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纽约蘇富比亚洲艺术周精品曝光!香港巡展掀起序幕(8月9至13日)

蘇富比 苏富比亚洲 2022-04-24

纽约亚洲艺术周

今秋纽约蘇富比将呈献一系列精选拍品,涵盖商朝至民国各时期极具代表性之作。首选焦点为 「宗古林渊:马克林珍藏重要青铜器」,包括一件出自Oeder旧藏商末青铜大壶、一件青铜斝出自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杰收藏、一对极为罕见商末青铜子龚鼎以及一件奢华瑰丽之东周青铜盉。马克林雅蓄之青铜礼器来源有序,著录繁多。藏家独具慧眼,倾心研究中国艺术,收藏历程逾五十载,下文请详阅由马克林收藏亚洲艺术部主任兼策展人彭锐查博士撰写之介绍。


其他焦点包括一件清乾隆御题青玉雕双鱼盘、一尊康熙铜鎏金燃灯佛坐像以及一件乾隆铜胎画珐琅西洋人物图鼻烟壶。瓷器方面,出众拍品包括一件出自洛克菲勒家族收藏明宣德 / 正统青花缠枝番莲纹瓶、一件清乾隆仿官釉阔口瓶以及一件雍正柠檬黄釉莲花式盘。以上精品将于香港蘇富比艺术空间8月9-13日展出,诚邀各大藏家莅临参观展览。


上述精品将于8月9至13日在香港蘇富比展出,诚邀各大藏家莅临参观!



巡展拍品精选


商末 青铜饕餮纹壶估价:400,000-600,000 美元
铭文:荠 
来源Hans Georg Oeder (1880-1938) 收藏 伦敦蘇富比1984年6月19日,编号8 埃斯肯纳齐,伦敦赵氏山海楼收藏 伦敦蘇富比2000年6月7日,编号5
著录:Carl Hentze,《Die Sakralbronzen und ihre Bedeutung in den frühchinesischen Kulturen》,安特卫普,1941年 ,卷2,图版XLIV及XLV,编号92及93杰西卡 • 罗森,《赵氏山海楼所藏古代青铜器》,香港,1988年 ,图版5刘雨及卢岩编,《近出殷周金文集录》,册三,北京,2002年,图版944钟柏生、陈昭荣及黄铭崇等编,《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及器影汇编》,台北,2006年,编号1930汪涛及刘雨,《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上海,2007年,编号326及彩色图版17左彭锐查博士及张立东,《The MacLean Collection: Chinese Ritual Bronzes》,芝加哥,2010年,编号12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卷21,上海,2012年,编号11974严志斌编,《商代青铜器铭文分期断代研究》,北京,2014年,页779,编号4693-J944及页1680,编号4693

商末 䖵岽耒斝估价:300,000-500,000 美元
铭文:䖵岽耒
来源:私人收藏上拍于纽约蘇富比1989年5月31日,编号20孔令杰(1921-1996)收藏纽约蘇富比2000年9月20日,编号41
著录:刘雨及卢岩编,《近出殷周金文集录》,册三,北京,2002年,图版916汪涛及刘雨,《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上海,2007年,编号312,彩图版15左彭锐查博士及张立东,《The MacLean Collection: Chinese Ritual Bronzes》,芝加哥,2010年,编号11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卷20,上海,2012年,编号10934严志斌编,《商代青铜器铭文分期断代研究》,北京,2014年,页753,编号4495-J916及页1643,编号4495

商末 子龚鼎一对 估价:200,000-300,000 美元
铭文:子龚
来源: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任家村窖藏,光绪十五年(1889年)已出土端方(1861-1911)收藏山中商会,大阪杰 • 利开普收藏魏格收藏美国私人收藏
著录: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北京,1957年,编号37及38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1983年,编号0225及022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卷2,香港,2001年,编号1306及130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北京,2007年,编号01306及01307汪涛及刘雨,《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上海,2007年,图版35及36彭锐查博士及张立东,《The MacLean Collection: Chinese Ritual Bronzes》,芝加哥,2010年,编号4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卷1,上海,2012年,编号00466及00467严志斌编,《商代青铜器铭文分期断代研究》,北京,2014年,页337,编号0399-01306及0400-01307及页942,编号399及400


东周 春秋 青铜兽面纹龙流盉估价:250,000-350,000 美元
来源:上拍于伦敦蘇富比1986年12月9日,编号7伦敦蘇富比1998年11月18日,编号804
著录:彭锐查博士及张立东,《The MacLean Collection: Chinese Ritual Bronzes》,芝加哥,2010年,编号22

清乾隆 青玉雕双鱼盘 《大清乾隆仿古》款 《乾隆丙戍春御题》款 「德充符」印估价:200,000-300,000 美元
题识:「岁贡来回部,因材作器徐。抵非几群鹊,置有一双鱼。谁击豪宾铗,难寻远客书。中孚如玩象,慎德正殷予。」乾隆丙戍春御题 「德充符」印
来源:中国私人收藏Parke-Bernet Galleries, In.,纽约,1949年1月11至12日,编号312Abraham Block 医生(1903-1980) 收藏

