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inux操作系统生态建设,我们只做实干家

deepin OS 深度操作系统 2022-06-15


掐指一算,我进入Linux这个行当快15年了。

 

记得当初我是电话找“李哥”,请他手把手教我安装Redhat7(这个不是RHEL哦),然后出现了自己在PC上手动创建Lilo引导Windows和Linux双系统时的困惑。之后第一次尝试使用DiskGen恢复扇区引导……回过头来想想,应该就在那时,我开始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操作系统软件。

 

一年后我开始学习Linux多进程/多线程编程,把自己埋在一大票嵌入式Linux开发的书籍中;从学习O`Reilly的《Linux设备驱动程序》,一步一步地做scull驱动程序、sbull驱动程序、net驱动;不断地搞嵌入式、DataSheet,搞驱动、电子电路、Uboot、模块化、系统内核裁剪、应用驱动;再后来又做流媒体/富媒体、浏览器插件、HTML/JS/CSS那一套。可以说除了图形技术和企业应用,方方面面涉足的很多很多。

 

最终,我进入了Linux操作系统这个行业。

我的全部技术能力都围绕着各种兼容适配的工作,就连我做“码农”的那个阶段,也是一直在做指定设备的性能优化。我渐渐觉得,在Linux操作系统产品建设工作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我的职业道路与“兼容适配”是永远分不开了。我自己也逐渐地走上了产品生态建设的职业路线上来。我坚信,生态建设一定会成为未来Linux操作系统产品建设的核心。

 

有思想武装的人才 才大有可为

Linux的生态建设,需要头脑清醒,埋头实干

 

我从事Linux操作系统这个行业以来,在管理团队、寻找团队伙伴的过程中,发现有太多的人想要成为Linux内核的开发者:

 

  • “你们团队做内核开发吗?我希望做内核方面的开发工作。”

  • “公司都做哪些开发工作。你们发行版都开发了那些驱动程序?”

 

问这些问题的人,有很多连C语言编程的课程都考不及格,更别说让他搞清楚“堆栈段”是什么意思。他们只是莫名觉得搞内核驱动开发就是做操作系统开发的核心工作,自己一定要进入公司的核心开发团队。就如同当今社会上的“炫朋友”、“炫生活”心里一样,他们就没想过自己能做什么,做什么产品,而只关心“马甲”好不好看,是不是一下能够站到技术的顶点。这种人很难成为好的伙伴,他们关注自己永远比关注环境更多一些,不会形成清醒的生态思维。

 

我很难与两种类型的伙伴良好合作:

  • 没想过或不关心自己能给产品或团队带来什么的类型;

  • 对团队和职业没有忠诚度的类型。

 

生态是环境,团队也是环境,你所钻研的技术也在环境里。要把自己变成环境的一部分,才可能从环境出发,共同成长。最好的合作伙伴应该是把自我的价值实现与产品和团队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实干家。


 

存在误区 但不耽误我们建设

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成熟的领域

 

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成熟的软件,成熟到什么程度呢?成熟到已经有若干的发行版在企业应用领域获得了大范围成功的应用,同时,Linux已然成为全球服务器操作系统占有率的头把交椅;也有太多的嵌入式设备成功地应用了Linux操作系统;甚至是当前最流行的Android手机也是基于Linux的。这么大的成就还不足以说明Linux操作系统的成熟吗?当我们热爱它,可以去帮助它、完善它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非要觉得自己可改变它,你会发现这更容易与Linux友好相处,互助互益,我就是一直这么坚持着。

 

Linux之于Windows,就如同在电影《基督再临》中米迦勒(上帝身边的守护天使长)与加百列(大天使)的对话:

 

加百列:“上帝为什么更喜欢你?”

米迦勒:“因为你给他他想要的,而我给他他需要的。”

 

理念上来说,Linux着重实现用户需要的,Windows更加侧重用户想要的。看重用户所想要的Windows在完成初期成长后,近20年的发展中不断地用用户市场来绑架用户,并逐渐开始忽视用户隐私;看重用户所需的Linux,不断地自我耕耘,始终与用户需求为导向,逐渐地让用户张开怀抱拥抱自己。简单的想就你能想明白:Windows是为了更好地拥有客户;Linux是为了更好地让用户拥有自己。现在,就连微软都开始拥抱Linux了,我们还能怀疑什么。

 

有很多用户在交流中提过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Windows的硬件支持那么好,而Linux不行?”

