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伟大的共和战争——毛泽东主席一生最难的抉择

2017-05-12 的佬



建军节是所有中国人民都应该铭记的节日,军人用他们的血肉筑起了中国的钢铁长城,它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今天不聊战舰,不谈游戏,请所有敬爱的玩家和小编一起追忆那段刻骨铭心的战争——伟大的共和国战争。


  希望您用心去体会,将这段历史分享给你的朋友、家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军人的意志,军人的本色,军人的情怀!


  小编在这里感谢大家了!

  1950年9月30日,本来应该是个喜庆欢乐的日子,因为再过一天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就将迎来第一个国庆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为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举行庆祝大会上,向来儒雅沉稳的周恩来总理在发表讲话时一反常态,用愤怒的口吻说道:“中国人民密切地关心着朝鲜被美国侵略后的形势……很明显,中国人民在解放自己的全部国土以后,需要在和平而不受威胁的环境下来恢复和发展自己的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工作。但是美国侵略者如果以为这是中国人民软弱的表示,那就要重犯与国民党反动派同样严重的错误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总理为何会如此愤怒?


  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让大会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几乎从没有人见过他如此的“失态”,这位一向风度翩翩的新中国总理在讲话中怒目甩手,全身甚至在颤抖。因为就在几个月之前,正当全国上下忙于恢复战争创伤、重建家园之际,美国出兵朝鲜半岛,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新中国想要的和平发展环境被美国及其盟国破坏了。


  建国初期的困难局面就算没有亲身经历也能想象出来,国家饱受数十年的战乱已经满目疮痍,人民基本温饱问题还未解决。所有人都急切盼望能有一个和平建设的环境,实在不愿意再进行一场战争。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和建设,中央已决定大量精简部队以减少军费开支,全军部队也已经全面展开了大规模的复员工作。当时,解放军主要的战略目标是解放台湾,中国不希望在朝鲜发生一场可能给中国安全造成威胁的战争。然而事与愿违,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大环境下,战争还是在中国的家门口爆发了。    1950年6月2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悍然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7月1日,美陆军第24师进入朝鲜,5日与朝鲜人民军在乌山首次交战。当时,党中央认为朝鲜战局已经无法控制,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为了保卫中国东北,保卫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不被扼杀在摇篮里,必须要考虑派军队入朝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尽管中国在出兵前就通过不同的渠道警告美国不能越过三八线,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不能置之不理。对此,美国根本不予理睬当做耳边风。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


抉择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起初朝鲜人民军与其交战还打了几次硬仗,但随后就很难再坚持下去。金日成得知前方不利消息后,于9月28日召开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最终认定,由于大部分人民军主力未能撤回来,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在北方的人民军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朝鲜已经面临十分危险的局面。金日成紧急给苏联和中国最高领导人各写一封信,基本内容就是要求苏联和中国动用军事力量,直接支援朝鲜。对于中国来说,就算不想打仗,面对既成事实,显然已经不能在这场战争中置身事外。登陆后的美军迅速向朝鲜北方推进,朝鲜人民军有被美国军队全部消灭的危险,朝鲜亡国在即。毛泽东把注意力转向了朝鲜。那个时候,毛泽东每天都站在朝鲜半岛地图前,久久思索,他频繁地找中共中央领导人和高级军事领导人商议,和周恩来商议的时候最多。显然,毛泽东此时开始考虑了出兵朝鲜的问题。


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个名字——三八线 


  10月1日,毛泽东受到求救信后,紧急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商议,刘、周、朱三人对出兵朝鲜有很大顾虑,认为出兵对中国不利。于是,毛泽东决定,第二天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邀请在京高级军事领导人参加,再行讨论。在10月2日下午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曾经主张出兵朝鲜,并且认为出兵朝鲜已是万分火急,鉴于林彪有病,提议要彭德怀挂帅。会议上的多数人不同意立即派兵进入朝鲜。大家对国内和国际局势进行了认真分析,摆出了许多理由。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仍是主张出兵,他对在场的人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不管怎么说,别人要亡国了,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彭德怀后来回忆说:“我把主席的话,反复念了几十遍,体会到这是一个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指示。我想到这里,认为出兵援朝是正确的,是必要的,是英明的决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我想通了,拥护主席这一英明决策。”可见,毛泽东的这番话,深深地影响了彭德怀,实际上,这番话不仅影响了彭德怀,也影响了政治局许多人。也正是这番话对最后绝对出兵朝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毛主席在会议上主张出兵


