学生来说是没什么价值的。能进入国家集训队的一个学校能出一个就值得大书特书了。
发在这里的目的是让各位家长看看,如果要做到最好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我一直说,智商在整个中学学习中是个次要的因素。努力、进取、方法才是决定学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往往我们只看到了国家集训队学生遇到难题时的从容不迫,于是我们把他们定义为天才。事实上他们付出的是成倍的努力。
我一个同事是科大第一届少年班的毕业生。在旁人看来是绝对的天才。可他自己告诉我们,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将相对论从头至尾推导一遍。这种付出有几人能够做到?
举个例子吧,每年高一的学生中希望搞数学或者物理竞赛的学生,我都会带他们去拜访往年的成功考生.回来后新生都充满信心:以物理竞赛为例(数学竞赛得看小学初中的基础,物理竞赛从高一才开始,初中内容相对容易),往年的学生给出的经验是:只要把程稼夫的三本书做完至少可以拿到省一.听上去多么容易啊,只需要做完三本书.在优秀学校里,在教练的辅导下完成三本书从难度上来说不是特别的大.可往往一年下来,所有的学生都打了退堂鼓。
如果说天赋很重要,我个人认为能够坚持到最后永不放弃的这种恒心才算是天赋.在外人看来优秀学生的遥不可及的能力是日积月累而成的结果。至于夺得金牌,在相应领域成为最棒的科学家是进一步的事情,不是几句话说的清的.
推导相对论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困难。学过广义相对论以后对照书本推导一次,往后离开书本自己推导完全是可以的。难就难在推导一次相对论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大半天的时间),试问有几人能坐得住呢。至少我不能。
同样是我这个同事,他将有名的吉米多维奇习题集(大约4-5本,每本400页左右。无解答,全是题目,题目量可想而知)全解过一遍(是否全解出我不清楚)。这种努力是多么的难得。
最好的学生一定是会用功的学生。他们比多数学生都睡的早,但不表示他们不勤奋。在勤奋的基础上,由于方法不同也会有高下之分。
发这个帖子的目的原本并不是讨论天才和勤奋哪个更重要(但我一直强调勤奋很重要,因为这是后天的,是我们能把握的)。主要是想说,不要为学习成绩不好去找一些天赋上的借口。诚然天赋的高低会决定你是进省队还是国家队,在这种顶尖竞赛中天赋是重要的。但天赋的高低不会影响你中高考成绩是否优秀。
勤奋、态度、方法,这些是我们后天可以做到的,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勤奋;勤奋之余寻求好的方法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这是主动迎接学习挑战迎接人生挑战的积极态度。在天赋上抓住不放从态度上就显得消极得多。还没开始学习从心态上就输了半截。
这个老帖子今天又看到,真是感慨颇多。回想自己的中学大学研究生的求学生涯。多少的聪明人因为态度上的问题早早折戟沉沙,而像我这样愚钝之辈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算能在社会谋取一席之地。
以上均是肺腑之言,没有任何人身攻击的意味。如有冒犯请海涵。版里很多家长都在谈论竞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的关注点从小学转向了中学。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数学辅导的教师,我倒是建议一些家长、同学可以将注意力多多放在物理竞赛上。数学竞赛所需的时间很多,需要大量的阅读,对平时功课的影响较大。而且比较依赖于小学的奥数基础。
而物理竞赛完全可以从初二开始,且所需的课程数远少于数学。在高中保送时也更占优势一些。竞赛不是最需要的东西。不过版里关注的家长很多,并且都以高中保送和提前考试资格为目标。
如果是数学竞赛。到了初中再起步就晚了。如果是物理竞赛。到了初三再开始也是来得及的。孩子是否有很强的毅力是非常重要的。奥赛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天赋再好,不能吃苦的学生是没法取得理想成绩的。另外,孩子是否在相应的学科表现出一定的天赋(通常通过平时考试成绩判定)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
初中物理如果以高中奥赛为目标,现在的8成培训中心的课程是不合格的。这与数学的反差很大,很多机构的数学培训做的都比较有特色。当然,这跟中考的指挥棒关系密切。
我个人认为,初中物理的力学、电学,完全应该采用高中的模式教学。而不是停留在初中的层面上。但这点多数老师做不到,主要原因是,高中的力学电学需要比较多的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初中的物理老师在辅导这方面问题时,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失(恕我直言)。
