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微课视频及练习4.3.2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小学学习站,可每天获取免费课程!


课后作业


4.9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600÷2÷3=     48÷8×16=


2.3头奶牛一周(7天)要吃饲料315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要吃多少千克饲料?

 

3.3只燕子2天一共吃了540只害虫,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答案:

1.100 96

2.315÷3÷7=15(千克)

答:平均每头奶牛每天要吃15千克饲料。

3.540÷3÷2=90(只)

答: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90只害虫。


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2)

教材第53页的例4及“做一做”。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1.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例4情景图的幻灯片,和例4图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1.练习。

43×11=    32×12=    22×14=

2.投影出示:读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板书)

180÷5=36(个)

答:他每分钟写36个字。

1.教学例4。

投影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做过集体舞表演,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一组集体舞表演。这组集体舞有60人表演,我们要想了解每组中有多少人。你能根据教师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我们知道有60人表演,通过屏幕上的画面,我们知道这个集体舞分两队,每一队有3个小组,由这三个数据信息我们就可以解决我们想要了解的问题了)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再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这样两种解法)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60÷2=30,可以知道每队有多少人,每队有30人,30人分成3个组,再除以3就可以了。3×2=6,可以知道两队共有6个组,再用总人数除以6就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教师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这道题要解决的问题是“能装多少箱”,收集的信息数据是“共有960个杯子。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投影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960÷6=160(盒)   160÷8=20(箱)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用960÷6先求出一共装可以几盒,再用160÷8就知道了可以装多少箱)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收集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投影展示,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