  毛泽东当然能够意识到以中国军队的实力想要与美军抗衡是非常困难的,他非常希望能够获得苏联方面的支持。如果没有苏联方面的支持特别是空军方面的支持,志愿军地面部队则很难向前推进。但是毛泽东也清楚地认识到了,就算没有任何外援,这场仗也必须要打,他的这个决心,从10月4日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可以得到证明。会上,毛泽东明确表示:我们要派兵入朝作战,我们在争取苏联方面支援我们,但即使没有苏联的支援,我们也要派兵入朝。我们不能看着朝鲜亡国不管。


  虽然苏联方面的援助迟迟没有定论,毛泽东还是采取积极争取的态度。据彭德怀回忆:10月4日那天,毛泽东和他有过一次长谈。谈话中,彭德怀说:“苏联完全撒手,我们装备差得很远,只好让朝鲜亡国,是很痛心。”毛泽东向彭德怀提出这样的设想:如果苏联援助得多一些、快一些,我们的装备改善得好一些,这场仗是不是能打?彭德怀反复考虑后肯定地表示:这不是没有可能的,问题在于这种援助能够到什么程度,空军能掩护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可以同美国军队较量一下。彭德怀的表态让毛泽东似乎心里更加有底。他提议,有关苏联援助的问题,由周恩来去苏联与斯大林商量解决,出兵的准备继续做,由彭德怀来担任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


 

毛主席中南海点将彭德怀


  10月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继续开会,对是否出兵援朝再次进行讨论。彭德怀亮明自己的观点: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等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毛泽东坚定地表示:“彭老总说得好!我们出兵参战的困难确实很多,但是,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国人民不能眼看着美国侵略者对其肆行践踏而置之不理;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中国出兵援朝的决策,就在这次会议上定下来了。从接到求救信到最终决定出兵整整有5天的时间。这可能是毛泽东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之一,毕竟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跟国民党、日本侵略者这样的对手相比,以当时中国军队的实力能否战胜这个对手,毛泽东其实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这一点从他跟彭德怀的几次对话中就能看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仗就是冒险。还有一点对中国来说最为不利的是,如果出兵朝鲜,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大业就必须推迟。


油画《决策出兵》


  10月7日,美国操纵的联合国通过了“统一”朝鲜的决议。10月8日,大批美军越过三八线,第二天,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发出了进攻平壤的命令。中国能够容忍的底线彻底被突破,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再无可能。彭德怀后来回忆道:“美军一过三八线,我就知道不打不行了。”对于中国的决心,美国判断中国不会出兵朝鲜,这是美国人对毛泽东不够了解,更小看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坚定意志和决心。10月8日,毛泽东下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正式入朝作战。



出兵朝鲜是毛泽东一生当中最艰难的抉择之一

  


较量

  朝鲜战争是我军与美军首次交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全部先进武器装备。其中,作战飞机1100余架,各型军舰200余艘。“联合国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地面部队的兵力和装备也占有绝对优势。许多战役的炮火密度、战场兵力密度、空袭轰炸密度,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水平。1950年中国的GDP为180亿美元,美国为3553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约5%;中国钢产量为61万吨,美国8785万吨,相当于美国的0.69%。此外,发电量相当于美国的1.1%,原油产量相当于美国的0.07%。刚成立的新中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26位,甚至还不如葡萄牙。1950年战争爆发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00颗原子弹,而中国当时还没有核武器。在综合国力上,中国远不是美国的对手,因此军事能力跟美国也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美军陆军大部分精锐力量都被派到朝鲜前线,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每个步兵师拥有各种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各种炮近1000门,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含坦克炮)330余门。火炮口径大、射程远,火力优势非常明显。此外,每师还有联络飞机22架,各种汽车3800余辆(其中物资运输车1300余辆),部队全部机械化和摩托化能够机动快速。通信设备和战场侦察手段先进,指挥联络通畅、灵敏。甚至每个排都有无线电话和有线电话各1部。向来重视空中的优势的美军最把当时最先进的作战飞机都投入到了朝鲜战场,包括各型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其中较有名的是P-51“野马”战斗机、B-29轰炸机和C-47运输机。此外,美国海军有航空母舰和其他水面舰艇,能够独立作战和支援地面部队行动。