言归正传,目前初中竞赛课程多数培训机构就是跟着课本走的。难度加深了一些。换言之,叫做提优更准确些。
顺便说一下高中物理竞赛的课程:
1、力学(需学习微积分等大学知识)
2、电磁学(需微积分知识)
3、热学
4、光学
5、近代物理(相对论、原子物理等等都可包括在内)
所以我说,从课程来说并不多。而且主要以力学和电磁学为主,相比数学轻松许多。物理方面的初中奥赛教材比较有名的是张大同老师主编的绿皮书。但与江苏的教材有些脱节。目前比较好的物理竞赛教材十分匮乏。市面上多数教材只能算是提优教材。物理竞赛初三开始也不晚。由于物理对数学要求很高,最好能将数学的课程尽可能向前学。
高一学生除非成绩极好,自学过电磁学,否则不用参加集训了。我们的课程多是大学教授讲授,难度较大。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我多说几句:物理竞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得奖,还在于能力的提升。能够通过初赛的学生,在高考中的压轴题也可以轻松应对。这方面的意义也许对多数学生更重大些。就像很多大学生考英语6级,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但是6级的难度相当于考研英语,6级能及格的同学稍加努力,考研英语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发这么一个关于高中物理竞赛的帖子,我有义务将物理竞赛直至自主招生考试的流程解释清楚。如家长有疑问可以留言,关于这次集训的或者关于物理奥赛的均可(数学恕不解答)
问题一、现在初中是否有正规的物理竞赛
答:据我所知,江苏省物理学会是没有针对初中的物理竞赛的。南京市物理学会(也就是我们这边,由另一位老师负责)每年年底组织一次南京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往年的参赛人数在2000人左右,应该算是目前最为正式的初中物理竞赛了。但近年明确规定初中不允许组织竞赛,所以可以说目前南京没有正规的物理竞赛了。至于一些培训中心内部考试,打着物理竞赛的名头,实际上仅仅是对内的一次期中(末)考试测验而已。事实上目前所有的初中竞赛都是民间的。
问题二、高中物理竞赛与初中相比的区别
答:天差地别。高中的物理竞赛课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阅,与初中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两条路。
问题三、物理竞赛的意义
答:高中物理竞赛的意义在于:
1.拿到高中物理竞赛省一等奖前50名(如果是全国奖可以直接签约,跳过考试),可拿到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资格。每年南京都有大量学生通过这个渠道考取中国最一流的大学。相关数据我印象版里是有的。
2.目前高考物理试题压轴两题难度很大,基本相当于竞赛初赛难度。学习物理竞赛对解答高考难题有很大帮助。据我了解,近几年附中高考成绩最突出的学生都是学习过竞赛的。
问题四、数学竞赛与物理竞赛的取舍
答:我前些年一直在做数学竞赛的工作。目前工作调到到物理学会培训中心。对两者都有一定的了解。个人认为,如果想搞数学竞赛,必须开始得很早,最好是小学就很优秀。且初中得提前学完高中(至少高一)的课程,这样从时间上才来得及。且需学习的课程较多。南京数学竞赛比较突出的是金中。物理竞赛可开始得稍晚,初三结束开始时间也足够,中考后得提前学习微积分初步以及高中力学。相对数学,物理需要的科目少一些。另外,数学竞赛的参赛人数多,获奖率低。相对没有物理稳定。南京物理竞赛比较优秀的是附中。南外由于高二大量学生忙着出国,对竞赛成绩有不小影响。从自主招生名额来说,两者差别不大。现在比较多的学生在高中都会采取数学+物理的双竞赛路。通过平时的学习情况再进行取舍。目前物理学会和物科院没有组织相应的初中培训。往年高中也只针对夏令营表现出色的少数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以提高南京市物理奥赛的竞争力。公开招生一直没有开展过。从今年9月份开始,物理学会培训中心将针对南京的高中生进行一次招生,选拔1-2个班进行物理奥赛课程的辅导。有意愿的高一新生以及即将高二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关注。特别再次说明,之前物理学会培训中心除了夏令营以及集训课程外,未针对高中进行过任何公开招生(以后类似问题不再重复了)。另外,虽然初中竞赛严令禁止,各培训中心的初中奥数、奥物课程课程还是存在的。优秀学生仍然是有这方面的需求的。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数学中国》
【往期内容】
……
更多内容查看菜单栏【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