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理工大学学生会在行动 | 青春共筑防疫长城



疫情来势汹汹但爱与力量帮助我们抵御这一切华东理工大学各级学生组织积极行动深入社区、村委会等战“疫”一线有序参与防控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刷新成长时速

投身战“疫”一线

筑牢城市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面前,华理学生组织主动动员返乡大学生开展“社区/村委大报到”,积极参与城市疫情防控工作。
他们在城乡社区,承担起体温测量、人员排查、口罩登记购买、隔离安置、防疫宣传、楼道消毒等工作,在抗疫第一线筑起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华东理工大学生工学院的学生蒋悦,在疫情暴发第一时间成为上海市青浦区的战“疫”志愿者,每天志愿服务7小时,做好抵青人口登记,预约领取口罩信息等工作。


“这场战疫中,没有旁观者。”社会学院的藏族学生党员曲宗,当西藏启动二级响应时,她主动向村长报名,成为一名战“疫”志愿者,她的家乡拉萨市林周县是一个小村庄,好多村民都不懂汉语,为了让更多身边的西藏同胞了解疫情的相关知识,她从各种渠道搜集翻译成藏语的防疫知识发给村民们。除此之外,她还主动报名了当地的医院志愿者,每天为观察期的外来人员测量体温。



他们在高速路口、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和重要道口,作为整个城市大门的“安全员”,参与车辆疏导、信息登记、体温检测、秩序维护、外语翻译等工作中。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施健在疫情暴发初期主动报名成为上海市崇明区防疫青年突击队的一员,经过线上个人防护培训后,她成为了G40高速公路省界道口的志愿者,她的一天从凌晨四点十八分的闹铃开始,敲开一辆辆入沪车辆的车窗,为每位进沪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同时排查车辆的出发地以及是否途径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以方便为全市的整体防疫工作做好准备。


资环学院学生黄钦威,除了参与到高速路口的志愿者守好城市大门外,还担任了江苏省启东市疫情防控临时团委书记,负责全市近200名返乡大学生团员志愿工作,目前已在社区、高速路口以及线上家教等活动中参加防疫工作累计志愿时长超过200小时。



保障战“疫”后方,

打造“花梨梦”计划

 

除了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华东理工大学学生会也通过网络,积极开展防疫辟谣、科普宣传、课程辅导和心理疏导线上辅导等方式,以智战“疫”打造云端课堂,将身影印刻在战“疫”的后方,为抗击疫情一线人员、复工复产家庭等解决后顾之忧。


华理学生会发起“花梨梦”手拉手义务家教专项服务计划,组织551名志愿者与486个家庭、5个中小学进行对接,累计受益中小学生逾千名,线上家教时长超过3000小时。华理学生会根据学龄儿童的辅导需求,并依托专业优势,推出了以数学、英语为核心辅导科目的课程体系,并全面覆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科目,同时推出计算机编程、声乐歌唱、艺术绘画、体育运动等在内的兴趣科目自选包,让所有中小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乐趣。


所有上岗志愿者都经过了多轮筛选和岗前培训,他们专业知识扎实、责任心强、83%的同学具有家教服务经验,同时针对报名家庭孩子的性别、性格、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特点进行详细分类,与志愿者信息精准匹配,打造特色化、个性化教学服务形式。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李承霖结合支教经验,通过“小花梨”B站直播间为全体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让志愿者们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个性特征有了更生动的认识,直播网课共吸引了2.7万人在线收看和直播互动。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崔然通过“花梨梦”计划与云南寻甸山里的孩子“再度结缘”。四年级的王梓瑜学习认真刻苦,口语一直都是她学习中的短板。崔然通过单词和课文的朗读逐词逐句纠正发音,鼓励孩子勇敢说,通过一次次的练习,王梓瑜在口语课上的自信越来越强,笑容也多了起来。



来自艺术学院的张轶然作为一名兴趣科目志愿者,在此次网课中作为声乐小老师辅导来自云南回族的二年级小学生桂玉珊。小桂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和爸爸一起唱歌,桂玉珊的爸爸是一名基层防疫志愿者,这次报名“花梨梦”,希望能有一位专业的同学和女儿一起唱歌,弥补他心里的遗憾。


信息学院的朱唯一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教孩子学习简单的编程。朱唯一从孩子喜欢的小游戏入手,解释其中所蕴藏的编程逻辑,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步需要用怎样的指令来达成,寓教于乐启迪孩子的智慧。


“花梨梦”工作组的同学在进行服务家庭配对中,发现了一位IP地址显示在美国的家长,一位名叫凯特的家长为一年级的儿子乔治报了名。凯特是一名华人,受到新冠疫情在美国持续暴发蔓延的影响,孩子面临着无人看管的窘境。在华人朋友圈偶然看到了“花梨梦”的服务信息,为自己的儿子报了数学和绘画。


除此外,华理各级学生组织积极联动,商学院学生会发起“大疫无阻——反哺尽爱心,山区绽芳华”爱心支教志愿服务计划;法学院学生会将原本每周五对上海天阶小学的支教课程改为每周五的线上教学,即使不能返校,志愿服务也一样“停课不停学”。

填补战“疫”缺口

专业助力阻击战

 

疫情暴发初期,防疫工作产生了众多专业人士的缺口,华理学生会号召学生骨干利用专业特长及科研能力,填补战“疫”缺口,将身影留在了疫情防控的多个专业领域。


外语学院学生会发起“战‘疫’‘语’共”计划,组织学院学生发挥专业力量,将疫情相关的热点词汇翻译成英语、日语、俄语、多国语言,助力世界战“疫”行动。


“我们能做的,不过是挑灯夜战,奋力前行罢了!”来自材料学院的邵从容参与到雷神山医院建设物资调配的志愿服务中,由于人手不足,每个人的工作量都被放大,从2月1日晚上11点起,邵从容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急速72小时”的行动,原本一个月左右完成的任务三天就需要完成,艰难与辛苦可想而知。国控创服为了感谢邵从容的努力与奉献,向学校发来了感谢信。

 

截止目前,华东理工大学共有720名学生参与社区(村)一线防疫志愿服务,551名学生开展免费线上辅导,相关志愿者事迹得到新华社、央广网、中新网、共青团中央官微、澎湃新闻、文汇报等关注报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华东理工大学所有同学们用行动彰显青春力量以担当诠释志愿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荐 | 点击可跳转原文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生会,转载请注明来源编辑:李紫贝(南昌师范学院站)校审:郁惠颖、方瑞值班编委:赵博出品:青梅工作室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