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时候没那么多讲究,你为什么好好的?

2017-05-24 裴洪岗 drpei


“你小时候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你还不是活的好好的?”这句话可能很多人都很熟悉。


当老人给刚满月的孩子吃米糊的时候,当老人给孩子尝酒的时候,当老人给孩子吃中药的时候,你去劝阻,老人放出这句金句,你可能就哑口无言了。


事实上,很多人在面对一些科学观念的时候,自己也会有这样的念头,自己以小时候没这么多讲究,现在也不过得好好的吗?于是就放弃了专业意见而选择了自己的直觉,一次次的尝试下来,好像也没发现什么不好的地方。那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个体存在差别,个例代表不了整体。


评价一种东西或做法是否安全,不是靠例子,而是要做整体的对比。比如一百个孩子同时吃某种变质食物,有的孩子好好的,有的孩子轻微肠炎,有的孩子休克甚至死亡。发生问题的往往是一小部分人,但他们已经没有后悔的机会了,也没机会站出来证明自己是好好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孩子吃了好好的,就认为变质食物和新鲜食物一样安全。


此外,你觉得好好的未必真就是好好的。


有的不良后果会立马显现,比如吃了东西中毒,但有的后果是缓慢而持续的,可能在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看到。


比如大人将自己嚼过的东西喂给孩子吃,可能当时并没有产生什么不好的反应,你以为就是好好的,等过了半年一年,孩子发生了龋齿,如果你没有了解相关知识,你可能想不到和你把自己口腔病菌传给了孩子有关。


先后发生的问题不等于有因果关系,两件看似不相干的事件,未必没有关系。相关性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按科学的方法进行对比评估,仅靠直觉是无法作出准确判断的。


再者,即便真是好好的,也不代表这种做法有必要。


比如给孩子用学步车会增加孩子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但有人可能会说,谁家的孩子用了学步车,不也没有什么事吗?确实大部分使用学步车的孩子也没出什么事,但使用学步车除了可以让父母们自己偷偷懒,解放一下自己的双手,并不能真的让孩子学会走路,甚者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运动发育。


一个做法到底合不合适,恰不恰当,不是靠自己的直觉,也不是听别人的传言,而是要根据证据去权衡利弊。如果自己辨别不了证据,省事的方法是听权威医学机构的意见。


仅根据直觉或传言去判断,会导致该讲究的不讲究,不该讲究的瞎讲究。事实上也是,喜欢说“小时候没那么多讲究,你为什么还是好好的?”这句话的,同样也喜欢说:”现在不注意,等你老了就知道了。”


题图来自Pixabay,本文首发于2016年4月

回复「信息」,阅读:如何找到靠谱的育儿信息?

回复「说法」,阅读:医生说法不一样,该听谁的?


点阅读原文,向我和其它医生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