“为什么这个设备Windows能够支持,而你们的产品无法自动识别?”

……

 

这些问题其实特别好回答,只是用户不容易理解。问题的根本是Linux及其它的应用程序的设计理念是让程序做好它自己的事情,让程序和资源更好地被管理;而Windows的设计理念是让程序自动完成工作,不需要用户知道程序到底都做了什么。在用户需要快速的上手操作系统的时期,Windows快速地获得了用户,盛行于操作系统软件市场。而在Windows盛行的市场环境中,硬件设备厂商纷纷愿意支持Windows,因为这样可以快速实现市场效益;在Linux上由于其短期无法实现市场效益,就无法得到硬件厂商开发Linux驱动的技术支持。所以说硬件对两种体系所表现的不同现状,根源于各自初始理念。没有市场效益作为影响力输出,再加上Linux自身的理念,使其在发展历史中就没有出现过一个时间阶段,能够快速形成足够的生态规模。

 

人们通常会无意识的过滤掉另一些因素:

·很多情况下Linux只是识别不好,却很少有不能支持的情况;

·计算机的CPU在最终发布验证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以Linux作为最原始的逻辑验证。

Linux从来没有中断自身成长的步伐,并且在不同的领域越来越成熟,成长速度超过了其他所有操作系统。


 

兼容与适配的能力 

这个“超能力”代表了操作系统生态的水平

 

兼容和应用适配这个话题很重,首先我们先给它定个性:

  • 兼容本身就是计算机术语,相对于软件是指某个软件能够完全、稳定地工作在某个操作系统之中,相对于硬件是指某个主机型号能够良好地运行某个操作系统软件。它代表一种状态,或者代表去达成一个目标状态。

  • 应用适配不是标准术语,代表的是某个应用为了更广泛地被应用,而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实现兼容。通俗情况下,它更多的是一个动作,并且目标就是兼容。

  • 在操作系统产品建设工作中,对多软件和多硬件的兼容能力代表了操作系统的生态水平。应用适配能力体现的是组织能力,对于操作系厂商提出的是标准化技术实现的要求和迁移技术水平的要求。

 

打造自己的生态环境一直是深度桌面操作系统矢志不渝的发展路线。对于深度团队自身来说,上游需要更多的兼容,更广泛的硬件型号支持;下游需要适配更丰富的应用程序。而生态环境的打造,当前只能经过自身不断地坚持和努力,靠自己丰富上下游的规模数量,逐渐地争取上下游伙伴的支持,达成自身产品在产业中的成熟度。当规模和数量达到目标的引爆点,生态就会自动的向良性循环过度。进入良性循环后兼容适配将成为应用和硬件厂商的“规定动作”,而应用适配也将不再是操作系统厂商的困惑,这样深度操作系统才能从产品成熟过度到产业生态成熟。

 

深度桌面操作系统生态建设最大的两个课题是:

  • 绝大多数台式机、笔记本、一体机硬件都以良好兼容Windows操作系统生态作为硬件发布的基本条件。只要在Windows上硬件驱动良好、系统运行流畅就代表产品可以发布。这正是Windows生态成熟的优势所致。

  • 绝大多数桌面应用,都以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发布为产品发布的基本条件。这是Linux作为“后来者”必然的生态劣势。

 

从产品市场建设的角度来说,深度团队需要采用依托、吸收、广泛收集等各种方法不断缩小硬件兼容性方面的差距,同时主动去做更多的应用适配工作:

  • 说服应用厂商加入深度科技的生态;

  • 凭借自己的技术突破,将其他平台的应用迁移到深度科技的平台上来;

  • 深度科技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自己“再创造”更多自有应用来补充生态环境,从而以我们的Linux操作系统产品来标准化一个生态体系,让广大用户、开发者、合作伙伴参与到这个生态建设中来。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应用理念深入人心,Linux操作系统也有了些可喜的成就:

