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技

南怀瑾先生:不是风动是心动,那么“心”是什么?

点击关注👉 南师国学堂 2024年11月11日 07:01
点击下方[南师国学堂]看更多好文

图 /来源网络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六祖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乃仁者心动。”宗门风行此语,传诵千古。今试思六祖所谓心动,为指此意识之心,抑另有其义?

如指此心,禅宗之徒,用功得至身定心空,万缘都寂,其他外境之风动也好,幡动也好,与我了不相关,即自肯曰:我已明得六祖之意,已明此心矣。苟如此,禅宗之所谓心,只为第六意识之识心耳。纵饶此心无念无动,而外境外物之风幡,依然在动,与我又有何涉?如曰:本不相涉,则万物一体之说,山河大地,宇宙万法皆为阿赖耶识所变。《楞严经》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又是何解?风幡既未外于宇宙,此心纵然不动,风幡仍在飞扬,如认到此为是,则禅宗之所谓心法者,止属现代心理学之一部分,又何得为超三界外之无上妙法耶!此时风幡与心,与华严法界、涅槃妙心、唯识法性等学,又如何沟通?即使理无碍矣,又须事理无碍,证此风幡心动之极,又复如何?

若此类课题,宗门中公案,比比皆是,一有未透,且莫妄说明心。

佛语心者,有时指宇宙万法本体,称谓心名。有时指此妄念,亦名为心。此因翻译名言,偶有疏忽。且文字语言,往往不能表达深意,故贻誵讹之误。例如马祖有时云:“即心即佛。”有时云:“非心非佛。”或云:“不是心,不是佛,亦不是物。”复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此等等,如以知解诠通,则可用几何算法,求出答案,亦知此所谓心者,非指第六意识之心也。所谓此心,实心物一元之本体心也。悟者,悟此心之用,证者,证此心之体。体用皆如矣,然后或摄用归体,或摄体归用,任运作为,终合于道。故云:修行法门有二种:一从法界归摄色身。一从色身透出法界。从法界摄色身,《华严》尚矣。从色身出法界,《楞严》诸经有焉。虽然用此求知,仍为解悟,与宗门之证悟,相距岂止十万八千里而已。

三藏十二分教,论为疏释经律之学。主于论者,未可数典忘祖,若独以此如海经藏,分类排列,融通诸经语句,取以经注经方法,则求得知解总和,足可通诠诸法矣。何待创立知见,别尚玄奇乎!

佛法本体之论,借用名辞言之,略如《华严经》以本体为真善美之极致。宇宙万有,皆为本体起用中生生不已,互为因缘,法尔(自然)如此,涵盖无遗。《涅槃经》以本体为真常寂住,原始返终,不出其位,宇宙万有生灭不停,皆涅槃寂静中之如性,本无来去也。《起信论》则以真如本体,起用为生灭,生灭迁流,真如泊然,一切真妄皆为如来藏中之同体。《楞严经》则以本体圆明,含裹十方,宇宙万有之起用,为本体之病态,如空花翳眼,须教返本还元。他如唯识唯心,则言认识之变态。根尘色法,以指心理之愚妄。真如本性,涅槃妙心,统称本体之别名。般若菩提,转识成智,或谓正觉之了了。凡此之类,不尽例举。

禅宗之证悟本性者,即证心物一元之本体也。及其至也,方得心能转物,即同如来。然有一体性可立,已属教乘所摄,能立则能破,循因明辩法可诤,见滞笙象,则非宗旨。及乎心超象外,知在机先,物我两忘,人法透脱,如如亦扫,非言语文字表示动静之可及,亦不离一心,“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终使释迦掩室于摩竭,维摩杜口于毗耶,一会拈花,只当游戏耳!复何言教之可资哉!金圣叹云:“达摩大师,用条短秤,一喝便了;六十四卦钉作长秤,这句在我此卦前,这句在我此卦后,花拳绣腿,一路短打,又手松脚快,捉摸不定,大易之文也。”可谓深得禅宗与教相之妙评矣。

——《禅海蠡测》

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名片识别关注南师国学堂

你若喜欢,点个赞,点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师国学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