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视频及课后练习第5课、十几减7、6

绿色教育 中小学学习站 2021-08-08

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5十几减7、6

电子课本


课后作业

2.填空题。

(1)15-9=(  )         想: 9加(  )等于15,15减9等于(  )  

(2)12-8=(  )         想: 8加(  )等于12,12减8等于(  ) 

(3)8+(  )=12         6+(  )=14      8+(  )=15    9+(  )=16    

3.把下面的算式按计算结果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13-6     15-7    11-8    15-6    11-7

(      )>(     )>(      )>(      )>(     )


 










答案提示

1.看图填空。

13-7=6         12-9=3

13-6=7         12-3=9

2.填空题。

(1)6   6    6

(2)4   4    4 

(3)4   8    7     7

3.把下面的算式按计算结果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15-6)>(15-7)>(13-6)>(11-7)>(11-8)


教学设计

教材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

1.口算。

12-8=    12-9=    3+8=     14-8=

4+9=     15-8=    16-8=    17-9=

2.导入新课。

课件动态显示(或挂图)例3。

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和金鱼)

两个小朋友都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1. 教学例3。

(1)出示例3。

要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

(用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列式:13-7= 13-6=

(2)如何计算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

学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①依靠摆学具(如小棒),算出答案。

②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

③用“破十法”算出答案。

先用13中的10减去7,等于3,再把3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6,所以13-7=6,红的有6条。

④想加算减,算出答案。

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7+6=13,13-7=6,13-6=7,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

2.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集体订正)

3.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算式)

老师追问:看到这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算式呢?

(还可以想到:8+5=13 13-5=8 13-8=5等)

4.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3题。

学生继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1. 口算。

12-6=   13-6=   15-7=   14-6=

12-7=   14-7=   15-6=   15-9=

2.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8+ =15   6+ =12  9+ =16

9+ =15  5+ =12  4+ =11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 6 7 8 8 5 7 9 6

2. 7 6 7 6 7 7

思维训练

14-7=7(名)

教材习题

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 14-8=6 14-6=8  15-8=7 15-7=8

2. 17 9 8 15 6 9 16 9 7

3. 4 4 5 5 6 6


教材与学情分析

例3用“小朋友观鱼图”,通过两个小朋友从不同角度观察,展示不同的数学信息,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引出小朋友和小精灵的不同思考。

例3下面的“做一做”一共有三道练习题。第1题看图写算式,紧密结合例3的题型,在例3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第2题体现“想加算减法”的思想。第3题是在第2题的基础上,用填“□”的形式,增加抽象性、连贯性,以这种方式提高“想加算减”的思维水平,逐步达到由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要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