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怀瑾先生:求来的富贵终是假,本有的富贵才是真

点击关注👉 南师国学堂 2024年10月03日 07:46
点击下方[南师国学堂]看更多好文
图 /来源网络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富”不限于财物的富有,道德学问的修养是无形、无价的财富。

虽不是有形的富有,其实是真正的富有。因为你拥有崇高的人格修养和自己内心的安详,这正是极富有的大业。

——《论语别裁》

在宇宙间有两种大爵,一种是“天爵”,是形而上的位置;一种是人世间的位置“人爵”。

一个人有高尚的学问道德修养,包括“仁、义、忠、信”等,随便哪一条,要坚信不移,不但人格修养要能做到,还要“乐善不倦”——这四个字很重要,只向好的方面做,不怕打击。做好事,有时候做得灰心,遇到打击就不再干,还是不行;要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虽受了打击,还是毫不改变,毫不退缩地做下去,这是“天爵”。这种人,上天给他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因为上天的爵位,有很多等级。“公卿大夫”,是官做得大,以现代来说,当首相,当总理,当行政院长,或者是有钱,像世界航业巨子欧纳西斯,就是人间的爵位。

中国上古只以道德为做人的标准,“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古人的修养,是成就“天爵”,不问“人爵”如何,来也好,不来也好,听其自然。现在的人,连“人爵”也不修了,只求“钱爵”,认为学问有什么道理!有钱最好!所谓“有钱万事足”。……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这是讲做人,有修己以俟天命的意思。在佛家讲做人是自利然后利他,自己连做人的标准都达不到,站不起来,也就不必谈利他了,因为任何利他的事都不可能做到。所以要先求“天爵”,然后自利,再说利他。

一般人,先求富贵,靠人提拔。孟子说:“欲贵者,人之同心。”哪个人不想贵,不想地位高?现代许多人都喜欢上电视,在电视上出名,这都是富贵功名。

可是“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我们自己的本身之中,有一个最贵重的东西,没有去找,因为不愿用自己的头脑,去建立自己的人格;只想靠别人帮忙,升官、发财、出名,真是可怜。要知道“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一般人认为这人了不起,所贵重的只是他的“知名度”罢了。只要“知名度”高就是好的,并不问他为什么有“知名度”。

但是“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别人今日看重你,明日亦可以轻视你,像赵孟这个晋国权威大臣,他给谁官做,谁就有官做;给谁富贵,谁就能富贵。可是他一不高兴,也随时剥夺了你的富贵,甚至把你关起来。把他当作靠山又有什么用?

到底不像人格、学问,那是自己建立的,不是求人求来的,这才是真的贵。靠外面的因缘凑合起来的功名富贵,是不能算数的。

孟子再引用《诗经·大雅》章《既醉》篇中“既醉以酒,既饱以德”的诗句说:有一种情分是请人吃饭,准备酒肉,当然这是普通一般人;而了不起的人,则以道德、修养、学问,使人能有所成就,所以不愿像普通人那样,贪图别人所给的酒肉口腹享受,而没有仁义的修养。有了人格、道德、修养,在学问方面有了好的成就,大家都知道了,千秋后世都会崇敬。像诸葛亮七擒孟获于边疆之事,直到现代为止,那些地区对于中原过去的人,还是说“你是孔明那边的人”,而肃然起敬。

这就是有了“令闻广誉施于身”,有了道德修养学问才是人格成就,那不是人家送的一件漂亮衣服;外面穿的衣服虽漂亮,这漂亮是假的,一时的,要内在真正的美丽才是真的,也是永恒的。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名片识别关注南师国学堂

你若喜欢,点个赞,点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师国学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