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视频及课后练习4.1数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小学学习站,可每天获取免费课程!



课后作业

第1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1. 9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 4,这个数是(   )。

3.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

4. 18 的十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个位的数是(   ),表示(  )个 (   )。


 









答案提示:

1. 9    8    

2. 74

3. 40

4. 1    1    十    8    8    一


教学设计

数数

教材第34页例1及教材第35页“做一做”。

1.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2.数数时,从接近整十数的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1.今天的数学课,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

提示:有100颗星星。

2.课件(或挂图)显示教材第33页百羊图。

春天,地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课件:草地),一群可爱的小羊来到草地上。

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你是怎么估测的?

3.揭示题目——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方法。

(1)(课件继续显示:100只小羊)你想不想知道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可爱的小羊?数一数,悄悄告诉同桌。

(2)学生数完后汇报。

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完成例1)

(1)每个小组桌上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请选出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2)小组合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学生汇报。

甲组:一根一根地数,十根放一堆。 乙组:两根两根地数,二十根放一堆。

丙组:五根五根地数,十根扎一捆。 丁组:也可以……

(3)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既好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出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小结:10个十是一百。这句话还能怎样说?(一百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一百;2个五十是一百……)

3.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

(1)集体操作,一边摆小棒一边数。(1名学生上台演示)

五十七根小棒,再添一根是几根?(五十八根) 又得到一根,下一个数就是五十九了,接着数六十、六十一……七十二。

(2)要想清楚地看出有五十七根小棒,怎样做?(引导学生:十根小棒放一堆或扎一捆)

(3)提示学生:五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六十九呢?

一名学生任意说一个100以内的数,集体边拍手边接着往下数。练习几次,其中一次接着数到100。

4.学生摆一摆,数一数,做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5.课间操。

(1)数数接力赛。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分组以接力赛方式数一数,数到老师说停时,数得最多的小组获胜。

(2)两个人说定一个100以内的数,其他人猜这是一个什么数。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示同伴所猜数与说定的数比较是大了,是小了,还是接近了。

1.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找出数学教材的第23、第36、第50、第79、第87、第100页。

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100页有多厚。

数一数,每条线各有几根火柴。哪条线用的火柴最多?哪条线用的火柴最少?


教材设计突破难点的活动。学生数数中的难点,主要是不清楚整十数的顺序,体现在当数到几十九时,不清楚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学生的数数活动。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 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 100以内的数。但学生们的头脑中,还未有 100以内数的概念,这节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 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中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数100以内的数及数的组成是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读法及组成的基础上学习的。讲授新课时老师示范数数之后,再让学生重复进行,以突出教学的难点:从几十九到整十数应该怎样读。为了使学生熟记100以内数的顺序,老师让学生拿出小棒边数边捆。数数时,要注意拿一根,数一个数,不要拿得慢,数得快;也不要拿得快,数得慢。在数到九时,再加一根就是十,捆成一捆,再接着往下数。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手、口、脑协调活动,记忆得会更牢固。

在练习数数和学习数的组成时,教师都是本着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较好地掌握了新知识。

一 课前谈话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与学生自然和谐的交谈,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掌握学生口头数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感知到口头数数容易,但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可不太容易,指导学生数数时要注意手口一致】

老师与学生交谈:

1.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请一名学生数)谁能接着往后数?(预计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数到100,但数到100后学生可能数得就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

2.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学生自己数一数)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3.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

今天来上课的人数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

4.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得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们一定能数对!

二 数数活动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供充足的学具,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和理解100以内各数的意义;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向学生渗透估数的方法,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标准,估计一袋物品的个数,以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应该边点边数,手口一致】

老师提问: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许多奖品,想发给我们班的同学,请大家帮老师数一数,好吗?每个小组有4样奖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有铅笔、橡皮、糖果、幸运星)请每位同学选一样奖品。

2.请你很快地数出10个奖品。(学生数)

仔细观察一下10个这一堆,10个就这么多。

3.请你再数出10个。(学生数)现在是多少了?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4.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学生估数)

5.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数奖品,请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6.同学们数了这么多奖品,谁愿意数给大家看看?(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100块橡皮)

7.老师把100块橡皮放在实物投影下:大家看100块橡皮就是这么多!

8.还有哪些同学数的也是100?(反馈)(可能大部分同学能数对)

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子里的奖品都是100,这些同学数对了。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奖品都数对了!还没有数对的小朋友,课外多练习数数,你一定能数对!

9.刚才数之前老师请大家估计一下你的奖品大约是多少,那么谁猜的比较接近100?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观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