  相较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志愿军只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轻型步兵,武器装备十分落后,没有海空军支援(空军后来才参战),防空和反坦克能力也非常有限。平均每个军火炮不足1000门,其中70毫米口径以上火炮190余门,刚入朝作战时甚至没有榴弹炮和高射炮。志愿军装备的火炮几乎全部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的装备,火炮陈旧、型号杂、口径小、射程近、弹药不足,多由螺马牵引驮载或由人员肩扛,威力小,机动性能差。总体而言,志愿军一个军的火力投射能力还不如美军一个师。此外,步兵装备的枪支,美制、俄制、德制、日制和旧中国制造的都有,是典型的“万国”牌武器,自动枪支数量不到一半。



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中美两军交手,其实不光是硬实力的正面对抗,双方指挥官的较量也决定着战争的胜败。作为两军的最高指挥官,志愿军司令彭德怀与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不同之处是一个出身在贫苦的中国农村,一个是出身自美国将门望族。相同点是,都是拥有几十年戎马生涯的具备丰富指挥经验的名将。跟彭德怀相比,麦克阿瑟的光环似乎更多了一些,他是美国陆海空三军中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也是美国将军中唯一一个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人。曾是美国最年轻的准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向杜鲁门保证:“我们将在朝鲜获得全胜,如果中国人试图推进到平壤,他们一定会遭到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伤亡。”麦克阿瑟是个个性鲜明的将领,骄横跋扈且狂妄自大。他眼里的中国,还是那个大革命之前的中国。对于革命战火中锻造出的人民解放军,他更是没有一点兴趣。


  彭德怀也是个性格非常鲜明的人,这点与他的对手麦克阿瑟有相似之处。然而,不同的是彭德怀对美军的研究更细致,战争开始就已经意识到以传统的战术面对这样的强敌不会起到作用,对美国展开大规模的歼灭战不切合实际。作为弱小一方,要学会在优势敌人的打击下生存下来并获得胜利,在他看来,美国空军虽然强大,但存在一个致命弱点,“空军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于是,他的对敌之策是必须充分利用夜间进行战斗(手榴弹、白刃战等近距离交战方式),在敌立足未稳,火力优势无法施展的时候发起猛烈进攻。只有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才能达到改变战局的目的。


  事实证明,彭德怀的这种战术思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发挥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虽然志愿军部队也不可避免地付出了非常大的伤亡代价,但是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美空军对志愿军造成的伤害。面对不对称的战争,在将近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志愿军全体将士用智慧和生命将战线维持在三八线附近,美军一直未能再扩大战果。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并没有像他自己吹嘘的那样,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

彭德怀VS麦克阿瑟




英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了大量的战斗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在广泛流传。解放军原空军司令员王海,就是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英雄。他和战友们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多次,共落击伤敌机29架,而他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令美军万没想到的是,将美军王牌飞行员打得抱头鼠窜的竟然是飞行时间只有100小时的“菜鸟”们。军事博物馆至今还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9星米格和王海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评为“特级战斗英雄”的仅有二人,其中之一是黄继光,另一位英雄是杨根思,可能这位英雄并没有被太多人记住。

  在第二次战役中,作为连长的杨根思率奉命率本连第3排战士执行攻占并坚守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1031高地东南——小高岭阵地的任务。战斗开始,美军集中空、炮火力对小高岭发起猛烈攻击,敌机空投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小高岭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随后,美军发起第一次攻击,杨根思沉着应战,用密集火力将敌人打退。在敌人连续几轮攻击后,阵地上还剩6名战士。拿不下阵地气急败坏的美军开始狂轰滥炸,以一个营的兵力,在数辆坦克的配合下,对只有6个人的阵地发起冲击。这次攻击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一名重机枪排长。这时,美军又开始向小高岭倾泻炮弹,发起了第9次攻击。在敌军蜂拥而上,爬近山顶的危急关头,杨根思毅然抱起仅有的1包炸药,拉响导火索,冲向密集的敌群。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他与四十多个敌人同归于尽。1952年,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称号,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至今,这支连队仍是一支英雄的部队,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总能看到英雄传人的身影。


