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鄞江民俗〕揽传统入怀,辉映古今的民间艺术——跑马灯

鄞江 慢悦鄞江 2019-05-06



【编者按】

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凝聚中华精神,铸就民族之魂,沉淀我们深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曾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传递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古镇鄞江以其千年历史作为纽带,重振鄞江民俗文化。


一缕民俗的记忆,

缠绕起无数的乡愁。

所以有了游子思乡,有了旅人思归。

不在故土,仍怜故乡,皆是因为民俗的牵绊。




每逢农历十月十庙会举行之时,鄞江传统的民俗表演——跑马灯,便隆重地登场了。跑马灯,亦叫走马灯,在浙东一带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遍布宁波民间,是别具特色的一种民俗表演。


跑马灯者用的马灯大多是用竹条制成的,呈马形的竹条周身都会糊以彩布,装饰铃铛。马灯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为马头、马上身,后段为马下身、马尾,马颈处系以绸带,牵引之后能使马头上下活动。


/ 马灯道具 /


表演跑马灯,跑马灯者需在胸腹前后挂扎马灯,左手拎马颈,右手持马鞭,双脚做马蹄,边跑边唱,模仿马的动作。摇头摆尾,忽停忽跃,跑马灯的妙趣,便在这一摇一摆中跃然于眼前。



马灯表演时常有宁波传统的地方小调马灯调,配合锣鼓、二胡等乐器作为伴奏。马灯调一般为七字一句,共有四句。因马灯调是伴随跑马灯产生的,所以其在宁波也有了数百年的历史。



常唱常新,即使是小调,也有创新。在今年十月十庙会上,鄞江马灯队就改编了其主要表演剧目《春夏秋冬鄞江桥》的曲调,并将原先的马灯调创新性地划分成了马灯调、杨柳青调、买花线调、茉莉花调、马灯调五段。


“哎格伦登哟……”听着那旋律熟悉的马灯调,记忆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时光。



旧时,跑马灯是人们庆祝丰收、传达喜悦的一种倾诉方式,能变换出各种不同阵势。一字阵,十字阵,梅花阵,八角阵……种种阵势,分分合合,变幻无穷。


于是在马灯纵横交错的变幻里,鄞江的历史中添就了那一缕民俗的沉香。



/ 鄞江马灯队 /


身挂马灯,手持马鞭,当跑马灯者表演跑马灯时,他们便承担起了一项责任,那就是——民俗的传承。正是因为这种代代相传、祖辈相承的延袭,鄞江的跑马灯这一民俗才得以流传至今。



鄞江马灯队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目前有队员17人,主要由悬慈村、鄞江村、光溪村等本地村民组成,年龄最大的近70岁,年龄最小的也将近50岁。在镇级文艺演出上,我们时常能看到她们的身影。



如同一方精致的砚台浸润于时光的长河,在岁月的研磨之下,慢慢散开墨痕,跑马灯为鄞江这幅水墨画卷一笔又一笔地添上了令世人惊艳的墨色。愈是沉淀,愈是有韵味;愈是历时久远,愈是风姿灼灼。



在鄞江马灯队的倾囊相授下,鄞江镇中心幼儿园的小小马灯队现已初具规模。在今年的十月十庙会上,小小马灯队就带来了精彩的文艺巡演。


/ 小小马灯队 /


带着朝气的蓬勃,又不失传统的韵致,因为有了小小马灯队的加入,如今鄞江的跑马灯更添一丝活力。目光停留在镜头定格的那一刻,孩童脸上最灿烂的笑颜仿佛就是跑马灯最好的诠释。



只是,回报与付出总一路相携而来,幼儿园里日复一日的训练,一点一滴的汗水,才换来了小小马灯队现阶段的成就。




看那幼儿园整整齐齐摆放的训练道具,如马灯,如马鞭,每一个马灯都隐藏着一个故事,每一根马鞭都凝聚着一丝力量。它们无言却又有形,它们一齐见证了小小马灯队的成长。



从鄞江马灯队到鄞江镇中心幼儿园的小小马灯队,从跳马灯舞到唱马灯调,拨开潜藏在年轮里的文化密语,其实,民俗的传承只不过是从古到今、从旧到新的蜕变。



借光阴为笔,

晕染艺术之墨,

辉映古今的跑马灯,

真实地记录着鄞江的民俗。

(预知更多鄞江民俗,敬请期待下期预告)



编辑 | 慢悦鄞江

设计 | 锐蜂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