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纽约亚洲艺术周领衔拍品 | 完整一套金地粉彩敬佛五供首现拍场

蘇富比 苏富比亚洲 2022-04-24


蘇富比9月亚洲艺术周领衔拍品是一套金地粉彩敬佛五供,乃此类瓷器首次完整一套见诸拍卖场,殊为难得。无论形制,成组之器皆罕见于中国艺术,金地粉彩瓷器在乾隆一朝更为少见。成套金地瓷五供目前仅一例可比,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004年展于澳门艺术博物馆「妙谛心传故宫珍藏藏传佛教文物展」。本拍品将于9月21至22日举行的「中国艺术珍品」拍卖会上登场。


清乾隆  金地粉彩缠枝莲八吉祥纹五供一套
《大清乾隆年制》款
估价:600,000-800,000 美元

来源:
Denman Waldo Ross 博士(1853-1935)收藏,得于中国
John Arthur MacLean(1879-1964)收藏,约1920年获赠于上述处,此后家族传承
 
展览:
Akron Art Institute,阿克伦,俄亥俄州,1948年(借展)
托莱多艺术博物馆,托莱多,俄亥俄州,至1964年(借展)
 

乾隆盛世,艺术珍品奢华富丽,冠绝各朝。紫禁城内无论宫殿庙堂或帝皇起居之地,皆尽瑰丽堂皇,本套五供通体遍施金彩,正是此中佳例。金地粉彩瓷器十分珍罕,通常瓷器上所见的金彩多用于模仿金铜质地,或小范围点画器耳及纹饰等细节,或勾勒纹饰于单色彩瓷之上。通体金地彩瓷者存世极为少见,而本品五供为完整一套,辉煌至极,倍加珍稀。


乾隆皇帝更是对此品类五供偏爱有加。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宫瓷器档案记载,约从1735年开始,至少有16次金地五供器交送纪录。清宫瓷档中乾隆四十五至五十八年,频见金地洋彩五供交佛堂及热河等记录,更见有一套曾在乾隆四十九年最后一次南巡时,着命交苏州行宫供。



瓷器上施金地难度极高,若要成色均匀则更难上加难,这或许是金地在瓷器品种中不常见的原因。首先,原料必须纯净。柯玫瑰及奈杰尔・伍德曾在其书中引述学者Rudolf Hainbach的观点:「(釉上金彩)原料化学成份必须纯净,稍有细微杂质,则会因氧化导致色泽变异,不成真金之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 5: 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part xii: Ceramic Technology》,剑桥,2004年,页703)。其二,原料必须研成极微细粉末,才可均匀分布表面。Hainbach认为如此微细的金粉当以化学方法才可制成。而如以手工研磨,则不但需精湛造诣,更要耗费大量工时。最后,窑烧火候亦极其讲究(出处同上,页697):「温度太低,出窑后金料一抹即落,温度高于熔点,则易生小粒,亦有损轮廓之清晰」。景德镇御瓷艺匠造诣冠绝当时,然而制造如本五供般尺寸硕大的成组器,仍可谓难度极高。



如本套连花觚之五供组合,似乎首创于乾隆年间,更可见粉彩、斗彩、胭脂红彩、仿剔红、掐丝珐琅、料器等品类,部份作例现仍藏于原处,如北京潭柘寺、紫禁城等。尽管如此,任何材质的整套完整五供保存至今都极属罕见。


金地粉彩五供完整成套者,目前应仅知一例,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曾展于《妙谛心传・故宫珍藏藏传佛教文物展》,澳门艺术博物馆,2004年,编号107-7。另见沈阳故宫藏一单一香炉例,载于《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沈阳,2008年,页239;再见一烛台例,足饰蓝彩回纹,售于香港佳士得2004年4月26日,编号989。


金地粉彩五供 © 故宫博物院,北京

 

藏传佛教仪式,喜以金地粉彩瓷为供器。此品类可见少数藏器专有器形,包括一多穆壶作例及贲巴壶四例。前者售于香港佳士得2006年5月30日,编号1295,后者其一出自罗桂祥珍藏,现藏于香港艺术馆,《清瓷荟锦——香港艺术馆藏清代瓷器》,香港,1984-5年,编号68;其二售于香港蘇富比2003年10月26日,编号107;一对出自Alfred Trapnell收藏,售于伦敦佳士得1980年4月28日,编号170。乾隆瓷作相类金地粉彩者,应仅见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金地粉彩花卉戟耳瓶,多有出版记录,曾展于《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台北,2002年,编号V-25。


左:清乾隆  金地粉彩八吉祥纹贲巴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售于香港蘇富比2003年10月26日,编号107


右:清乾隆  粉彩金地花卉戟耳瓶 

©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台北


本套五供制工极精,且来源显赫,应于大约一个世纪前,由Denman Waldo Ross教授在中国购得,并后将之赠予J. Arthur MacLean先生,此后由后者家族珍藏传承至今。Denman Waldo Ross(1853-1935)为美国画家、哈佛大学艺术系教授、收藏家和赞助人,在波士顿地区艺术界极具影响力,曾任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信托管理人,对该馆收藏的集成以及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影响重大。1912年,Ross博士与MacLean先生一同周游中国,可以见得两人志趣相投。



John Arthur MacLean 先生(1879-1964)


J. Arthur MacLean 先生(1879-1964)是一名亚洲艺术策展人、讲师和收藏家,在多个美国博物馆的亚洲艺术品收藏集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曾于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门任职,后转职至1913年刚成立的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成为其首位兼当时唯一策展人兼馆长助理,后于1919年出任该馆首位东方艺术专业策展人。此后,他再转职至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担任助理院长。随后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约翰赫伦艺术学院担任馆长,该学院为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前身。他是托莱多艺术家俱乐部的创始成员,并于1927年成为托莱多艺术博物馆的亚洲艺术策展人,直至1945年荣休。他还曾担任密歇根印第安纳及俄亥俄州博物馆协会的俄亥俄州代表,任职期间全力推动协会将焦点转向艺术。在担任各种策展职务的同时,他还在多所高校教授亚洲艺术、文化和语言。




拍卖详情
纽约蘇富比亚洲艺术周
9月17至29日

中国艺术珍品

现场拍卖:9月21-22日

北京时间:晚上9时举槌


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

现场拍卖:9月20日 

北京时间:晚上11时举槌

网上图录将于8月27日于sothebys.com上线


琼肯:中国艺术

网上拍卖:9月17-27日


汲趣:亚洲艺术珍品

网上拍卖:9月17-28日


博古:亚洲艺术珍品

网上拍卖:9月17-29日


长按二维码关注拍卖或登记竞投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READ MORE) 关注拍卖或登记竞投


注:从2020年8月1日起,蘇富比的全球拍卖及所有网上拍卖将加收营运附加费。费用将按落槌价的1%及加上任何适用地方税项收取。





版权所有 @2021 蘇富比拍卖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