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吃啥?这里有你不知道的中秋节!

2017-10-04 融媒体中心 法制日报

你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要放假吃月饼,

那你知道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吃什么吗?

那你知道八月十五除了叫中秋节还叫什么吗?

那你知道中秋节传说除了嫦娥奔月还有什么吗?

那你知道古代中秋放不放假吗?

那你知道月饼的来历吗?

那你知道少数民族怎么过中秋节吗?

不知道的话,就让小编带你学习下你所不知道的中秋节。




除了月饼还吃什么


中秋节吃菱角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俐。所以有的长辈会在中秋节用菱角煲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即去除不少。也可以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中秋吃梨不分离,中秋吃梨的习俗很多人还都遵循着,梨是中秋团圆宴上必不可少的水果。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微酸,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是养生防燥的佳品。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


中秋节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要吃老南瓜。中秋吃南瓜在江南这块比较盛行,中秋正值南瓜丰收之时,此时的南瓜不但个头最大,而且味道醇厚香甜。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



除了叫中秋节还叫什么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圆月是“女主角”,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等。





传说除了奔月还有什么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 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 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古代中秋放假吗

唐开元年间的《唐六典》中记载,八月十五有三天假期。到南宋宋宁宗时,法典《庆元条法事类》“假宁格”规定,中秋有一天假。元代立朝之后,节假日被大幅删减,元世祖在1264年颁布的公假规定,总共有16天节假日,但中秋并不在其中。明代的公假进一步紧缩,大部分传统节假日都被取消,清代延续明代的休假制度,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也无专门休假安排。



月饼的来历

史料记载,月饼的鼻祖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张骞出使西域,从国外带回来芝麻(当时叫“胡麻”)。当地人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就叫胡饼。

 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宋时已有荷叶、金花、芙蓉等品种。 诗人苏东坡曾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赞誉月饼。传说某年中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开启了高调的秀恩爱模式——



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有“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少数民族怎么过

中秋节在中国是全民性的重大节日,不但汉族过中秋,侗族、苗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风俗各异。


1、侗族

湖南桐乡的侗家姑娘在中秋之夜,为了获得幸福,会在这夜打着花伞,到自己喜欢的人的园圃里采摘瓜菜,表达爱意。有时还会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已婚的妇女也会“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只想要采最肥的瓜果和鲜绿的毛豆,带回家给孩子吃下,有“小毛头”健康肥壮的良好寓意。当然,小伙子们也会“偷月亮菜”,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2、壮族

壮族习惯在河中的竹排房子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


3、傣族 

    傣族人喜欢过中秋,源于他们对月亮的崇拜。在傣族传说中,月亮是天皇的第三个儿子变的,名叫岩尖。岩尖是个骁勇善战的青年,深受傣族人们爱戴,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异族敌人,同时十分爱戴傣族人民。


    由于这个传说,傣族人每到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便有“拜月”的习俗,以表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和感恩。通常,每逢中秋节这天,傣族家庭就会十分热闹,一家老少,不管男女,都会准备美食,小伙子上山打下野味;小姑娘在河边摸鱼;老人们舂着糯米饼,之后等待月亮升起,点燃冷香,开始“拜月”。


4、朝鲜族

在朝鲜族里,中秋节又被称为秋夕节。在一天,圆月即将升起之时,在朝鲜族的村子里,人们会邀请老人登上“望月架”。什么是望月架呢?其实就是用木杆松枝搭成的高约数米的架子,人们可以登高望月。老人们会在架子上竞相争看月出,相传,第一个看到月亮升天的人,会得到上天的祝福,保佑他一年内顺利吉祥,子孙幸福。随后,大家欢声呐喊,敲起长鼓、铜锣,吹起唢呐、洞箫,并将“望月架”点燃。


5、黎族 

黎族又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能歌善舞的黎族人会在这一天举行歌舞聚会。入夜后,大家聚在一起,互赠美食,结成两队,点燃篝火,把酒言欢。对于未婚男女来说,更像是一个相亲大会,对歌的男女通过歌声相互表达心意,趁机找寻未来的伴侣。


6、苗族

按照苗族的中秋风俗习惯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吐露爱慕之情。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公号(ID:jfjbdzzy)


(编辑 唐晓芳 张博)








投稿的小伙伴,请发到这个邮箱:fzrbrmt@126.com 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