  • 深度科技推动的搜狗输入法、有道词典、网易云音乐等,在国产操作系统圈子里的集成和应用度非常之高;

  • 深度科技迁移的QQ系列应用、迅雷等应用,影响着国内用户对国产操作系统的认可度;

  • 深度科技开发的截图、录屏、录音工具,都是Linux操作系统平台应用程序的新标杆,代表了Linux桌面应用正在向全新的现代操作系统新模式和新生态转化。

 

与此同时,我们还有一大票同一战壕的兄弟厂商在共同努力奋战:金山WPS、永中Office、福昕版式阅读器、金格办公控件、软航办公控件、亿图专业绘图工具等等优秀的软件产品,成为助力深度操作系统生态建设的重要伙伴和支撑。

 

深度服务器操作系统生态建设最大的两个课题是:

  • 服务器操作系统是业务主导市场,而不是产品技术引领市场。面向业务的主导,业务连续性要求产品技术的延续性,而产品技术的延续性势必选择其兼容性成为核心的产品特性之一。深度团队不可能改变这种成熟的模式。

  • 我们所在的市场环境是以Redhat为技术引领的Linux企业级服务器市场,连Oracle ULS都是基于它来完成的,产品的创新不可能是破坏性的,只能是差异化的。任何局部的差异化能力优势,都能形成市场效应。

 

相较于RHEL,中国没有“成熟的企业级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不成熟到什么程度呢?我敢负责任地说,任何一个核心业务或核心应用的产品厂商(特别是某些具有垄断地位的应用产品厂商)都可能会跟用户表示“我们的产品兼容的操作系统,只能使用Redhat”,所以用户只能选择采购Redhat,而其实深度科技和国内几家厂商的产品已经做到与RHEL在兼容方面达到95%以上,甚至更高。但是应用厂商仍然会拒绝在我们的产品上提供支持和服务,使用户无法选择我们的产品。

 

就如同中国的第三产业需要大力发展一样,中国的信息化领域也应该更加重视服务的提升,用户也应该更加重视服务的获得。深度科技提倡在服务器市场“三分产品、七分服务”,以向用户交付并实现更多的产品价值为目标,提供企业级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更高的用户亲和度。深度科技的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专家团队,重点承载着“七分服务”的理念给用户输送更完整、更优质、更经济、更易获得的产品价值。

 

  • 深度科技改变以往操作系统厂商技术人员的服务很少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的现状;

  • 专家团队着力建设更广泛的应用适配技术能力,直接服务于用户,让用户更加主动,而不是被应用捆绑牵着鼻子走。

  • 深度团队相信用户才是我们的上帝,服务始终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裹挟着任何因素地限制用户,都是对服务能力成长乃至是团队成长阻碍。

 

只有成为实干家 才能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已经有成熟生态体系的前提下,深度操作系统要想形成突破,自己的生态环境建设就是攻坚战,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从深度科技自身出发:

  • 深度团队无法对等到Windows的水平,来进行深度操作系统面向所有硬件的全量样本的兼容适配。Windows也是要依靠大量硬件厂商的支持才能做到当前的规模。这使得深度操作系统当前还无法与Windows对等竞争。

  • Linux操作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小众”市场,深度操作系统也将面临着类如“没有广大的用户基数→应用厂商无法获取直接的市场价值→软件不兼容Linux操作系统→用户数量增长缓慢”,这样的死循环在一定的阶段内还会存在。

 

面向同类的问题,有的操作系统厂商或者进入行业专用市场,寻求阶段发展捷径;或者成为了“研究机构”,通过项目和项目经费才能支撑团队。有这样那样的,一批一批的倒下了。

 

“实干兴家,空谈误国”。我作为一个深度人,在深度操作系统这个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坚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将自己的力量变成深度操作系统发展的一块砖或一片瓦,这是一个深度人应该秉承的态度。用深度创始人的原话来代表我的心情:我们的天空,比他们的都要大。

 

习大大提出要大力发展国家信息技术领域核心竞争力,这鼓励着行业的同仁重拾情怀、理想、责任、信念。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相关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