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视频及课后练习4.6比较大小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小学学习站,可每天获取免费课程!

课后作业


第6课时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1.请你根据玫瑰的朵数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填空。

红玫瑰有54朵    黄玫瑰有15朵    白玫瑰有17朵

红玫瑰比黄玫瑰(          );黄玫瑰比红玫瑰 (           ); 

黄玫瑰比白玫瑰(          );白玫瑰比黄玫瑰 (          );

红玫瑰比白玫瑰(          );白玫瑰比红玫瑰 (           )。

2.在45 、79 、19 、100、 61、 50、 82 这些数中,

(      )比82多,61比(       )少。

(     )比(     )多一些,(      )比(      )少一些。

(     )比(      )多得多,(      )比(      )少得多。

上面这些数中,(     )最接近60,(     )最接近80。

从大到小把这些数排一排。

(    )﹥(    )﹥(    )﹥(    )﹥(    )﹥(    )﹥(    )


 










答案提示:

1.多得多    少得多

  少一些    多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2.100    79(答案不唯一)

  82   79    79    82(答案不唯一)

  100    19    19    100 (答案不唯一)

61    79

( 100  )﹥(82 )﹥(79)﹥(61)﹥(50)﹥(45)﹥(19)


教学设计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教材第43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第4题。

1.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游戏“找朋友”。

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         100

56后面的第4个数                71

7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                17

个位是3,十位是9                 93

百位是1,十位和个位都是0            60

2.猜一猜。

小明说:“我们一(1)班的人数比35多,比40少。”

一(1)班可能有(  )人。为什么?(可能有36人、37人、38人、39人)

1.教学例6。

(1)课件动态出示例6。

先出示有58个红球的瓶子。

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个红球。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估测的一般方法:先数出10个,再估一估瓶子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个。

用这样的方法先估出瓶子中大约有红球60个,然后组织学生5个5个(或2个2个)地数,每数5个,课件动态地将5个红球放入一个空瓶中,直至最后数得红球是58个。

接着分别出示有15个蓝球和10个黄球的瓶子。让学生把这3个数按顺序排列出来。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58>15>10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0<15<58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把几个数连接起来,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像58比15大,15比10大,58也比10大,可以用“>”连接,你还能把这些数的大小关系说得再明确些吗?

(2)小组合作,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比一比,哪组说得对,哪组说得多。

集体汇报、交流。

甲组:15比10多一些,10比15少一些。

乙组:58比10多得多,10比58少得多。

丙组: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

2.教材第43页“做一做”。

根据水果的个数,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

例如,65比25多得多,25比65少得多;25比30少一些,30比25多一些。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多一些”和“少一些”进行比较,将“多得多”和“少得多”进行比较(横向)。在此基础上再将“多一些”和“多得多”与“少一些”和“少得多”进行比较(纵向)。

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来表述;两个数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应该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各说一句话。


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100以内数,并会比较数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提供给学生三个盛有不同数量小球的瓶子,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做一做”让学生试着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及这些词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会比较大小,进一步理解了数的意义,为学习本课知识作好了铺垫。由于学生年龄小,虽然对“多一些、少一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多得多、少得多”学生生活经验少,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概念,教材没有在数量上给予限定,全凭学生的直觉与理解。所以,学生学习本节课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在学法指导的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学生的不同角度的合理解释要给予肯定,允许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课堂设计之前可以加入这样的课堂引入: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10根,第二捆5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然后出示盛小球的瓶子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球的个数,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情境中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