清乾隆 铜胎画珐琅西洋人物图鼻烟壶《乾隆年制》款估价:300,000-500,000 美元
来源:巴尔 (1877-1959) 收藏American Art Galleries,纽约,1916年1月17-19日,编号93Kenyon V. Painter, Sr. (1867-1940) 及 Maud Wyeth Painter (1885-1971) 收藏,得于上述处,此后家族传承

清康熙 铜鎏金燃灯佛坐像估价:250,000-350,000 美元
来源:Richard A. Bourne Company,科德角,麻省,1981年1月10日Trocadero,Kenny & Higgins Asian Art,Inc.,华盛顿,1982年1月

清乾隆 仿官釉阔口瓶《大清乾隆年制》款估价:60,000-80,000 美元
来源:Solomon Solis Carvalho (1856-1942) 收藏American Art Galleries,纽约,1914年2月24至3月2日,编号622Simon F. Rothschild (1861-1936) 收藏Walter N. Rothschild (1892-1960) 收藏,此后家族传承

明宣德 / 正统青花缠枝番莲纹瓶估价:150,000-250,000 美元
来源:洛克菲勒家族收藏,此后家族传承





节录自「马克林珍藏」拍卖序言

作者:彭锐查博士,马克林收藏亚洲艺术部主任兼策展人


巴里 • 马克林先生于1970 年代初开始收集世界各地的高古陶瓷,后因商务关系,往来亚洲日渐频繁,并经常携同夫人玛丽安和儿女同往,在往后十年间,马克林和妻子开始专注收藏东亚及东南亚古代艺术品,随后发展至收藏高古青铜器,再进一步扩展至收藏石雕和建筑构件。时至1990 年代初,其收藏的古代艺术品多来自国际知名的古董商和拍卖行,彼时玛丽安亦开始在景观设计师克雷格•伯格曼的协助下,将建筑构件和雕塑融入马克林家族大宅。二人的亚洲艺术品收藏分散陈设于各地居所,亦有部份藏品陈于五位儿女家中,而其芝加哥市中心的公寓则完全以亚洲艺术为装饰主题。


马克林先生芝加哥市中心公寓内景

历经五十余载,马克林亚洲艺术品收藏现有超过五千件珍品,当中大约百分之五十五为中国艺术品、百分之四十为东南亚艺术品,其余则来自亚洲其他地区。该收藏在过去几十年来专注于陶瓷、青铜和石雕三个门类。以下闲章根据上述概念制于2005年,刻文既形容藏品,也是对藏家的描述。

马克林收藏之闲章

闲章刻「金石土癖」四字,灵感来自「金石癖」一词。十九世纪初,该词汇多指碑帖书法及收藏书法之风气,然而加上「土」字成为「金石土癖」,用来形容马克林收藏也是别有雅趣。


一个收藏家的收藏欲望往往是天性使然,可说是写在基因里的。巴里先生的收藏海涵亚洲艺术品、地图、古董工具、复古海报、锡制玩具等等,虽然先生从未正式修读中国文化学科,也不会阅读汉字,但他一直被中国艺术品之美所吸引。先生眼光独到,总是可以发现出众之物,尤为中国古代器型多变且各负其名的青铜器深深着迷。


巴里先生收藏青铜器另有一独特原因。先生是一位工程师,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金属器制造业,涉及金属制造过程包括制模、铸造、锻造和精加工。这些专业经验让他对金属制造技术理解精深,所以一直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铸造和鎏金的复杂工艺及先进技术深感赞叹,而他亦欣赏青铜器在特定湿度、土壤等氧化条件下积累形成之五彩斑斓的锈色。


马克林收藏亚洲艺术博物馆,2009年,外观

2003 年,巴里先生开始为其亚洲艺术品收藏兴建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芝加哥北岸,建筑设计由芝加哥建筑师拉里 • 布斯操刀,于2004 年 1 月竣工,之后马克林亚洲艺术品收藏便长驻于此。博物馆设计独特,巧用中国传统建筑比例和外露的斗拱结构,建筑包含五个展厅、一个两层高的开放式库房以及一个供访客休息的闲居。


巴里 • 马克林,2011年

巴里先生非常欢迎学者造访,博物馆也一直对公众开放预约参观。这里曾经有小学生穿梭嬉戏,寻找动植物纹饰;有大学生于高校博物馆策展马克林艺术品收藏展览;亦有学者前来进行深度研究。「为求知而求知」是马克林家族在收藏中始终贯彻的核心价值。


自 2004 年以来,马克林艺术收藏先后出版了 7 本著作,举办13个展览,对外借展 6次,培训逾 15名实习生并授出十余项地图研究相关奖学金,以培养未来的专家和学者。收藏背后的目标,是探寻可供展示和研究的最佳以及最独特范例,从而对增进学者、鉴赏家和公众的知识做出贡献。至此,我们享受和研究这些艺术品的时间即将告一段落,希望它们的继任藏家会和我们一样深爱这些珍品。



拍卖详情将于稍后公布,密切留意。

注:从2020年8月1日起,蘇富比的全球拍卖及所有网上拍卖将加收营运附加费。费用将按落槌价的1%及加上任何适用地方税项收取。


版权所有 @2021 蘇富比拍卖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