  当然,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还有更多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召日月气壮山河,他们的不朽功勋将永远被历史和人民牢记。


 

革命烈士杨根思



后盾

  对于朝鲜战争“现代化战争”的定义不仅体现在武器装备上,还体现在后勤体系上,这场战争首次让中国军队真正意识到了后勤的重要意义。运输能力弱,在美国空军的轰炸封锁下,运输更为困难,尤其是跟进保障能力低,团以下单位的作战、生活物资均靠步兵携带。


  一路比较过来,美国陆军口粮才是当之无愧的军用伙食头牌,“就连敌人都羡慕他们!”美军超强的国力和工业化能力使中国人民志愿军感到惊讶。例如,东线战场的长津湖、赴战湖地区,气温降至零下30度。在如此高度现代化机械作业的美国陆战队工兵用了三天时间就拓宽了一条可以通行坦克的道路。10多天的时间就建成了一条可供C-47运输机起降的临时跑道。紧接着,大量的弹药、食品、药品、防寒物资、油料和野战医院就到了。美军作战物资之丰富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美军最后逃离时,甚至开动推土机和坦克破坏了以千吨计的各种物资。美国人也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志愿军有美军一半的装备实力,联军恐怕一个也回不来,朝鲜战争也就是另一种结局了。而志愿军方面,由于战事紧急,入朝作战的九兵团甚至还没有冬装,每个班只有2床棉被,休息时,将它垫在雪地上,大家围坐在被子上保持不被冻僵,这就算是取暖了。由于辎重车辆被炸的所剩无几,食物供给根本无法保证,在寒风中只能啃食被冻的僵硬的口粮。还没有正式跟美军交手,志愿军就出现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第三次战役志愿军已经打到三八线附近,各种物资供应在敌机轰炸下,根本没有保障,造成许多战士衣服破烂,冻伤、冻死、生病的高达4万人。几十万志愿军 既得不到充足的粮食和炒面供应,更吃不到新鲜蔬菜,战士严重营养不良,许多战士还患了夜盲症,作战部队只能一把炒面一把雪继续坚持作战。用彭总的说法,其困难程度甚至超过了长征。第四、五次战役期间,也是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当时志愿军已经意识到后勤的问题已经是制约战斗力的最主要问题了。1951年,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主管后勤补给以后,志愿军的弹药和粮食衣物的问题慢慢得到改善。在洪学智等人的领导下,志愿军发明了片面运输、顶牛过江、合并转运、水下桥等适合朝鲜战场的运输战术,建立起了一条相对正规化、系统化、和实用化的后勤体系。到1952年,中国军队的后勤运输和保障照比2年前刚刚入朝作战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志愿军的后勤供应赢得了“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美誉。但是同美军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

无  畏


胜利  在朝鲜战争中,面对世界上战斗力最强大的美军,志愿军毫无畏惧,在武器装备完全落后的情况下给予了美军沉痛的打击。有统计称,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损失兵力达162708人,其中战死54246人,伤103284人,失踪、被俘5178人。美军阵亡人数占“联合国军”死亡总数的94.16%。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一部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史,一部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的英雄史。朝鲜战争是数百年来中国第一次为捍卫国家利益而出兵国外的战争,为中国争取到了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于新中国崛起有着极其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这样评论: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在亚洲革命的中心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对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记忆成了后来美国对越南战略的一个重要制约。虽然基辛格也尽力地虚饰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收获”,但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则有坦白交待:“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不光是美国,抗美援朝的胜利也让苏联看到中国军事力量的不可战胜,从而放弃了在雅尔塔秘密条约中获得的在中国东北的若干权益。由此,中国出兵朝鲜的结果是战略上的“双赢”,同时赢了两个世界超级大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顶住巨大的压力,为中国作出历史性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此外,从军事上讲,朝鲜战争也让中国军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对日后军队建设的改进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解放军更加重视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国防军工体系的建设也成为了重点。还有建立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培养技术兵种等等先进的理念,都是在朝鲜战场上不断学习总结的。毛主席说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


  伟大的抗美援朝,伟大的共和国战争,如果说出兵朝鲜是毛泽东主席一生中最难做的抉择,那么接下来的“麦克马洪线”主席毅然决定:反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