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九大代表风采】知心法官黄志丽:办案五千余件无一投诉

2017-10-10 融媒体中心 法制日报

作者 法制日报记者 王莹




我这一头短发比以前省事儿了许多,虽然形象没以前好看,但好在更有亲和力了!






时隔3年未见,坐在《法制日报》记者对面的黄志丽一头露耳短发,留了多年的标志性马尾辫已不见。敏锐捕捉到记者目光的黄志丽率先开了口,摸着头发爽快地开起了玩笑。


  像懂“读心术”一般一眼看透人心,这使许多当事人对知心法官黄志丽印象深刻。


  今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巷口法庭庭长黄志丽当选为十九大代表。从2002年任助理审判员独立办案以来,她先后审结民商事案件5268件,调撤率近90%。


  除了能统计到的案件,从黄志丽手上化解的诉前纠纷其实更多。以她名字命名的5个“黄志丽法官工作室”深入到社区、农村第一线,使大量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前就被成功化解。



  2015年10月,一起交通事故引发赔偿纠纷,当地老人会和村委会相继调解均失败,还多次引发群体冲突。无奈之下,村委会找到设在村里的“黄志丽法官工作室”请求帮助。


  摔倒的一方是年过八旬的倔脾气老太,另一方是穷得叮当响的国家资助对象,黄志丽的“读心术”又派上了用场。她敏锐地捕捉到两个关键点:老太爱财但并非铁石心肠;她的儿子很孝顺,但不够心细,连老太患高血压都没察觉。


  黄志丽对症下药,从纠纷久拖不决会增加成本入手做老太的工作,从老人家情绪激动会影响健康入手做她儿子的工作,拖了两年的纠纷顺利解决,赔偿金额从最初的5万元降到1万元不说,两家也恢复了来往。


  事后,索要赔偿的老人反倒不好意思,问黄志丽:“这又不是你手上的官司,你也没吃我家一口饭,没喝我家一口水,怎么这么卖力啊?”


  “你们这件事儿找到了我,我就得尽到责任帮你们处理好。哪怕我不是法官,只要有需要,我能帮一点算一点。”黄志丽答得干脆。


  在黄志丽看来,调解纠纷比办案更费神,但更有成就感。比起官司输赢,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对当事人来说更重要。黄志丽的“读心术”是在多年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积累出来的。“我遵循的原则有三个,即尊重任何一个有诉求的老百姓;抚慰当事人受伤的心灵;抽丝剥茧找出诉状背后的真实诉求。


  给予了对方尊重,因精神问题有家暴倾向的丈夫在黄志丽和妻子面前含泪承诺改掉家暴恶习,因为“黄法官是第一个说我没病的人”;疏解了对方心结,因经济纠纷多年不往来的朋友在黄志丽面前“相逢一笑泯恩仇”,因为“黄法官让我们知道了人情比金钱更重”;看穿了对方内心,因赡养费和亲生子女打官司的老人敞开心扉,哽咽着告诉黄志丽他并不想要钱,“我只是想让他们多回来陪陪我”……



  黄志丽说:“每个当事人的内心都有柔软的地方,每个纠纷的背后也包含着亲情、友情、邻里情。准确‘读’出这些潜在的情感和真实诉求,矛盾也就成功解决了一半。” 

 

15年来,黄志丽倾心办结的5000多个案件,无一发回改判、无一信访投诉。而面对工作给她带来的诸多荣誉称号,她却只希望像她的微信名字一样,“抱朴守拙”,踏实地承担着属于她的那份责任。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 唐晓芳 张博 见习编辑 岳铼)






投稿的小伙伴,请发到这个邮箱:fzrbrmt@126.com 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